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看過琅琊榜很多遍,一直都覺得高公公是個好人,從一開始可能梁帝在處理赤焰案的時候他就覺得不對勁,是有冤屈的,可是奈何自己的身份而且要自保,也不能多言,他對諸位皇子了解的比皇帝透徹,還是希望明君上位的 。

後來靖王出場,就能看出來他是偏向靖王黨的,電視劇中很多地方都表現了,第一次是提醒皇帝靖王還在宮外侯著呢,到最後一次直接當著皇帝的面拆穿說這杯酒是蘇先生的。

高湛是個正直善良聰明機警卻也圓滑自保的人,若不是這樣的心性恐怕也不能陪伴多疑寡恩的梁帝這麼多年,最後肯定是有個善終的!


謝邀!

看小說才能體會,靜妃是有多深的城府,褒義的城府長輩都一口一個孩子們,說的心暖暖的不過小編看來最有腦瓜的第一肯定是蘇哥然後應該是言侯,高公公,靜妃,紀王,夏江,13,謝侯,等

今天曉木來說說,不參與黨爭的高湛,

書中對高湛的描述,大多都說得是一些無關緊要的話。但是這些無關緊要的話,卻大多是在緊要的時候。梅長蘇在跟蒙摯說要他去感謝高公公的時候,就有重點說到這位高公公。我們之前也說了對於夏江和譽王對靖王的咄咄逼人,梁帝拿不定主意,而這個時候高湛又插一句嘴。這不但說明了高湛不但深諳宮闈生存法則,並且廣修善源,對我們來說他的處世哲學也大有學習借鑒之處。我們來回顧一下他在書中的其他的一些細節吧。

1、(原文)雖然是已在皇帝駕前貼身侍候了三十多年的老心腹,又早已升任六宮都太監總管,但高湛的為人處事一向並不張揚,面對這幾個年齡小上幾輪的孩子,他仍是毫不失禮,一副笑容可掬的樣子。

這點細節說明這位高公公雖位高權重、深得聖心。但是他卻不張揚、毫不失禮、笑容可掬。誰也不得罪,禮多不見怪,謙虛謹慎的態度,對誰都恭恭敬敬,沒有一點架子。這是友善,低調的態度。他清楚地知道誰是主子,誰是奴才,況且時局多變而動蕩,誰又能知道誰以後得權得勢執掌天下呢?得罪誰他都不好受。

2、(原文)高湛雖然一直居於深宮,但好象很清楚飛流身份的樣子,把三個有地位的貴公子趕走了,卻管也不去管這個陰冷少年,由著他象釘子一樣豎在樓道口。

郡主找梅長蘇私聊,高湛只支開三位貴公子,卻不管飛流。難道公子們不比飛流顯貴嗎?

第一,公子哥們明白事理,也很識趣,自然不會和他一般見識;

第二,太皇太后要召見的人,是梅長蘇他們,飛流不在其列,甚至高公公先前都不知道他是誰。然而他卻一直跟在蘇先生的身邊,不離左右,此人定是蘇先生的貼身侍衛;

第三,既是貼身侍衛,武功必然高強;態度陰冷,肯定不是明事理的主。

去趕他?沒必要也不討好。惹不起我還躲不起么?

3、(原文)這一日太子譽王又在朝上發生爭執,梁帝回宮後本就心情不悅,用膳時外面蟬聲又起,頓時眉生怒意。小太監們嚇得魂不附體,手忙腳亂地拿著粘竿四處打蟬,打到午膳結束,仍然偶有弱弱的蟬鳴在響。

內監總管高湛看見梁帝臉色越來越陰沉,心中直發慌,正沒抓撓時,突然想起一事,趕緊道:「陛下,今日是靜妃娘娘生辰,您不去看看嗎?」

梁帝喜歡安靜,連蟬鳴聲都有可能驚擾皇帝,說明皇帝神經衰弱啊,想必這幾十年來皇帝沒睡過幾次好覺。而這時候蟬聲又起,梁帝頓生怒意。皇帝發怒可不是好事,所謂伴君如伴虎,說不好可是要掉腦袋的啊。

