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本次資料節選自1946年1月7日上海《大公報》文章《北平近事》。崇洋媚外雖說一直都不是個什麼好詞,不過在抗戰剛剛結束的1946年,無數北平老百姓卻圍著美國大兵們討生活。國民政府在美國人身上傾注無限心血,誰知三年後卻竹籃打水一場空,也是可笑可嘆。

·美國人的北平世界

作者:子岡

記者有這樣一種感覺,或許是錯覺,有些人是為美國人活著的

就說眼前這個聖誕節吧,平津的籌備招待慶祝不遺餘力,天津的要自聖誕起元旦五日止,每天都有節目。此間有慰勞盟軍酒七千斤,牛肉七千斤,法郎玩具及印有蔣字V字的絲綢圍巾。。。市商會的獻禮是花生,不知是否作禮輕情意重的解釋呢

過去重慶市政當局,時常以美軍之存在,作為食用物品價格上漲的理由,尚少有人深信。但在北平市一般人購買力普遍低下的情形說來,不無理由。常見當地的買主,鋪子里自嘲地說:「喝!這價錢嚇人,可是用法幣合太貴,用美金合就太便宜了」。

拉車的乞丐追逐美國人,妓女舞女追逐美國人。在王府井東郊民巷的洋車和三輪,很少中國人坐得起。市政府接受了一百多個工廠,其中只啤酒廠開工了,因為美國人要喝。其餘的因為怕輾轉再被接收,市政府尚未敢投資開工

跳舞場、酒吧間突然增加四五十家,且未呈准社會局、警察局便開張了,已引起市政府的注意,決心取消四分之三。張副市長認為國人遊樂尚非其時,市風應該嚴肅一點。

感謝盟友的是掛在他們胳膊上的姑娘們,這些闊客的手面比東洋小鬼或漢奸們大得多,加速度的洋涇濱,口吸美國煙,穿著只有幾個美金購置的新裝,招搖過市,其情可憫。只有她們是從切身利益上歡迎美國大兵停留在中國,永遠永遠!

北平的女學生特別多,騎車的尤其多,當美國兵興緻來了時也喜歡隨便「瞎三話四」,他們卻不無碰壁,北平拘禁的民俗剛剛和新大陸的少爺們相反。

華北當局懸賞招尋歷年來失蹤的美國官兵,每名十萬法幣,這是一個頗具誘惑性的數目,因此通風報信的大有人在,希冀得此重賞

美軍在北平的影片正在攝製,以北平的皇室名勝為背景,美軍且借演員數人給製片廠,以便增加其真實性。北平勵志社新恢復,也以招待美軍作為中心工作,每周排定了遊藝會節目,款待嘉賓

市政府特開勝利商場,供美軍購物,貨價是以美金為單位。北海溜冰場也特設美軍溜冰時間。

在如此的盛意之下,美軍是十分熱情的,已有數十人往第十一戰區長官部登記要求支援為中國服務,現在等美國軍事顧問團成立後統籌辦理。

總之,中美邦交穩固是沒有疑問的了

(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