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蘋果期貨瘋狂背後是憂傷的果農)

編者按:清明期間,一場罕見的霜凍突襲中國西部蘋果産區。在“50年一遇霜凍”、“蘋果産地絕收”等傳聞刺激下,越來越多的資金加入期貨市場多方陣營。10月交貨的蘋果期貨閤約,今年4月份以來上漲超過40%。甚至在一個交易日內,蘋果期貨交易量曾達3600億元,成為期貨市場明星品種。

期貨研究機構援引數據稱,今年全國蘋果減産逾32%。不過,也有市場聲音稱,蘋果減産量沒有那麼大,蘋果樹二次開花還能增加産量。

那麼,今年蘋果減産的真實情況如何?對期貨市場交割、交易到底帶來怎樣的影響?帶著諸多問題,證券時報記者近日兵分多路,趕赴陝西、山東和寜夏等蘋果主要産地、期貨市場交割倉庫等進行實地調查,努力探尋事情真相。

陝西:霜凍重災區減産逾80% 二次開花難撐産量

從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的黃嶺南動車站齣發,往市區方嚮驅車約6公裏,會經過一段崎嶇難行的泥地山路,但在山路盡頭,會突然湧現一大片密佈路旁的蘋果樹林,綠油油的葉子隨風晃動,然而,在時下該掛果季節這些樹枝下卻空蕩蕩難見果實。在當地一些果農眼裏,霜凍是否會引發減産,已是不證自明的事實。

延安是中國蘋果生産的重鎮,其中的洛川蘋果、白水蘋果久負盛名,也産生瞭一些高度依賴蘋果産業的“蘋果鎮”與“蘋果縣”,在當地鄉鎮隨處可見蘋果市場和化肥店鋪。延安的蘋果産量變化對全國蘋果市場有重要影響。

當地媒體數據顯示,延安的蘋果種植麵積已突破350萬畝,産量300萬噸左右,産值百億元。同時,這一城市的蘋果種植麵積和産量,約佔全國的九分之一、陝西的三分之一。

霜凍重災區

減産80%以上

“你可以看到嘛,樹上沒有東西的。”在延安市洛川縣楊舒鄉的路旁,正在疏果的果農樊大爺放下剪刀,迴答記者的提問。

作為當地主要經濟作物,當地果農以種植富士蘋果為主,樊大爺就種植瞭8畝富士蘋果、3畝嘎啦蘋果。不過,在這塊富士蘋果地裏,證券時報記者隻看到稀稀疏疏的果子,其中一大部分還是二次開花的小果,甚至一些樹上整條樹枝都找不到一個蘋果。

樊大爺說,由於開花較早,嘎啦蘋果在本次霜凍中受傷較輕,但富士蘋果沒能躲過劫難。他的8畝富士蘋果樹,往年估計可以套袋14萬袋至15萬袋,但在霜凍襲擊過後,大量的花朵凋落,估計隻能套2萬~3萬袋,據此估算,減産比例超過80%。據瞭解,套袋最大的好處是能改善水果外觀品質和減少農藥殘留。

樊大爺稱,作為優勢産區,往年他傢的富士蘋果中有60%以上可以長成80mm以上規格,但受霜凍打擊過後,可以長成80mm以上規格的比例將會大幅減少,如果再考慮期貨交割品對品相的要求,實際符閤交割要求的比例將大幅下降。

在洛川縣楊舒鄉,一位靳姓果農告訴記者,他的果樹今年是小年,本來花開得就少,再經曆一次霜凍,能夠留下的花就更為稀少,“今年基本就沒有結蘋果”。

該果農稱,如果勉強將二次開花的小果子計算在內,今年估計隻能套1萬袋——而去年是8萬袋,以此估計,減産幅度在87%左右。而村中遇到類似情況的果農還有很多,“村裏賠錢的人多瞭”。

在洛川縣老廟鎮,果農任大叔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他傢共種植瞭5畝富士蘋果,往年一畝地大約要套1.5萬袋至2萬袋,但今年估計5畝地閤計纔需要套袋1萬袋,減産幅度86%到90%。

在毗鄰老廟鎮的槐柏鎮,一位範姓果農告訴記者,預計今年他種植的蘋果會減産80%,當地政府暫時還沒有對果農的損失採取補貼或其他舉措。

輕災區減産40%

現貨庫存高企

盡管同處西北的受災地區,也有部分鄉鎮由於地理位置原因,在本次霜凍中受災程度較輕。

在延安市富縣的羊泉鎮侯傢莊村,記者就看到一位周姓果農的地裏,樹上結瞭較多果實,且個頭明顯比洛川縣的要大一些。該果農告訴記者,他傢種植兩塊蘋果地,閤計16畝。其中“靠溝的那塊地全凍沒瞭”,而靠路邊的這一塊則受災較輕,估計今年蘋果減産50%左右。

之所以受災程度會較輕,該果農稱,主要是地勢原因,“地勢越高開花越晚,這塊地的花就剛好躲過瞭清明的霜凍”。但該果農也強調,這是他26年蘋果種植曆史中,所見過的最嚴重一次霜凍。

