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蘋果真的沒落瞭!調查顯示:華為比蘋果更“正宗”)

參考消息網5月21日報道 在中國消費者眼裏,華為和蘋果哪個更強?最新的調查顯示是前者。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17日稱,獨立研究公司國際信譽研究院16日公佈瞭一項調查顯示,在智能手機方麵,中國消費者者更青睞國産的華為而不是蘋果手機。

中國消費者認為華為比蘋果強

根據中國消費者的觀點,在155傢中國和跨國公司的聲譽排名中,世界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位居第二。而蘋果排名第十二。中國傢用電器製造商海爾公司也躋身前十。排在第一位的公司是美國科技巨頭英特爾,榖歌位列第四。

國際信譽研究院執行閤夥人尼古拉斯·喬治斯·特拉德說:“我們認為,相比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公司,在中國的企業被消費者賦予瞭更高的要求。”

這項調查包括瞭280傢在2018年第一季度收入和知名度最高的中國國內和國際企業,有3萬名消費者參與瞭調查。隻有155傢在調查參與者中知名度最高的企業被納入瞭最終結果。

受訪者被要求根據信任度、尊重度、贊賞度和好感度對公司進行打分,各項平均分構成公司整體得分。

調查顯示,更多的中國消費者認為華為在各品牌中“脫穎而齣”,比蘋果更“正宗”。報道稱,蘋果手機在中國的聲譽因2012年富士康的工作環境醜聞而受損。

營銷機構銳思博德全球諮詢公司首席執行官彼得·普羅德羅穆說:“相比過去,當今中國普通消費者的力量和民族自豪感都更強瞭。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考量因素將對人們的品牌印象産生影響。”

蘋果沒落瞭?調查:中國消費者青睞華為而非蘋果

蘋果在華市場份額不斷縮小

觀唸的轉變導緻消費者在手機品牌選擇上的變化。美國商業內幕網站5月9日報道,年輕的中國消費者似乎不像他們父母過去那樣認為來自歐美國傢的産品優於國産品牌。觀唸的轉變導緻國內企業而非美國的蘋果公司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優勢上升。

2月6日,知名統計機構IDC公佈瞭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在2017年的排名統計報告。其中,華為實現齣貨9090萬颱,同比增長18.6%,份額也同比提升瞭4個百分點,來到瞭20.4%,超過1/5。第二三位分彆是OPPO和vivo,分彆實現齣貨8050萬颱和6860萬颱。小米超越蘋果提升到第四位,5510萬颱的齣貨量大增32.6%,後者則跌去8.3%,僅4110萬颱。

從數據統計來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由華為、OPPO、vivo和小米等國內企業主導。蘋果是前五名中唯一的外國品牌,但近幾年它與國産品牌相比已經失去優勢。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的報道認為,中國消費者觀唸的轉變正呈現在此前被西方企業把持的中國諸多市場中。瑞士信貸銀行3月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中國年輕消費者越來越呈現齣一種“對國産品牌的偏愛”。研究結果顯示,中國90%以上的年輕消費者更喜歡購買國産傢電品牌。與此同時,美國尼爾森公司說,過去十年,國內的食品、飲料和個護産品生産商的市場佔有率從3.3%提高到近70%。

電動汽車初創企業蔚來的創始人李斌在分析這種趨勢時錶示,國內智能手機企業的崛起既可歸因於質量的差距日益縮小,又是因為智能手機在“依賴本地服務、本地軟件、本地支持和本地數據”時對用戶提供的服務更好。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17日的報道曾引述瞭一份瑞銀集團的報告。瑞銀集團分析師史蒂文·米盧諾維奇在給客戶的報告中說,蘋果公司在中國逐漸過氣瞭。

作為iPhone手機的製造商,蘋果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勢力在2015年達到最高峯,然後開始走下坡路。米盧諾維奇寫道:“2015年,4G的採用以及iPhone6、iPhone6Plus新款手機的推齣,幫助蘋果公司從三星公司手中搶走大量市場份額。現在我們認為,它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會與去年持平,未來增長前景渺茫。”

米盧諾維奇認為,蘋果公司中國市場份額縮小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在高端手機市場上,中國國産手機逐漸崛起。報告說:“來自華為高端手機以及跟iPhone6、iPhone6Plus同一級彆的本土品牌的競爭,使蘋果公司難以擴大市場份額。”

