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青年和常州青年,這兩年比較焦慮。(我說的青年,特指25歲至45歲的工薪階層,絕大多數是男性,喜歡上網,關注新聞)

無錫的GDP被南京超越,落到了第三。常州則被南通、徐州超越,排到了第六。

怎麼能不焦慮。無錫和常州不景氣的房地產市場,也讓他們憂心忡忡。

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思考本市、本縣、本鎮的政治地位,經濟走向,機遇與挑戰,對手與夥伴。

年復一年,陪伴他們度過大多數夜晚的,是一張電腦桌,一坨臺式機,一條網線,一包紅杉樹(小蘇)。——逢年過節,或者有親朋辦喜事的話,也可能是蘇煙或者軟中華。

當然,GDP是有很多的花樣的。常州可以跟無錫比市區GDP,無錫可以跟蘇州比人均GDP。

這樣的思考,一直在腦海里圍繞,直到沉沉睡去。

蘇南青年一般更喜歡把自己所處的區域叫做江南,他們繼承了歷史上江南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使命感。

鎮江和南京不算吳語區,被蘇南青年排斥在外。在蘇南青年的心裡,鎮江不值一提,而南京是白完省會而已。只有蘇錫常纔算正宗的江南。

蘇南青年不僅在省內有優越感,他們放眼華夏大地,亦是如此認為。他們說。北京:周圍太窮。上海:洋人的功勞。廣州深圳:政策所致。只有江南,纔是古往今來最富有、最有底蘊的地方。

長江的北岸,蘇北青年們有著不一樣的期待,但有著一樣的情懷。

但通泰揚說,我是蘇中,是蘇中,記住了,是蘇中,不是蘇北!

在蘇中青年的眼中,當下的格局,以及未來的走向,會顯得更加複雜一些,除了通泰揚之間的關係,還有揚州和南京,泰州和無錫,南通和蘇州。蘇中青年思考的方向,同樣是機遇與挑戰,對手與夥伴。

揚州青年認為,經濟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要重振聲譽,讓揚州的名氣達到歷史上的高度。泰州青年覺得,泰州這座年輕的地級市,需要更高的知名度,提高政治地位。南通青年,通常把經濟作為頭等大事,長江那邊的蘇州和上海,當與南通連成一片。

再往北,就是徐淮鹽連宿。蘇北青年,嘴上說著經濟增速,但心底裏,卻想著,如何跳出江蘇的南北格局。

以上是江蘇被稱為大內鬥省的心理因素。這種心理因素加上歷史因素,使得內鬥成為江蘇特有的地域文化。

江蘇不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詞。江蘇的名字,是一個東北人起的。這個東北人名叫——愛新覺羅·玄燁,也就是康熙。後來,康熙也指代一檔綜藝節目。

康熙他爹順治,建了江南省,包括了現江蘇、安徽、上海,南京為省會。

康熙覺得,江南老有錢了,這省人民要團結起來,我在北京在旮旯管不住啊。於是,康熙把江南省分為兩半,分別是江蘇和安徽。不按長江劃分,而是從上到下劈開,就是為了把富庶之地分為兩半。

於是,右邊這塊就取江寧府(南京)、蘇州府各一字,叫江蘇。

江蘇地方不大,官多,產業多,機構衙門極為複雜。兩江總督在南京,江蘇巡撫在蘇州,然後揚州、江陰、淮安、上海都有高官,估計當時民間也會比較哪個府經濟最富有,哪個府地位最重要吧。

再往後,鎮江長期當做江蘇省會,無錫解放後當過蘇南行署駐地,揚州解放後當過蘇北行署駐地……反正大家歷史上都很牛,說起來誰也不服誰,這就是大內鬥省形成的歷史原因。

如今,心理因素、歷史因素,以及顯而易見的經濟差距,最終導致了轟轟烈烈的內鬥局面。

現在江蘇十三市的這個格局來講,哪個城市做省會最能服眾,那還真只有南京。南京青年認為,南京不僅歷史上做過數次首都,而且在新中國成立後還當過一陣子直轄市。

所以說,南京雖然GDP不是第一,但是隻有舊都才能鎮得住下邊的一眾小弟——這個觀點罕見地在江蘇各地青年心中達成了一致,蘇州青年也勉強認同。

於是,內鬥的形式,除了GDP之外,在一個話題上表現得淋漓盡致,那就是:如果南京直轄,誰來當省會?

