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赤海峽位於克里米亞半島與俄羅斯西部塔曼半島之間,是連接亞速海與黑海的唯一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由於亞速海與頓河相連接,刻赤海峽也是俄羅斯內河航運南下黑海和地中海的重要水上通道。

歷史上,刻赤海峽控制權一直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爭論的焦點。在蘇聯時期,亞速海屬於蘇聯的內陸海。蘇聯解體後,亞速海成爲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公海”。此後20多年裏,刻赤海峽一直被烏克蘭控制,俄羅斯每年爲使用刻赤海峽深水區航道向烏克蘭支付1500萬美元。圍繞刻赤海峽的主權界定,俄烏雙方分歧嚴重,雖經多次談判,但一直未達成共識。

2014年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後,俄羅斯獲得刻赤海峽控制權,同時也控制了烏克蘭港口城市從亞速海到黑海、直至地中海的通行權,俄烏矛盾進一步激化。隨後,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修建刻赤海峽大橋。2018年5月,橫跨刻赤海峽、連接克里米亞半島與俄羅斯本土的大橋公路部分正式通車,普京出席儀式並駕駛卡車通過大橋。該大橋的建成將減輕克里米亞在地理和經濟上的孤立狀態,不僅便利了克里米亞同俄羅斯本土之間的人員、經濟聯繫,對當地經濟建設具有極大價值,還有利於俄羅斯進行軍事人員和軍事裝備的調度以應對突然爆發的軍事衝突。對此,烏克蘭神經緊繃,並多次聲稱要破壞甚至炸燬刻赤海峽大橋。

作爲重要戰略通道,刻赤海峽對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國家戰略安全、能源安全、貿易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對俄羅斯來說,控制刻赤海峽之後就能成功將北約勢力排斥在亞速海之外,以避免自身核心腹地直接暴露在北約軍事力量之下,同時俄羅斯由亞速海進入黑海乃至地中海的能源貿易通道也就相對更有保障。對烏克蘭而言,刻赤海峽關乎其經濟命脈,烏克蘭的重工業區、貿易區都在亞速海沿岸,烏克蘭每年有超過80%的貿易商品是通過刻赤海峽進入黑海。俄羅斯控制刻赤海峽後,整個烏克蘭東部的出海口,以及烏克蘭部署在亞速海沿岸的軍事基地和商業碼頭都會處於俄羅斯的威懾之下。

如今,刻赤海峽逐漸成爲俄羅斯與烏克蘭和西方國家激烈交鋒的陣地。從2018年11月俄軍開火併扣押烏克蘭3艘軍艦及20餘名人員,到歐盟3月15日宣佈對俄實施制裁,再到不久前北約2艘軍艦抵達烏克蘭南部港口城市敖德薩進行訪問,並同烏克蘭海軍在黑海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烏克蘭“夥同”西方國家與俄羅斯對抗的意圖凸顯。刻赤海峽這一戰略通道,註定將經受“不平凡”的命運。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