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書交易網站日趨成熟,進入諸侯紛爭時期

潘家園、琉璃廠、報國寺、隆福寺……這些京城愛書人的勝地,如今離我們越來越遠了,而孔夫子、布衣書局、緣為書來等舊書交易網站卻日趨成熟,網路舊書業已經進入了「諸侯紛爭」時期。日前,由孔夫子舊書網主辦的「網路·舊書與中國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在魯迅博物館召開,陳平原、李輝、韋力、止庵等知名藏書家和學者應邀參加,探討舊書的往日今昔。

小眾需求 舊書交易的網路化嘗試

2002年「五一」,孫雨田寫下了「孔夫子舊書網」的第一行代碼。這個在北京奔波打工的青年,並沒有想到六七年後,他和幾個愛書的朋友創辦的這個網站,能發展成大型的中文舊書交易平臺。

當時他只想試試看,因為頭腦裏的想法「感覺很好,不去做太可惜了」。這想法來得也偶然,取名「孔夫子」並不是和聖人孔丘攀關係,而是他剛好有個合租一屋的朋友姓孔。某天兩人在清華的食堂裏聊起,很多畢業生會把書當做廢品賣掉,而這些書正是新生需要的。那麼,能不能把「校園二手書」與時髦的網路技術聯繫起來,搭建一個流通交易的平臺呢?兩人一拍即合。

可實踐馬上遭遇了困難。最初他們想從廢品站把學生們賣掉的舊書再買回來,然後租個房子當倉庫,再通過網路賣書———這都是需要砸錢的活兒,孫雨田和朋友都沒錢。而且這位孔姓朋友恰在這時又拿到了美國簽證,即將奔赴大洋彼岸。除了兩人商定的網站名字「孔夫子」,剩下的事情都得孫雨田來做了。

孫雨田並不是一個熟悉舊書的人,當時他甚至連潘家園都沒去過———潘家園可是北京赫赫有名的文物、舊貨大市場,舊書愛好者心中的寶地。每天有無數人在此地「淘金」,學者李輝也是其中的一員。

李輝說,在沒有「孔夫子」之前,他幾乎每到週末就會跑去逛潘家園。上世紀90年代初,潘家園開始形成頗具規模的舊貨市場,李輝最感興趣的,是在這裡能淘到不少近現代文獻資料和名家手稿。「發現了一大批戲劇家檔案,包括老舍、曹禺等人,甚至還有一些文化名人在10年浩劫時期的交代材料,『五七幹校』的表格,等等。」李輝說,「對現當代史研究來說,這都是非常好的第一手材料。」

和他抱有相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北大教授陳平原認為,如果說將來還有什麼東西能給已臻完善的學術大廈添磚加瓦,那麼在這個意義上最具潛力的,就是流散民間甚至海外的舊書收藏。

大眾產業 網路舊書為學術服務

比孫雨田創辦「孔夫子」更早一些,2002年1月,有個叫「衚衕」的讀書人,開始在人氣旺盛的天涯論壇裏發帖。他熱衷於淘書、換書,可是他想交換的書太多,以致幾乎無人能換。有網友建議「衚衕」乾脆標價出售自己的藏書,這個建議就催生了「布衣書局」———意思是普通人都買得起心愛的書。此後,「布衣書局」的名號在網路書迷中口耳相傳,逐漸形成了網路舊書交易的知名品牌。

但是孫雨田的事業長久沒有起色,儘管他已經認清形勢,揚長避短,只做自己擅長的網路平臺,不涉足任何具體的交易,「孔夫子舊書網」不賣書,只想拉攏舊書賣家到網上開店———後來證明這個決策是正確的,但起步階段,孫雨田四處碰壁,舊書店主們都不明白,幹嗎要把店開到網上去。

直到2002年10月,孫雨田認識了「衚衕」。

「最早的專業舊書網站,不是『孔夫子』,而是『馬睿古舊書店』和『大慶書城』。」孫雨田說,「當時它們是我僅有的參考,不同之處就是我只做平臺,供別人賣書而自己不賣書。」後來,孫雨田也看到了天涯論壇,「衚衕」最常出沒的「閑閑書話」版,就是後來「天涯書局」的前身。孫雨田在這裡發帖子宣傳「孔夫子網」,「衚衕」是唯一回復他郵件的人。

愛書的兩個人就這樣認識了,此後幾個月時間裡,孫雨田每天給「衚衕」打一個多小時的電話,「只要你告訴我你的需求,我就在孔夫子實現它。」孫雨田相信「衚衕」代表了一批真正的舊書愛好者,他的需求一定是大家的需求。

