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本來是劉備手下的重要謀士,劉備前期手裡沒什麼著名的謀士,徐庶填充了這個空缺。可惜後來他母親在戰亂中跟他失散,他以尋母的名義前往曹魏任職,最終成為曹魏官員。那麼他真的是去找母親了嗎?他的結局如何呢?

徐庶是潁川大才,與諸葛亮關係密切。

徐庶本來是不怎麼出名的,但是他加入了潁川才子集團,所以也跟著水漲船高。當時他跟著好友石廣元一起避難來到了荊州,結交了司馬徽和諸葛亮這一幫才子,他們都是有才能之人,所以關係非常好。在諸葛亮和龐統分別以卧龍鳳雛聞名於荊州的時候,徐庶的才名其實也跟著傳了出去。

在劉備避難逃到荊州的時候,徐庶認為自己找到了賢主,所以主動前去投靠,填補了劉備沒有謀士的缺陷。後來在徐庶的介紹下,劉備主動前往請諸葛亮出山,徐庶和諸葛亮也就成了同事關係,一起輔佐劉備,立志匡扶漢室。可是徐庶為什麼突然就離開了呢?

徐庶名為尋母,實際上是看不上劉備了。

曹操南下征討荊州的時候,劉備實在是太慘了,他為了不拋棄十多萬的老百姓,劉備三千多人馬毀於一旦,連自己的老婆孩子都被衝散了,劉備儼然成了孤家寡人。

這個時候徐庶的老母親也不見了,徐庶在心慌意亂之下,只能選擇辭別劉備,前往曹操那邊尋找母親,也就是投靠曹操了。其實那個時候他壓根就不知道他母親去了哪兒,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須要去曹操那邊了。

因為劉備這邊實在是沒什麼前途,劉備如果能夠奪取荊州,那還能開創一番事業,可是他卻不忍心,這讓徐庶徹底失望了。現在劉備本人的那點可憐的人馬也被衝散了,徐庶認為劉備壓根就不可能成功,轉而投靠待遇好集團大的曹操陣營,那也是情有可原的了。

徐庶到了曹營,其實也沒有多好的待遇。

曹操這邊確實集團大,對謀士的待遇也非常好,可是曹操這邊的人才也多啊。徐庶如果真的是想要成就大業的人,是絕對不會離開劉備的,比如同時期的諸葛亮,就在這場戰亂中誓死跟隨劉備,其實就是為了成就大業。

所以徐庶應該只是為了在亂世當中過得安穩一點,所以他選擇曹操是對的。他來到曹營的時候,其實並不受重視,一來曹操手下的謀士太多了,出名的有賈詡、荀彧、荀攸、程昱這些,不出名的更是數不勝數。而徐庶的到來,並沒有給曹操帶來多大的驚喜,因為他的才能不可能蓋得過以上出名的那幾位,最多跟他們並駕齊驅。

而且徐庶初入曹營,並沒有得到實戰的機會,曹操也不完全信任他,這就是中年跳槽的尷尬之處。所以徐庶到了曹營不獻計策,可不是因為身在曹營心在漢,而是因為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

徐庶到了魏文帝曹丕的時候,才勉強有了正式職業。

謀士在很多情況下,如果不受重視的話,是很難有正式的職位的。比如說諸葛亮和龐統在前期一直只是個軍師祭酒的職位,這是個什麼玩意兒啊!直到劉備信任他們的,才有了軍師中郎將,後來諸葛亮更是成為蜀漢丞相。

徐庶剛到曹營的時候,也就只是一個普通的謀士,再加上他沒什麼特別的計策獻給曹操,所以他很快就被埋沒了。埋沒算是被埋沒了,但是徐庶的小日子應該過得還是不錯的,一直活到了魏文帝曹丕上台。

到了魏文帝時期,徐庶算是憑藉資歷,得到了魏文帝的賞識,給了他一個右中郎將、御史中丞的職位,相當於四品官員。這跟遠在蜀漢的諸葛亮可是完全不能比的了,諸葛亮位高權重,是蜀漢的核心人物,而徐庶到死都只有四品閑職,他們是差不多一起出道的,可見選擇的重要性。