南京固話號碼還是7位的時候,網上就已經廣泛流傳南京要變成直轄市的消息,後來,又傳出了「特別市」的說法。

十幾年來,這個南京是否直轄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寫出讓人信服的《如果南京直轄,××必將成為江蘇省會》。

來看一篇淮安青年寫的範文:

偶認為,蘇南不會考慮,原因一是離上海、南京兩個直轄市太近,彈丸之地,兩個直轄市之間夾一個省會,太密集,輻射圈和吸引圈會嚴重重合,屬於都市資源的浪費。蘇南已經發展高度飽和,不需要再錦上添花。

原因二是,會照顧平衡蘇北崛起,需要一個大城市帶動、拉動、輻射。所以,省會一定會在江淮城市中選擇。

揚州離南京太近,屬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說不定被劃入南京直轄市也未必。南通偏居一隅,地理位置決定不會考慮。徐州、連雲港也是偏居蘇北一隅,與山東接壤了。宿遷這個大縣城實力太弱,就不要提了。

鹽城位置偏僻。沿海是灘塗,無港口,發展潛力不大。但要是有青島那樣的港口,未必不會是省會。 所以,唯泰州和淮安偶覺得最有可能,但泰州,呵呵,你懂的。

一個江蘇人的自我修養:13市GDP瞭然於胸,思維必須達到戰略高度,張口必提拉動、輻射、佈局、地緣經濟、發展潛力……比謀劃省會更高遠的志向,必然是,改變江蘇省的格局!

在這個話題上,浙北青年也提出了一些擲地有聲的建議。

比如:建議江蘇省分拆,成立蘇南浙北吳語太湖片江南省,南京鎮江市區以及蘇中蘇北與安徽南部成立江淮省,蘇北的徐州和連雲港給山東管轄。江蘇的南中北文化都差異巨大,所以才會一直有矛盾,如此劃分之後,變不會有問題了。

徐州被棄于山東?呵呵,徐州之志,其實你們能及的?徐州青年一直的夢想:徐州市、連雲港市、宿遷市、宿州市、淮北市、商丘市、棗莊等成立淮海省,徐州正是這個新淮海經濟區的心臟!

在這個微信的時代,還有很多很多的江蘇青年活躍在論壇中,在他們看來遙不可及的省會之爭是已經過時的月經貼,他們正在內鬥話題上不斷創新發展,引領內鬥潮流。

現在,南京、蘇州的第一之爭,是江蘇青年最新的話題。

南京青年:你不就是GDP比我高嗎?崑山、常熟、張家港等一幫小弟幫忙而已,何況這些小弟還不認你這個大哥!

蘇州青年:國家給了你那麼多高校,那麼多政策,你經濟還是超不過我,跟你的馬鞍山、滁州混去吧,國慶節滬寧高速南京往上海一路暢通,大家都懂的。

南京青年:我六朝古都,文化底蘊,豈是你小橋流水可以比的?

蘇州青年:呵呵,六朝古都,只會說黑的一比,綠的一比,蘇州話碧碧綠,墨墨黑,比你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那篇所謂的南京杭州之撕,寧杭撕出了藝術的高度,卻比不上南京蘇州之撕的慘烈。如果全國城市之撕是一種比賽的話,那麼寧杭之撕只是表演賽,寧蘇之撕纔是德比大戰。

地級市之間的口水仗,至少顯得胸懷天下。但本市內部的鬥爭,就體現出大內鬥省更深刻的「內涵」了。

按理說,啟東三番兩次要併入上海的傳言,會嚴重傷害江蘇人民的感情。

實際上並沒有。南通人說,「沙里人」去就去吧,反正也不是正宗的南通人。

崑山也並不是江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蘇州人說。

常熟人則表示,我出去只說自己是常熟人,從不說自己是蘇州人。江陰人點點頭,對此表示同意。

淮安、淮陰、楚州的紛繁不清。金東臺、銀大豐,傲視鹽城市區。我大蘇北,區縣之間也良莠不齊,鬥爭不斷。

再說細一點,本市內部鬥爭也不算什麼,還有本區內部鬥爭。浦口區的江浦、橋北、老浦口,較量和撕×也是日復一日……

總之,大內鬥省的故事可以說上三天三夜。

慢慢的,江蘇「大內鬥省」的標籤會越來越亮,在互撕的同時,也會出現自黑。最終,「大內鬥省」會演變為一種網路文化,大家不必過於較真。

十一

國慶長假期間,一位在「大喫省」奮鬥的同學,回來老家聚會。喝得有點多,情緒激動起來,摟著大家呼喊:我們是江蘇人!我們要團結!

我當時就震驚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