向來會揣摩聖意的高湛怎能不知皇帝現在的心境呢?想著上次皇帝不由自主地去到靜嬪(當時是)的住地,卻在那安穩的睡上一覺了,恰恰正巧今天是靜妃的生日。如果是以前,高湛是斷然不會提靜妃的,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主子不高興,想著法子讓主子寬心;

自己沒辦法讓主子高興的時候,就恰當地投其所好,化解危機。

4、(原文)「太子在做什麼?」梁帝隨口問道。

一個身著六品內史服色的人戰戰兢兢地答道:「回……回、回稟陛下,太子殿下在、在……在裡面……」

「廢話!不在裡面會在哪裡?朕問他在裡面幹什麼?!」

「回、回陛下……奴才不、不清楚……」

高湛見他應答得實在不成體統,忙岔開道:「陛下,讓他們去通知太子殿下來接駕吧?」

梁帝「嗯」了一聲。高湛隨手指了指剛才回話的那名內史,小聲道:「還不快去!」

身為內史卻不知道太子在幹什麼,是失職。但是如果真不知道太子在幹什麼,也不會如此慌張不成體統。明知太子在幹什麼卻不說,是欺君。不管失職或欺君,輕則挨板子,重則掉腦袋。高湛又一次賣了份人情。

不過相比之下失職或欺君,還是失職罪輕一些,烏紗帽是保不住了,至少小命是撿回來了。

所以當梁帝對他的失態行為起了疑心的時候,這位六品內史,一口咬定自己不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知道也當作不知道。

5、(原文)「皇后也辛苦了,回宮去吧。」梁帝站起身來,面有疲色,「朕近來事情雜多,你要學會如何為朕分憂。高湛,年下新貢來的那批尾鳳羅絲,朕叫賜兩箱給皇后的,你送去了嗎?」

高湛機敏地答道:「回陛下,今兒入庫清數目誤了點時辰,奴才會立即派人送去的。」

皇帝什麼時候讓高湛給皇后送恩賜了?沒有。

然而這個時候,高湛機敏地跟皇帝一唱一和。

這擺明了皇帝要這個時候做個和事老,一方面幫靜妃開脫了,另一方面又安慰了皇后。

這是表明一個態度:皇后畢竟是皇后,這尾鳳羅絲,朕別人不賞賜,偏偏賞賜給皇后你,足以證明皇后你在我心中的地位。

皇帝給皇后找個台階下,深諳其理的高湛更是從容應對,找的理由也不過不失。

6、(原文)看著看著,這位六宮都總管總是低眉順目一團模糊的臉上第一次露出了表情,那是暗暗下定決心的表情。

高湛知道,明確選擇最終立場的時候已經到來。

「稟娘娘,是左中丞東方峙……」靠近了靜妃身後,他只低聲說了這麼簡單的一句話,說完之後,便蜷起身子,一動也不動地等待著結果。

此時高湛已經清楚地知道現在的朝局。明顯已不是當初太子和譽王爭儲奪嫡,梁帝獨大的時代了。現在這個時局,梁帝和新太子景琰是對峙的,輸贏已成定局。若這個時候還不表明立場站好隊,恐怕將來老命不保。

靜妃真的就如表面那樣平靜如水,那般善良通達嗎?

恐怕在這深宮之中,若不懂得權衡利弊、武權弄術,誰也不能獨善其身。

靜妃這個時候想要做的,就是要保證自己的兒子穩穩坐上皇位。那麼眼前的這個靜妃,就不再是以前那個事事隱忍,明鏡高懸的靜妃了。

任何有礙於太子登基的人或事,都是她的絆腳石,欲除之而後快!

