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絕種珍稀狐蝠將龜山島當「新樂園」並繁衍。(圖/ 行政院農委會特生中心提供,下同)

▲龜山島的「狐蝠」族羣可能是不同的亞種。(資料照/ 行政院農委會特生中心鄭錫奇提供)

實習記者曾筠淇/綜合報導

臺灣的原生蝙蝠共有37種,其中的「臺灣狐蝠」還與石虎、黑熊、水獺並列為四大神獸。臺灣狐蝠曾被認為已消失在臺灣本島,不過研究人員在日前發現,花蓮、龜山島及綠島上,共有約200隻被列為「瀕絕保育類」的臺灣狐蝠出沒。

臺灣環境資訊協會(TEIA)的環境資源中心指出,臺灣狐蝠在先前一直被認為已經消失在臺灣本島上,不過經過研究團隊為期一年的調查後,發現不只龜山島、綠島,臺灣本島的花蓮也有穩定的族羣。雖然臺灣狐蝠的數量早已銳減,但至少在黃昏時分,民眾還是有機會在花蓮市區觀賞到臺灣狐蝠在覓食。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提供經費給這個為期一年的調查,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臺灣蝙蝠學會、臺北大學及陽明大學的蝙蝠研究專家也都大力支持,最終發現龜山島、綠島、花蓮共3處的總族羣數量達78隻至205隻之間。

超稀有狐蝠。(圖/花蓮文創園區提供)

▲花蓮竟然有臺灣狐蝠出沒,實在太幸「蝠」了。(資料照/花蓮文創園區提供)

特生中心的鄭錫奇表示,「如果說金黃鼠耳蝠只有雲林有,那麼臺灣狐蝠在本島幾乎可說只有花蓮纔有」。另外,花蓮市和綠島的物種與臺灣狐蝠親緣較近,龜山島則與大東狐蝠、琉球狐蝠較近,因此鄭錫奇則透露,這樣「保育重點就很不同」,龜山島很可能是不同的亞種,目前仍要深入調查、追蹤。

臺灣狐蝠族羣數量之所以會大幅下降,很可能是來自獵捕壓力、食物來源減少以及人為幹擾,雖然在野生動物保護法上路後,已降低捕捉的壓力,但仍難以回復成當時龐大的數量。目前綠島維持穩定的少數,而龜山島的數量比想像樂觀一些,花蓮市則確定有著穩定的族羣,讓研究團隊十分欣喜。

在花蓮市的調查中發現,有許多臺灣狐蝠的食痕及排遺處,因此可以推斷出在該處會有部分狐蝠個體生存。另外根據臺灣狐蝠的生活型態,研究人員則認為,在花蓮市的族羣可能會在白天時,隱匿於山區、森林中,入夜才會伺機而動。

▲▼瀕臨絕種珍稀狐蝠將龜山島當「新樂園」並繁衍。(圖/ 行政院農委會特生中心提供,下同)

▲瀕臨絕種的珍稀狐蝠有著圓滾滾的眼珠。(資料照/ 行政院農委會特生中心鄭錫奇提供)

鄭錫奇還補充道,「少了狐蝠可能沒有榴槤可以喫、龍舌蘭酒可以喝」,因為臺灣狐蝠可以促進植物種子傳播與授粉,因此對生態有著極大的重要性。目前將落實臺灣狐蝠的保育,除了禁止非法捕捉、減少人為幹擾,也將改善棲地,試圖重回原生樹種,增加臺灣狐蝠覓食的面積。

臺灣有4種蝙蝠被視為國家級受脅等級的物種,而體型最大的臺灣狐蝠更是被列為極度瀕絕等級(NCR),且還從1989年野生動物保育法上路後,就一直出現在瀕絕保育類的名單上。因此研究人員發現花蓮有穩定的臺灣狐蝠族羣,無非是個令人欣慰的好消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