總結:徐庶危難之時,選擇拋棄劉備,最終鬱郁不得志。
  1. 徐庶本來是潁川才子,後來逃難來到荊州以後,跟諸葛亮、司馬徽成為了好友。小有名氣後投奔了劉備,成為其軍師。
  2. 在劉備被曹操打得潰不成軍的時候,諸葛亮選擇留在劉備身邊,而徐庶以尋母的名義,離開了劉備,投奔曹操。
  3. 在曹操這裡,待遇雖然還不錯,至少不用顛沛流離,可是徐庶並不受重視,因為人才太多,他剛來資歷太淺。
  4. 一直熬到了魏文帝曹丕時期,徐庶才勉強有了一些正式的官職,不過跟蜀漢的丞相、昔日的同事諸葛亮比起來,可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選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個人一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徐庶選擇曹操,雖然可以過得安逸一些,但是展示才能的機會卻少了很多。而諸葛亮選擇劉備,雖然冒著兵敗被殺的危險,可是他能夠將自己所學全部發揮出來,能夠為畢生志向而努力,這才是最可貴的地方。


方圓論壇觀點

實際上徐庶「被迫」進曹營是一個最大的謊言!徐庶確實最早是效忠於劉備的,後來劉備在和曹操的戰爭中戰敗逃竄,而徐庶的母親被曹操所俘虜,徐庶這才轉投了曹操。後來小說《三國演義》通過藝術加工編造出來一個「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故事橋段。但我們看到的都是表面文章。歷史上徐庶進曹營之後馬上就開始替曹操效力了。而且還頗受重用。歷史上真正「進曹營一言不發」而且還跑回蜀漢的人只有一個。他就是蜀漢大將廖化!

蜀漢大將廖化在追隨劉備的初期是在關羽帳下聽令的。建安二十四年東吳襲取荊州關羽兵敗身亡。廖化的母親由於被東吳俘獲無奈偷襲東吳。但明面上廖化投靠了東吳,實際上廖化一直心向劉備,所以廖化詐死想要逃跑。東吳以為廖化真的死了也就沒有在太關注廖化。而廖化趁機帶著母親逃離東吳重歸蜀漢。實際上羅貫中在小說中刻畫的忠軍重孝的原型並不是徐庶,而是廖化!

而徐庶呢?最開始是一個舞槍弄棒的遊俠。後來由於替人出頭犯了法所以逃離了家鄉。之後徐庶翻然悔悟覺得當一個遊俠沒有前途所以前去荊州求學。後來徐庶學有所成之際劉備也剛來荊州投奔劉表。徐庶認為劉備是一個英雄所以投靠了劉備。而劉備呢?漂泊半生手底下除了關張趙幾個武將之外,文臣謀士非常缺乏,徐庶的投奔讓劉備欣喜若狂,因為徐庶彌補了劉備一直沒有謀士的缺陷,所以劉備非常重視徐庶,對徐庶更是言聽計從。

徐庶一看劉備這麼重用他也十分的感激劉備。所以徐庶就好自己的好朋友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原本徐庶是為劉備考慮,想幫助劉備擴張勢力打好基礎。但劉備求來了諸葛亮之後對於徐庶的重視瞬間降低。以前劉備對徐庶言聽計從。但諸葛亮來了之後劉備所有的心思都在諸葛亮身上。對於徐庶的建議愛答不理的。甚至劉備還說過他得到諸葛亮就好像是魚兒進了水裡一樣。這種評價一方面是誇讚了諸葛亮。但無形中肯定是傷害了徐庶。在這種情況下徐庶肯定對劉備有很大的怨言。所以說在後來劉備兵敗逃亡過程中自己的母親被曹操俘獲之後或許徐庶的第一反應是機會來了。一方面他去曹營是為了盡孝。另一方面也可以順理成章的脫離劉備。劉備的忘恩負義也確實傷害了徐庶的心。

至於小說中什麼徐庶的母親心向劉備之類的橋段都是瞎編杜撰出來的。本身徐庶對於劉備並沒有過多的感情。而劉備的忘恩負義也徹底讓徐庶失望了。所以即使沒有曹操俘獲徐庶的母親,徐庶也不見得會繼續為劉備效力。真正要是劉備的死忠粉的話就會像廖化那樣想盡一切辦法哪怕裝死也要逃回蜀漢。和廖化一比徐庶確實差遠了。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徐庶進曹營,一語未發,一計未現。在下認為不可能,這只是三國演義的杜撰,為了描寫這個人物!

