春節即將到來,您的年夜飯準備得怎麼樣了?我們國家地域廣袤,每個地區的年夜飯都有各自的講究,但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的就是酒。缺少美酒的搭配,面對美食,總感覺會少了點兒什麼,為什麼美食往往離不開美酒?

無論是周末三五同事小聚,還是逢年過節全家會餐,都離不開酒。喝到興頭可能還會玩點小遊戲,有時候搖搖骰子,有時候玩玩數字接龍,最簡單的「石頭、剪子、布」也能分出勝負。這些能使大家在溝通閑聊中多幾分樂趣和美好回憶,其實這就是我國古老酒桌文化的一種延續和發展。筆者曾經收藏的一枚漢代方孔錢,透過這枚錢幣可以讓我們了解古老酒桌文化的一角。

此錢名為「第二十」(直徑:37.3 mm,厚度:3.4mm,重量:24.9克。)有外郭,錢文小篆中略帶隸書,錢體鑄造精美,典型官鑄品。據了解,此錢於20世紀初出土於陝西省三原縣。近些年,此類錢在河北、河南、陝西等地的大型漢墓中常有出土,在國內外拍賣場上也時常出現。但是此類錢的性質在泉界一直有爭議,有人認為是權錢,有人認為是棋子,有人認為是籌碼

第二十酒令錢和拓片,現為北京張為先生藏品。

一份關於河北滿城陵山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夫人竇綰墓的考古資料似乎平息了人們的爭論。據記載,該墓中出土了精美酒器和四十枚此類大銅錢,其中包含二十枚計數錢和二十枚韻語錢,均為陽文,鑄造精美,直徑37mm左右。有意思的是,二十枚級數錢中缺少一枚「第三」,而多了一枚「第十九」,而韻語錢也有三字和四字之分,連載一起好像一首完整的詩句或歌詞。王昭邁泉友根據自己的理解和韻律常識將韻語錢做了排序:「聖主佐、常毋苛;府庫實、金錢持;五穀成、朱玉行;萬民番、天下安;起行酒、飲酒歌;飲其加、貴富壽;壽毋病、樂無憂;自飲止、樂乃始;田田妻鄙、驕次己;壽夫王母、得佳士。」這無疑是給這些本來就有生命的藝術品增添了活力。更值得一提的是,此墓中還出土了一樣很珍貴的東西——有著錯金銀工藝的銅骰子,徑長2.2厘米,有十八個面,各個面上分別用金銀錯出一至十六的數字和「酒來」、「驕」字樣。看到這些珍貴的文物,讓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幅古代貴族飲酒作樂的畫卷。因此大家約定俗成地稱這些漂亮古錢為「西漢宮中行樂錢」。其實狹義來講,此類錢就是古代行酒令的「籌碼」,也稱「酒籌」,因為那個時候飲酒是最普遍的行樂項目。

中山國四十錢拓片,王昭邁先生藏。

如果把文初所講的那些小遊戲還原到古代,那就可以稱作「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種助興遊戲,一般是先推舉一人為令官,其餘的人聽令輪流說詩詞、聯語或其他類似遊戲,違令者或負者罰飲,所以又稱「行令飲酒」。它最早誕生於西周,到了隋唐達到了第一次頂峰,明清以後有所發展,總之在古代士大夫和貴族中流行。最早的行酒令當屬春秋戰國的「投壺」,這種遊戲產生於春秋前,盛行於戰國。《史記》中記載了投壺的盛況,河南南陽卧龍崗漢畫館的一幅投壺石刻圖就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當時的景象。投壺用的壺口廣、腹大、頸細長,內盛有豆類,因圓滑且極富彈性,使所投之矢往往彈出,矢的形態為一頭齊一頭尖。酒令官確實壺的位置,然後告知「勝飲不勝者」,即勝方罰輸方飲酒。這些不僅是佐酒助興、活躍宴席的重要手段,更是使中華文化入於酒,形成濃郁的「酒中的文化」。同時,飲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傳統的表現,又是他們飲酒藝術與聰明才智的結晶。行酒令的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玩法也是多種多樣,大概分為字詞令、詩語令、花鳥魚蟲令、骰令、拳令、通令、籌令等,每一類又有不同的名字,每一種酒令都有很完備的行令方式,極富樂趣。

投壺漢畫拓片

酒令中最為普遍的而且流傳較久的當屬「籌令」,顧名思義,就是行酒令時必用籌子。「籌」本是古代的算具,一般用竹木削製成籌來進行運算、善計者可以不依賴算具求得結果,因此籌也引申為籌謀或籌劃。後來籌逐漸演變為行令的工具,質地、數量、種類各有不同,就是在用銀、象牙、獸骨、竹、木等材料製成的籌子上刻寫各種令約和酒約。行令時,合席按順序搖筒掣籌,再按籌中規定的令約、酒約行令飲酒。酒籌令有著很大的文化含量,參與的人都要對詩詞歌賦、天文地理、民俗俚語等胸中有數才能現場發揮得好而不被罰酒。人們在歡宴中也鍛煉了才思敏捷和競爭精神,既活躍了飲食的氛圍又增添了審美情趣。

時至今日,三五好友齊聚一起喝酒著紅酒玩著「三國殺」遊戲或者嗑著瓜子對坐 「打升級」,這些都是高節奏生活中的調味劑,那些飽含傳統文化的「籌令」已經漸漸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試想,如果回歸到從前那種吟詩作賦、填詞答對可能被視作附庸風雅,但相比當今酒桌上的「野蠻廝殺」式的拼酒,甚至個別地區還流行的富有現代詞句的當眾划拳、叫喊,讓酒令甚至成了勸酒、賭酒、逼酒的手段。籌令從某種意義上看也是一種文明的表現。

說到這些,我們就很容易明白文初介紹的錢幣是做什麼用的了,其實就是一種酒桌文化的「酒籌」,用現代話說就是「遊戲幣」。從出土和其本身的鑄造精美程度看,這些卻屬於貴族專用的檔次較高的籌碼。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還有很多錢幣上帶有數字或者標記的可能就是檔次低一些的籌碼了,筆者也曾見過有泉友收藏的漢代半兩上鑄造有數字和符號。然而對於酒籌的研究這些只是一個開端,比如京城玩家水歸堂所藏的「第二酒來」、「何君持十八」,河南周建設老師所藏的「容成」等等,筆者認為這些都應該屬於酒令錢範疇,只是年份和玩法有所不同,值得關注。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是如何通過更多的實物出土情況和文獻記載,破解和還原這些遊戲的玩法,那將給我們展現更多古代酒桌文化和古人的生活等風俗景象。

·················

所謂酒德

古人飲酒有「四部曲」:拜、祭、啐、卒爵。先做出「拜」的動作表示敬意,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以祭謝大地生養之德;然後嘗嘗酒味,嘖嘖稱美,令主人高興;最後仰杯而盡。

古人愛「後干為敬」。敬酒又叫「為壽」,應先敬長者和主賓,後是主人。普通「為壽」以三杯為度。但孔子說,只要不酒後失態惹是非,酒愛怎麼喝都可以。

斟酒——八分不溢為敬,各自舉杯,邀齊同飲之。

飲酒——男女不可交叉相陪。

敬酒——按主客、輩分,敬酒人應當把杯子舉得略低於對方,以示敬意。

禁忌——「飯後不喝酒」,因「酒」通「久」,若飯後喝酒,則「久後犯上」,大逆不道。另外,主人即使不喝酒了,也不能先於客人吃飯。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訂閱印刷版期刊,贏取讀者福利!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