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東征2012-02-09 10:15:51 來源:解放軍報【 字型大小:大中小 】【我要列印 】【我要糾錯 】【 Email推薦: 】 誠信是一種美德。史書記載,漢初楚人季布,行俠仗義,為人豪爽,好結交朋友,但從不輕易答應別人要求的事,而一旦答應,就一定要做到。所以在當地,只要提到季布,人們立即會肅然起敬。當時有句諺語,叫「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誠實守信,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遵守諾言、不欺不詐。自古以來,誠實守信就是中華民族普遍認可的待人處世傳統美德。「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千百年流傳下來的這些道德規範,形象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一貫品質。「季扎掛劍」、「郭伋延期」、「曾子殺豬」等故事,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一直被傳為嘉言美談。「人無信而不立」。誠信是一個人立身做人的根基,是道德品行的標籤。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對親友、對社會、對國家承擔一定的責任。這其中,誠實守信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緊要的道義責任。現實生活中,一個被公認為有誠信的人,他的人格品行自然會受到人們的尊崇;一個被公認為有誠信的領導者,其個人魅力必然大放異彩。相反,一個人一旦被貼上沒有誠信的標籤,縱然有天大的本事,也很難在現實生活中立足。三國時的關羽重誠守信,成為人們心中天神般的人物;而呂布不講誠信,先後認丁原和董卓為父,而後又先後反叛並殺之,被當時的人稱為「三姓家奴」,無人不蔑視。正如孔子所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人無信不立,家無信不睦,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寧。培育和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需要每個人的努力,但關鍵還取決於黨員幹部能否做好樣子。有的地方政府部門為什麼執政能力削弱,公信力受到置疑?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那裡的一些領導所作所為偏離了誠信規則。有的台上台下兩副面孔,人前人後判若兩人,使老百姓對其「誠信」產生了懷疑。如果只是把誠信寫在紙上、掛在嘴上、貼在牆上,自己該咋樣還咋樣,糊弄下級、欺騙群眾,不僅會損害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惡化誠信環境,還會敗壞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銷蝕黨的生命力、戰鬥力和凝聚力。誠信體現思想,反映作風,更折射出一個人的政治信仰,折射出作為黨員幹部的人生觀、價值觀、群眾觀、政績觀。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把誠信建設擺到突出位置。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必須在誠實守信上帶好頭,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發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真正把言與行、表與里、虛與實有機統一起來,帶頭講理想、重奉獻、立道德、樹正氣、嚴自律,以忠貞堅定的信念對待信仰,以如履薄冰的狀態對待事業,以夙興夜寐的精神對待工作,以誠實守信的形象感召群眾。「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應是每個共產黨員的追求。黨員幹部應以弘揚誠信、實踐誠信為己任,大力倡導「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風氣,通過不斷加強自我修養,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每個黨員幹部在誠實守信上當好標杆,就會在群眾中產生無窮的影響力和感召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一定能煥發出新的光彩。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