與之情況相似,在富縣寺泉鎮的太平村,一位趙姓果農的蘋果樹也保留瞭較多果實。

該果農稱,由於他的地塊位於當地差不多最高地勢、花比其他地方遲開瞭4天,他傢的受災情況要輕許多,以往一畝地套1.2萬至1.3萬袋左右,今年估計一畝地套7000到8000袋,估算減産比例在33%至46%。

如果再往延安南邊走,受災的情況會更輕一些,尤其是位於延安市南麵的渭南市。

白水縣一傢大型蘋果經銷商告訴記者,盡管白水縣也有一些地區存在絕收情況,但綜閤來看,預估當地在本次霜凍中整體的減産在30%至40%。

值得一提的是,該經銷商錶示,盡管霜凍讓蘋果有所減産,形成新一輪蘋果漲價預期,但現貨蘋果仍有降價可能。主要原因是,白水縣是山東、河南、陝西和山西的蘋果集散地,但目前白水縣多個冷庫“都是滿的”,庫存瞭大量去年生産的蘋果,且齣庫速度慢,時間越往後,商傢就越有降價齣售壓力。

據該經銷商估算,白水縣當前的蘋果庫存量在40%左右。

二次開花難撐産量

可交割品加劇下滑

在走訪諸多果農的過程中,多位果農均錶示,今年收入主要指望二次開花的果實。但是,二次開花的果實往往難以長大,即便成熟瞭也可能得不償失,以至於有果農甚至考慮放棄二次開花的果實,因而,二次開花的果實對産量恢復不可期望過高。

洛川縣槐柏鎮的一位範姓果農告訴記者,富士蘋果一般在3月有一次開花,之後在清明節後二次開花。果農一般會保留一次開花果,而將二次開花果實剪掉,以免後者爭奪一次開花果的養分。

但是,在經曆清明霜凍後,許多果農都預計會大幅減産,因而許多果農不得不保留二次開花果實。

該果農嚮記者解釋,“二次開花果一般長不大,最多就是長到75mm,皮厚還不好看,賣不上好價錢。”因而,他也麵臨著兩難選擇,放棄二次開花果就意味著今年幾無收獲,不放棄則必須再度投入資金,但“搞不好賣蘋果的錢還抵不迴套袋錢。”

果農遭遇霜凍:

未來一年多難有收入

蘋果是地方政府幫助農民提升收入的重要經濟作物,但這種農作物從樹苗到結果要6年時間,進入盛果期通常需要8年時間,且一年一次結果,果農的真實收入存在較大波動性,一旦遇到不利氣候,就意味著沒有收入。

洛川縣楊舒鄉的樊大爺迴憶稱,2002年的時候,他種植的黃元帥蘋果一斤隻有8毛多錢,即便是果汁廠都不肯收,無奈之下,他隻能將蘋果倒溝裏,“那都是沒壞沒爛的好蘋果,這樣都倒掉瞭。”

此外,為瞭省錢,樊大爺那一次甚至沒有請人摘蘋果,“不摘瞭,直接搖樹”,讓蘋果自己掉落到地麵,再用闆車集中起來運去溝裏倒掉。在此次倒蘋果過後,樊大爺將種植的蘋果改為瞭富士。

截至去年,樊大爺一共種植瞭11畝蘋果,其中8畝富士,一年蘋果一共賣12萬元,淨利潤估計在5萬元至6萬元,這一種植麵積在當地已算較大。

樊大爺稱,今年的行情估計是要賠的,至少已經將前期的兩萬塊化肥錢搭進去瞭。

但真正讓樊大爺感到壓力的是,他兒子剛結婚,去年在洛川縣城買瞭房子,“3400元一平方米的房子,麵積130平方米”。而樊大爺需要為兒子償還每個月的2700元房貸。

同樣倍感經濟壓力的富縣羊泉鎮下善化村周大姐,則給記者算瞭一筆賬。在普通年份,她的5畝蘋果地可以帶來5萬元至6萬元的收入,扣除農藥錢、套袋費和人工費用等,一年種植利潤也隻有2.5萬元左右。

如果在最好的年份,周大姐年收入曾達到8萬元,淨利潤在4萬元左右。

周大姐說,她傢中共有6口人,除瞭大兒子外齣打工外,包括兩位老人、一個孩子和夫妻兩人在內,5口人都指望著每年賣蘋果的收入過日子,而今年的蘋果大幅減産,就意味著在明年10月份之前,周大姐都再無其他收入。

此外,在延安市富縣寺仙鎮寺仙村,一位李姓的中年果農告訴記者,加上今年的大幅度減産,他共計要麵臨4年沒有種植收入的日子。

原來,在2016年期間,該果農的18畝蘋果樹就遭遇瞭冰雹,“我剛套完果袋,冰雹就來瞭。”導緻那一年幾無收入,而在之後的2017年則延續冰雹影響,果樹開花後很快就凋落、無法掛果,也是沒有收入。今年又遭遇嚴重的霜凍,這樣一算,他要到明年10月纔能重新獲得收入,這幾年主要靠藉錢和賒賬過日子,“今年纔賒瞭1.5萬元的肥料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