「新千年以後,潘家園越來越成為一個旅遊景點了,遊客非常多,淘書的人完全憑運氣去逛,好書太難找了,或者太貴。」李輝說,「於是孔夫子網出現以後,潘家園我就去得比較少了。」李輝最早的一筆交易記錄顯示為2004年4月,他試探著買了一本上世紀40年代的地圖。「這個嘗試很順利,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更讓李輝驚奇的是,有一封1982年賈植芳寫給牛漢的信,信的內容居然就是拜託牛漢關照剛到北京、人生地不熟的李輝。「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封信幾十年後流傳出來了,而且賣家還在網上知道了我的聯繫方式,直接把這封信送到我家來了。」李輝感嘆,「雖然只有一頁紙,對別人也許沒什麼用,可對我來說,是一個情感上的滿足,可遇而不可求。」

像李輝這樣「從潘家園轉到孔夫子」的眾多買家,促進了網路舊書交易市場的繁榮。截至2009年5月1日,孔夫子舊書網已開通書店4300家,註冊會員66萬人,在線銷售圖書1600萬種,在線拍賣300萬件。2008年,「孔夫子」實現交易額3億元,平均每天有120萬人次訪問。還有「緣為書來」、「布衣書局」等十多家舊書交易網站紛紛興起,網路舊書業已經進入了「諸侯紛爭」時期。

【專家發言】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

我不知道現在的舊書買家,或者民間的資料收藏者,有沒有可能形成某種聯盟。如果需要的話,應該來做一個大的平臺,我希望能讓我們的古舊書,以及檔案資料,能在網路上顯現出來,化個人的佔有為整個社會的財富,這樣對中國文化的意義會更大一點。

●韋力(版本目錄學家、藏書家)

舊書網路交易逐漸會走入這樣一個程度,至於它何時真正達到取代地面市場、取代拍賣會的程度,我不知道,反正有待時日。自古以來,理性的東西還是要靠文字來傳承,這些傳承都在於古舊書的流通。任何文化的探索和傳統文化的研究,都離不開書籍。今後網路的發展,將加速古舊書業的格局變化。現在看雖然不盡人意,但是它畢竟是一個開端。

●李輝(作家、學者)

網路舊書的流通,與傳統文化的關係,不僅限於版本學意義,我還更看重它作為民間資料的集散地,對我們未來學術研究提供的便捷和幫助。網路最大的好處就是無限大,無限方便,這是我們過去的出版業和舊書業難以比擬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兩者結合的話,對於我們學者之間的交流,對於圖書的發展會起到難以想像的作用。

●夏曉虹(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我確實曾經受益於網路舊書買賣。我自己做的是晚清研究,北大圖書館在晚清書籍的收藏方面有很大的缺陷,比如晚清小說。北大圖書館的收藏,比較重視經典的東西,小說在那個時候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所以圖書館收藏就不能完全滿足需要,我必須關注網路上的資源。

●止庵(作家、書評人)

藏書也是我所期待的事情。我自己覺得,有了網路以後,中國舊書業會產生一個很大的變化。過去大家都是在中國書店買書,我基本上不去買,因為嫌它太臟。有了網路之後好一點,不用把書擺在書店裡,經過那麼多人翻看。

●宋平生(中國人民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教授)

我不知道再過幾年傳統的書店是什麼狀況,網路不斷發展,傳統書店也需要完善。還有就是建議網路交易更加完善信用體系。雖然現在建立了投訴制度,但是真正制裁騙子的力量還是不夠大。出了問題,退換貨也比較麻煩。

本版採寫/本報記者 武雲溥

【淘書攻略】

值得逛的網路舊書店

天涯書局

(www.tianya.cn)

國內最早產生較大影響的網上舊書交易市場,依託天涯論壇巨大的瀏覽量,為書友提供交易信息。

孔夫子舊書網

(www.kongfz.cn)

創建於2002年,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舊書交易網站,據稱擁有網路舊書交易九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布衣書局

(www.booyee.com.cn)

脫胎於天涯論壇「閑閑書話」版,主辦人「衚衕」(胡彬),2004年4月創建。實體店幾經搬遷,現位於北京垡頭,網上銷售和線下銷售並舉。

緣為書來

(www.ywsl.com)

2003年12月開通,創辦人沈帥,網名「花腳貓」,曾活躍於天涯論壇和孔夫子舊書網。網站經常舉辦線下活動,邀請讀書界名家和網友交流。

值得逛的實體舊書店

中國書店

經營古舊書刊、文獻的老牌國有書店,1952年11月成立,主要業務範圍是收售古舊書刊、碑帖拓片,經銷新印古籍,複製出版中國古籍文獻,並為讀者補配殘書和單年單卷的報刊。在北京城內琉璃廠、新街口、燈市口、前門、隆福寺等地設有多家分店。

潘家園

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是全國最大的古玩、舊貨交易市場,擁有4000餘家經營商戶,經商人員近萬人,往來客商、貨源和影響力遍及全國。

報國寺

位於南城廣安門內大街路北的千年古剎報國寺,內有經營書籍、郵票、錢幣為主的文化市場。

八寶山古玩城

八寶山地鐵站往北100米古玩城內,有數十家舊書攤。

豐業紅傢具城

傢具城二樓有舊書出售。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