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半年的難產難銷之後,吉利新能源汽車終於搞大了,吉利新能源獨立後的首款產品——幾何A。

  吉利幾何A以及它的外觀設計,絕對是有話題性的,那麼車本身到底怎麼樣呢?

  幾何A有兩個車型,都採用的永磁同步電機,電機的最大功率120KW,峯值扭矩是250N·m,兩款車均採用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其中,低配版的標準續航NEDC續航里程是410km,30分鐘可以完成30%到80%的充電,高配版的高能超長續航NEDC續航里程可達到500km,需要33分鐘完成30%到80%的充電。

  從上述數據來看,幾何A其實表現的比較常規,和去年賣不動的帝豪新能源車沒有多少區別。

  不過,幾何A有着比較明顯的高端定位趨勢,吉利新能源銷售公司總經理鄭狀表示,幾何A的定位是輕奢,對標特斯拉 Model 3。

  爲什麼要定位輕奢,對標特斯拉呢?

  當前,因爲政策利好因素,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在短短几年時間裏湧出了200多個品牌,雖然有超過60個品牌死掉了,但仍然有太過擁擠的新品牌、企業加入政策利好的大潮。

  而衆多的新生新能源品牌產品中,絕大多數以A級、A0甚至A00級別的低端新能源車爲主,尤其是一些投機性的企業,近乎瘋狂的造新能源車投放市場,至於品質、續航能力、售後等完全不顧。

  而高端市場,則幾乎掌握在特斯拉手中,雖然蔚來等個別品牌定位高端市場PK特斯拉,但在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仍然是空白一片,這給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留下了窗口。

  吉利新能源品牌獨立,首款產品幾何A定位輕奢,其實就是希望能在中高端市場空白區搶佔市場。而搶佔的第一步就是造一款外表超酷、含有未來元素的幾何A。然而在我看來,幾何A除設計之外,並沒有核心競爭力,甚至與國內品牌北汽、BYD相比也有比較大的差距。

  事實上,由於這兩年政策利好,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歌猛進製造了一個繁榮的假象,一方面,認爲中國車企在新能源車方面已經是世界領導者、市場霸主;另一方面,則以爲核心的電池組、電控系統以及車載軟件等等都是自主研發,掌握了核心科技

  但實際上,這不過是在自慰罷了。不客氣的說,國內車企和相關廠商手中的所謂核心技術,多數是從國外廠商購買來的方案,然後經過一定的改版最終包裝成品,基本沒有專利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和特斯拉極爲出色的電池管理系統相比,國產新能源汽車不過是一個乞丐版而已。

  吉利稱幾何A對標特斯拉 Model 3,然而幾何A電機最大功率爲120KW,峯值扭矩是250N·m,續航最大僅500km。而特斯拉 Model 3(2019款高性能版)最大功率爲340KW,最大扭矩639 N·m,續航則可達到595km,即便是低配版特斯拉 Model 3,這三個數據也相當出色,分別是220 KW、416 N·m和600km的續航。

  當然,不僅是幾何A,其他國產新能源汽車也是無法和特斯拉相比的,即便是主打高端的蔚來汽車也是如此。

  然而,即便如此,好像國內的新能源車企仍然樂此不疲的聲稱自己掌握核心科技、擁有挑戰特斯拉、挑戰全世界、獨霸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勃勃雄心。

  那麼問題來了,當政策退燒、補貼不再,還沒掌握核心科技的新能源車廠們能否經得起真正的技術競爭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