高湛對老皇帝的忠心,也止於此了。

————————————————分割線

《琅琊榜》人物隨筆5:——高湛:皇宮裡最聰明的人

文/貓嚀

《琅琊榜》是一部從編劇到演員到觀眾,都三觀比較正的電視劇。其中最難得的,就是大家對高智商的角色有著很高的認可度。據說扮演譽王的演員黃維德進了劇組後還「上書」給導演要求提高反派的智商——其實就是他自己的角色的智商,理由是這樣才能顯得主角更聰明一點。

除梅長蘇之外,靜妃和言候也都是高智商玩家的典型代表,而另一個智商曾經得到過江左梅郎親口讚賞角色,就是很有愛的高公公。

高公公的智商其實也已經到了細思恐極的級別,我們從頭梳理一下,慢慢的分析一下這個高智商的例子。

原著中沒有交代高湛在皇上身邊待了多少年,但是梅長蘇表示天底下最了解皇上喜好的人就是高公公了。鑒於梅長蘇是劇中智商逆天的存在,所以我們可以默認這句話毫無爭議。

整部劇中來看,皇上也的確是在和高湛相處的時候最為放鬆、自然。越貴妃如此得寵,在皇上面前假裝無意的提起來郡主招親的事情時,皇上也馬上沉下臉來戳穿了她的心思。靜妃自然是有容乃大人淡如菊,但畢竟皇上和她多年不太聊天,而且由於多年置身事外,很多事情靜妃都並不知道。但是所有的那些過往——宸妃、祁王、璇璣公主,高湛都是知道的。他小心翼翼的守護著皇上的秘密,也小心翼翼的守護皇上的脆弱。他知道皇上所有的往事,知道他的軟肋與底線,知道他的喜好與忌諱。他在皇上那裡得到的信任,比其他人都要多。

皇上對他的信任表現在很多日常的細節中。比如封面的那張截圖,兩個人討論下一個棋子該落在哪裡,皇上大概是已經看出來自己錯了,反而氣急敗壞的沖著高湛說你來呀你來呀就你厲害哼!像皇上這種性格的人,大概只有在非常非常有安全感的時候才會撒嬌,而他大多數萌萌噠時候,也都是和高公公對手戲的時候。

高公公有一個不太容易注意到的小細節:雖然他有皇上的信任,有著穩固的位置和比較高的權利,但是他對其他人都非常的有禮貌。在除夕賜菜的時候,他就先向蒙大統領道了辛苦,又向護送的禁軍們說了句有勞各位護送。

另一次印象中的對下人很有禮貌,是在皇上對梅長蘇動了殺心,恰好靜妃的侍女過來送百合羹(還是什麼其他的好吃的)。高公公一邊滿臉微笑的說哎呀真是辛苦姑娘大熱天的跑過來了,一邊夾帶了那句關鍵的「告訴靜妃娘娘蘇先生不得入宮」——這大概是高公公唯一一次陽奉陰違違反了皇上的旨意。

這樣做對他有什麼好處呢?答案是什麼好處也沒有。即便靖王登基對高公公來說最安全,但是梅長蘇死了反而更能保全靖王的地位。況且皇上對他是百分之百的信賴,一旦讓皇上知道他也有陽奉陰違的時候,他恐怕馬上就會招來殺身之禍。

最後,也是高公公關鍵的一句「如果梅長蘇是林殊,靖王絕對不可能讓他進懸鏡司」打消了皇上的殺機。這句話真是過於機智,而且從一個「從來嘴裡沒句準話」的保守派口中說出來,可信度更是增加了100%。

那麼我們順著劇情繼續問一個問題:高公公到底知不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呢?他又為什麼要救他呢?

高公公是一個善良的人,沒有主動去害過誰,但是他為什麼要自己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去救梅長蘇?

我想他其實當時就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也知道靖王一直被蒙在鼓裡,更知道唯一能救林殊的那一句話是什麼。

梅長蘇與夏江的一番辯論,很大程度上是為皇上貼身定做的。他知道皇上多疑,所以不斷的用言語挑撥,讓皇上從信任夏江轉變為不信任夏江,逼的首尊大人都快當場哭出來了。

但是高湛不是梁王,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他很清楚梅長蘇一直在指責夏江騙人,而並未完全證明自己絕對絕對不可能是林殊。

我們簡單總結一下:

梁王問:夏江說你是林殊,你是么?