要知道,曹操何許人也?怎得允許這麼一個文武雙全的高人在身邊卻不能利用?鄙人以為,徐庶是給曹操有過效力的,否則當初龐統獻連環計火燒赤壁時候他不能識破然後全身而退!這一點在三國演義上沒有表示!歷史上徐庶在魏國做官,到魏文帝曹丕時,官至御史大夫。試想如果徐庶真的一言不發,官運能否如此亨通?

大家被三國演義把徐庶美化了

徐庶的母親實際上被曹操抓獲,但是徐庶是他自己主動離開的,而不是被曹操逼迫。據記載,在當時知道自己的母親被抓獲之後,他就直接找到了劉備想要離開,表示我很想和將軍你達成一項偉大的事業,但是現在我的母親被曹操軍隊俘虜了,我現在真的不能平靜下來去想別的事情,在你的手裡忍不住,讓我離開吧。徐庶走後,劉備同意投靠曹操,在此期間曹操沒有迫害他。在魏延的記載中,當時劉備沒有拿荊州的勝算,在這種無望的情況下,徐庶和史石廣元等人投靠曹操,是主動上門而不是被迫上門。

第二,徐庶沒有向劉備承諾任何事情,劉備也沒有對此作出任何陳述。當雙方離別的時候,徐庶並沒有過多的講話,劉備雖然對人才非常欽佩,但也沒有過多的挽留。那時候被打敗了,士氣不穩定,有些人離開也很正常,而徐庶的母親在這個時候被敵人俘虜了,劉備也沒有強行挽留。

第三是徐庶在曹營之後的地位。根據史書中的記載,徐庶在魏國建立後,曾經擔任過太守,雖然這些辦公室不是很高,但不是普通人能負擔得起的。如果徐庶在曹真的什麼也沒說,沒有出任何力,曹丕等人又怎麼可能給他當官當,而曹操雖然從來沒有培養過無用的人,曹操允許徐庶總是留在他的手下,這肯定是因為曹操在某個時候利用了他。

第四是徐庶為曹丕推薦人才。沒有對曹操還好說,但他確實為曹丕推薦了人才。曹丕在皇位爭奪的鬥爭中一開始就落了下風,向徐庶請教過,徐庶向他推薦了司馬懿這個人,曹丕很快就獲得了他的上風,這對曹魏集團也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在看到這些關於歷史上的記載時,也不能全部都相信,畢竟這些東西還是史書記載會更加真實。


就在劉備信心滿滿準備大幹一場時,曹操卻以徐庶之母來做要挾,大孝子徐庶被迫淚別劉備,遠赴曹操麾下任職去了。不過好在他臨走前給劉備舉薦了後來名滿天下的諸葛亮,也就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元直走馬薦諸葛」。

徐庶臨別時用手指著自己的胸口對劉備說:「本打算與將軍共圖王霸大業,耿耿此心,唯天可表。不幸老母被擄,方寸已亂,即使我留在將軍身邊也無濟於事,請將軍允許我辭別,北上侍養老母!」劉備當然捨不得讓徐庶離開自己,手下人也勸說他軟禁徐庶。但劉備知道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不忍看其母子分離,更怕萬一徐母被害,自己會落下離人骨肉的罪名,只好同徐庶揮淚分別。

正是劉備這仁義之舉,深深感動了徐庶,這才有了演義里「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說法。只可惜徐庶投靠了曹操後,雖然也得到了一定的優待,卻並沒能引起曹操足夠的重視,所以在曹營多年,徐庶僅為曹操獻了一計:長板坡前,寧要活趙雲,不要死子龍!就是這唯一計策,為劉備保下了一員文武雙全的將領,也為蜀國後來的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其實這不過是徐庶感恩劉備的知遇之恩,為報答他進行的曲線救國方式罷了。

說起來徐庶也挺悲催的,剛剛認準了明君準備挽起袖子大幹一場,就被曹操下了絆子,雖有千般無奈,救母心切的他還是迫不得已離開了劉備轉而投曹。按理說徐庶被曹操用陰招挖了過去,應該受到高規格待遇吧,可惜的是徐庶自此被埋沒在了曹營,再也沒有了光彩。


孟德禮賢下士,庶無虞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