他說:“我們認為,在2015年巔峯期,蘋果公司在一二綫城市消費者當中的市場佔有率可能達到40%到50%;現在,佔有率為接近20%到30%。”

其次,低端手機市場的環境同樣不好。

蘋果公司不重營銷。另外,它的産品相比競爭對手越來越過時。米盧諾維奇說:“由於營銷乏力,低價位産品功能一成不變,蘋果公司不大可能在三四綫城市取得成功。”

蘋果沒落瞭?調查:中國消費者青睞華為而非蘋果

中國手機品牌不斷集結歐洲市場

蘋果、三星、LG、索尼等手機品牌都麵臨著來自中國手機企業的巨大壓力,這一現象不僅齣現在中國市場。IDC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齣貨量2017年同比減少0.1%,減至14.724億部。從市場份額來看,韓國三星電子(21.6%)保住首位寶座,美國蘋果(14.7%)保住第二位的排名,但齣貨量增長率均低於2%。

另一方麵,雖然智能手機市場整體縮小,但中國企業增長顯著。位居第三位的華為(10.4%)齣貨量同比增長9.9%,全球份額首次超過10%。位居第四位的OPPO和第五位的小米也取得兩位數增長。在智能手機市場進入零增長時代的背景下,三星、蘋果與在低價格機型上有優勢的中國企業間的競爭或將日益激烈。

比如西班牙。西班牙《國傢報》網站3月30日報道稱,凱度消費者指數公司透露,在西班牙最暢銷的11款智能手機中,有4款來自華為公司,2款來自小米公司。小米是中國另一傢科技巨頭公司,它在西班牙採用更具進攻性的商業戰略。其他暢銷品牌包括三星(也有4款機型上榜)和蘋果(僅iPhone7上榜)。

華為西班牙公司首席執行官金詠數周前告訴《五日報》,華為2017年在西班牙市場賣齣約200萬部智能手機。金詠說:“2017年以來,華為手機的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平均來看,我們全年在市場份額中佔到瞭約20%;而12月份,我們的市場份額甚至超過瞭24%。”

除瞭華為正在收獲的不斷上漲的收益外,小米去年11月進軍西班牙市場,就已經成為西班牙市場上智能手機的第四大生産商,排在小米前麵的是三星、華為和西班牙手機品牌BQ。有調查公司指齣,小米手機今年2月份的市場份額約為10%(超過蘋果和LG,兩者份額分彆為8.3%和7.3%)。

在歐洲市場,中國手機品牌不斷集結。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17日報道稱,華為的“榮耀”品牌提供針對年輕消費者的經濟型智能手機。該品牌15日在英國發布瞭“榮耀10”機型。根據華為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榮耀”手機在英國的銷量同比增長200%,而同期該品牌在國際市場(不包括中國)的總銷量增長瞭一倍多。

西班牙卡納利斯諮詢公司上週公佈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今年第一季度,西歐智能手機齣貨量下降13.9%,至3010萬部;而歐洲全境齣貨量史無前例地下跌6.3%,其中英國、法國和德國領跌。

今年第一季度,歐洲兩大主要智能手機賣傢三星和蘋果報告齣貨量分彆下跌15.4%和5.4%,而中國品牌華為和小米齣貨量分彆增長38.6%和逾999%。卡納利斯諮詢公司稱,華為在歐洲維持瞭第三的位置,手機市場份額為16.1%,而三星和蘋果的份額分彆為33.1%和22.2%。而小米在西歐位居第四,市場份額為5.4%。

除此之外,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5月12日報道,英國公司註冊局的歸檔記錄顯示,中國手機品牌OPPO2月已經在英國開設分支機構。此舉據信是該公司今年夏天進軍歐洲市場計劃的一部分。中國第三大智能手機製造商小米也將於今年下半年進入英國。

報道認為,中國公司因美國消費者對iPhone忠誠度太高及政府保護主義政策很難打入美國市場,因而把歐洲看作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

而在歐洲,在西方國傢對智能手機的需求不斷下降的情況下,華為手機的銷量還增長瞭38%。

“歐洲將迎來智能手機的新時代。”西班牙卡納利斯諮詢公司的分析師本·斯坦頓說。

蘋果沒落瞭?調查:中國消費者青睞華為而非蘋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