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藏來答】我看有的答主說沒什麼影響,其實這話不對,早在清朝時期,單單一座中國琉璃塔就對西方建築影響深遠~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在歷史上中西互動、交往的過程中,一幅版畫對西方建築和裝飾風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就是由荷蘭人約翰·尼霍夫(Johan Nieuhoff)繪製的《南京報恩寺琉璃塔》版畫。

《南京報恩寺琉璃塔》版畫對西方建築的影響

英國倫敦的邱園塔

西方兩個著名建築—法國巴黎的特里亞儂宮和英國倫敦的邱園塔的設計深受《南京報恩寺琉璃塔》版畫的影響。回顧它們的設計風格和建造歷史可以讓我們深刻理解中國建築對西方建築的影響。

十八世紀皮埃爾·德尼·馬丹繪《一七二三年的大道》中特里亞儂宮全景

特里亞儂宮坐落在凡爾賽宮內,是為路易十四的情人建造的,其設計者是著名的巴洛克建築師,同時也是凡爾賽宮內路易十四風格的主要創作者路易·勒沃。特里亞儂宮為三層建築,有兩個大廳,建築周圍環繞著非常平整的草坪和花園,擁有三角楣飾、半露方柱和折線形屋頂,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築。但如何識別它的中國式風格呢?就是這個建築的裝飾。

創作於一七八九年的描繪邱園內場景的版畫

一六七〇年至一六七一年是特里亞儂宮建成的時間,也是《東印度公司到大清帝國的出使》法文版面世後的幾年。特里亞儂宮的設計就受到這本書中南京報恩寺塔插圖的啟發。這一時期,「中國式風格」剛剛興起,特里亞儂宮帶給我們中國皇家園林廣博和大氣的感覺。

但必須承認,從特里亞儂宮的繪畫中很難找到明顯的中國元素,這與當時中國元素主要通過遊記、商品引入歐洲的傳播途徑是分不開的。過於注重裝飾,忽略實用的設計導致特里亞儂宮僅僅存在了十七年。多孔的「仿琉璃瓦」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釉層容易脫落,經常滲漏雨水,高昂的修繕費用導致了它的短壽。

清?銅鍍金琺琅轉花葫蘆式鍾 故宮博物院藏

清?銅鍍金琺琅轉花水法人物鍾 故宮博物院藏

《南京報恩寺琉璃塔》版畫由於《東印度公司到大清帝國的出使》的大量出版,成為歐洲仿建中國古塔的主要範本之一。在依據這幅版畫為藍本的歐洲中國塔中,最著名的是倫敦西部邱園裡的一座中國寶塔。它是當時歐洲最高的「中國式風格」建築。

威廉·錢伯斯設計的邱園塔的圖稿

這座塔由英國畫家兼建築設計師威廉·錢伯斯設計,這座邱園塔高一百六十英尺,用灰磚建造,坐落在草坪和花叢中,是當時歐洲最著名的建築之一,也成為中國式風格的常見圖案。最初每個檐角有長著翅膀的彩色飛龍裝飾,檐角上的西方式飛龍與中國的龍在外形上有明顯的差異,反映出該塔的設計中有歐洲裝飾圖案的印記。很可惜,塔上的飛龍裝飾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但《東印度公司到大清帝國的出使》一書中的《南京報恩寺琉璃塔》版畫誤將該塔繪成十層。這可能是因為南京報恩寺塔底層的外圍木構迴廊使外國人誤將一層當做兩層進行描述。

西方人想像中的中國塔版畫

目前珍藏在大英博物館內的一幅創作於一七六三年的版畫,描繪了當時邱園內的場景,從這張繪畫裏我們可以看到十八世紀邱園「中國塔」的形貌。一七六六年設計的歐洲畫布圖案也是英國邱園的寶塔。此外,一七八三年出版的《女王陛下布萊頓宮(前皇家園林)插圖》中收錄了一幅手工上色凹版蝕刻版畫,描繪的是英國布萊頓宮音樂廳的場景,畫中室內的微縮陳設中的綠色寶塔是偶數層,即八層,這表明西方已經錯誤地認為中國塔的層數可以是偶數,這可能就是受邱園塔的影響。不過,中國塔的建築形式在西方人的想像中有時會被「改造」得有些離奇。例如在一幅畫著西方人想像中的中國塔的版畫中,在塔的較高几層的檐角都掛有鈴鐺,依稀可以看出中國塔的元素。

一七六六年歐洲畫布上邱園塔的圖案

「中國式風格」不僅深遠得影響了西方藝術及其裝飾風格,同時又回過頭來影響了中國的藝術。這種取自中國,形成於西方,又影響中國的文化交流現象十分值得我們在許多細節上進一步研究,從而復原當時東西方交流的軌跡和脈絡,明晰許多藝術圖案的來龍去脈。


原文作者:雷勇(作者系: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8年10月刊《<南京報恩寺琉璃塔>版畫對西方「中國式風格」的影響》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中式的建築隊對西方的影響的話,如果要大的話,基本上是在唐人街。因為都是中國人,不管是在英國還是法國還是德國,還是美國,還是比利時,葡萄牙,西班牙,那裡都有中國人居住。那麼語言障礙是一個大問題,所以中國人都喜歡住在一起,那麼他們有錢以後在那裡建房子都是按照中國的風格建造。這就對歐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他們除了這個鋼筋水泥的框架結構,但是他的門面還是模仿了中國的宋朝的建築,有的人到過北京天安門,到過杭州宋城,你就知道那種徽派建築飛檐峭壁,非常美麗。

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中國的建築和歐洲的這個風俗習慣兒不一樣,歐洲的建築,哥特式,就是我們在中國境內看到很多洋人的教堂,現在還可以看到一些天主教堂,就是那樣子的房子。

中國的房子主要是這個宋朝的徽派建築啊。

中國的建築基本上就是長方形,要麼就是正方形。比個例子講,在一塊爛泥田上面放一塊很大的木板,那塊板上面的東西肯定就沉不下去,所以房子他底下要挖地基。

想要了解更多的。支持請關注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筆者在歐洲生活多年,要說中國建築對西方建築的影響。說實話還真沒有,真是比較尷尬??。但要是反過來的話就會有很多影響。我去過歐洲很多的城市,這邊建築風格主要有哥特式、巴洛克風格、羅曼蒂風格等等。


西方的唐人街基本是中式建築,漢文化對西方思想有所影響,但西方建築自己的風格成熟較早,借鑒的地方很少,因為地域文化不同,例如「流水別墅」參照了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想,反之我國很多建築風格參考了西方知名建築,混泥土也是最早在西方應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