梅長蘇答:夏江是個騙子。

顯然,梅宗主逃避了問題。正常的論證方法應該是:我有種種證據證明我絕對不可能是林殊——比如我出身清白,族譜明確,爹是誰娘是誰,只要在林殊死前的十九年有不在場證明,能很輕易的作為「我不是林殊」的證據。但是他沒說。

梁王信了,那高湛呢?

我想高湛已經完全猜中所有的一切了。

高湛所說的「如果他是林殊,靖王絕對不會讓他進懸鏡司」的前提,其實是不成立的。

因為靖王當時就震驚了,顯然是第一次聽說「哇塞原來梅長蘇就是林殊」這個想法。所以靖王顯然不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那麼高公公這句話,其實並不能證明梅長蘇不是林殊。

這只是一句巧妙的遮掩,用來打消皇上的殺機。

其實皇上也看出來靖王滿臉震驚了,所以皇上其實或早或晚,也能推理出來高湛的這一句定論是有問題的。但是畢竟他對高湛無比信任,所以他信了。至少當時信了。

這是很危險的做法。等皇上轉頭反應過來,高公公就一定會倒大霉了。但是他還是冒險這麼做了。

讓我們回顧一下整個過程,高公公默默的在旁邊看出了梅宗主辯論過程中的漏洞,推斷他的確是林殊,並且猜到了林殊一開始就沒有告訴靖王,同時做出了保護林殊的決定。而且順著梅宗主已經布好的局,臨場發揮,在最關鍵的時刻,說出了最正確的那句話,終於穩住了疑心很重、智商很高的梁王。

作為皇上的貼身太監,我想高公公和林殊的接觸機會應該很少。但是他卻能和霓凰、靜妃一樣猜出林殊的身份,僅憑這一點,我覺得他智商應該還在靜妃之上。

不過高公公或許也不僅僅是為了救林殊,梁王嘴上不說,心裡其實也在懊悔自己心狠,但是你再給他一次機會,他還是會這麼做。

或許高公公知道,如果知道真相,梁王一定會殺了林殊,之後也一定還會後悔但又嘴硬,讓自己活得更加不安。所以他這樣做,既是救了林殊,也是解脫了梁王。

高湛和皇上最感人的一幕,我想就是皇上被大家逼著重審舊案,整個人都崩潰了的時候。他覺得太子不可信、群臣不聽話、皇弟不可靠、靜妃也居心不良。在他崩潰的時候,他呼喚的是高湛。

這是皇上最脆弱的時刻。高處不勝寒。有一天他發現全天下都似乎「背叛」了他,至少他還相信,有一個人會永遠永遠堅定的站在他身邊。


高湛,不能簡單地說他是好人或者壞人。他是個太監,他只能依附於皇帝,不敢違逆,也不能違逆。否則早就死於非命了。他設身處地為皇帝著想,在不危害自身利益的情況下,他也會在皇帝面前幫助他人,比如蒙大統領,比如靜妃,比如靖王。但他所做的一切,都不能引起皇帝的猜忌為前提。


人都是有多面性的,不能直接用好壞來評判。琅琊榜中高湛是一個正直,善良,洞查一切卻又懂得明哲保身的高人,尤其是最後一句,這宮牆裡面的風啊從來就沒有停息過……他把朝局及宮牆內的事瞭然於心。他懂小殊,小殊也了解他,蒙摯曾建議小殊把高諶爭取過來,小殊未同意,說貿然收服頗有風險,等局勢明朗,不用爭取也自然是自己人了,後來局勢發展果不其然……


好人壞人的區別僅僅在於他對誰而言,對於靖王、梁帝而言,他是好人!但對於他們的對立面呢?說他是牆頭草,也不錯!但他只是自保而已!如《范進中舉》中的胡屠戶,為人下,忍氣吞聲罷了!因為主宰事情進展的是別人,而不是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