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凈再現 銀行股估值承壓http://www.sina.com.cn/2012年06月06日00:59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張朝暉

  從去年三季度以來,多路大資金開始看好銀行股。中央匯金公司、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紛紛增持銀行股,尤其是以史玉柱(微博)為首的產業資本高調買入華夏銀行(9.57,0.03,0.31%)和民生銀行(6.24,0.08,1.30%),但其後市場和它們開了一個玩笑:從去年三季度以來,銀行板塊整體下跌6%左右。

  近日,繼交通銀行(4.56,0.01,0.22%)股價率先跌破凈資產之後,華夏銀行成為滬深兩市第二隻跌破凈資產的銀行股。一位券商人士隨即在自己的MSN簽名檔上提出疑問:「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銀行業到底怎麼了?」

  某專業人士表示,一季度上市銀行業績平均增幅為19%,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14個百分點。行業景氣度下降,不良貸款反彈,存款壓力激增,中間業務收入下滑,貸款需求疲弱……利空一個接著一個,所以銀行股目前較低的估值與行業的現狀相契合,銀行板塊很難有上沖的動力。

  「即使未來財政政策刺激力度加大,大盤震蕩上行,銀行股的業績彈性以及股價彈性仍然偏弱,而不對稱性降息預期的升溫也會令銀行股走勢受到壓制。」上述人士表示。

  不良貸款拐點隱現

  在經歷了2009年的信貸大規模擴張後,中國銀行(3.01,0.01,0.33%)業資產質量下滑的說法在市場上不絕於耳。此後銀行業不良貸款持續「雙降」的優異表現回擊了這些質疑。但去年四季度,不良貸款「雙降」的「金身」被打破,讓人們看到「狼」真的來了。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認為,中國銀行業的風險被「不良貸款率」掩蓋,這是一個嚴重滯後的指標。

  多家機構的預測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企業現金流被削弱,這將導致今年銀行業不良貸款逐步上升,預計年末提高至2%-3%。

  某券商分析人士表示,一直以來,市場對地方融資平台和房地產貸款的風險高度警惕,2009年信貸激增對銀行的負面影響仍沒有消退。但從目前的情況分析,這兩類貸款質量基本穩定,監管機構多輪清理整頓的效果明顯。

  「最近信貸風險主要表現在銀行收縮信貸,造成部分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償債能力下降。」某銀行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微博)記者,今年以來,銀行貸款經受經濟下行風險、區域性風險和行業性風險的三重考驗,能否控制住不良貸款成為保證銀行利潤增長的關鍵。目前企業經營狀況不樂觀。今年以來兩次上調成品油價格,各地區紛紛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等,這些因素導致企業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盈利空間被壓縮。

  利潤的下滑直接拖累企業的償付能力,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企業受到的影響頗為明顯。某股份制銀行溫州分行行長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我們行小企業貸款整體不良率在1%左右,但溫州分行今年一季度的小企業不良貸款率激增到3%,不排除全年上升到5%。」

  「不良貸款的大幅上升極大地影響了銀行的放貸空間。」上述人士表示,各家銀行都在收緊傳統的中小企業貸款,房地產貸款幾乎全部停止,政府招商引資項目和一些科技型企業成為銀行爭奪的主要對象。

  安邦集團4日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如果不良貸款率上升成為趨勢,須未雨綢繆,提前做好對沖壞賬損失的準備。

  由於金融創新缺失,中國的金融風險基本集聚在銀行體系內,近日雖有跡象顯示銀行貸款的資產證券化正在重啟,但與龐大的貸款規模相比,500億元的試點只是杯水車薪。

  存、貸款增長承壓

  除不良貸款外,存款的流失也令銀行焦頭爛額。不少銀行基層員工抱怨,今年以來,存款任務開始加碼,銷售人員年化日均存款任務指標從1000萬元上升到2000萬元,翻了一番。有銀行員工稱,行領導開會明確要求今年全員拉存款。

  分析人士認為,存款增長主要來自外匯占款增長造成的貨幣投放以及由貸款產生的派生存款。今年外匯占款負增長和信貸增速放緩是存款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海通證券(10.06,-0.13,-1.28%)金融組高級分析師董樂表示,過去十年,我國外匯占款年均增長30.47%,遠超同期貸款增速,造成存款增速比貸款增速平均高1.75個百分點。但從2009年開始,外匯占款增速開始明顯放緩。東方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金麟表示,2011年下半年存款少增2.53萬億元,但理財產品等負債脫媒的因素只能解釋這部分量的一小半,熱錢外流加劇可能是存款少增的重要原因。

  存款的下降直接導致銀行信貸投放乏力。分析人士表示,存款繼續減少和存貸比監管導致銀行從供給端對實體經濟的貸款規模下降,直接制約了銀行業資產規模的擴張。需求端也同樣不容樂觀。由於經濟增長低迷,企業投資更為謹慎,貸款需求疲弱。同時,銀行對企業的風險更為關注,存在惜貸的心態。某銀行業人士把這種現狀概括為「想貸的沒需求,有需求的不敢貸」。他表示,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各家銀行為了完成貸款指標,只能用票據來填充規模。

  信貸需求下降以及存款準備金率下調釋放流動性導致市場資金價格走低,目前銀行業貸款利率上浮區間佔比有所下降,貸款平均利率上行的情況有所緩解。某券商分析人士表示,存款成本壓力於今年釋放,對明年的銀行息差形成一定壓力。預計今年貸款整體利率繼續上升的動力將逐季減弱,息差將溫和回落。

  一直以來,貸款規模和息差的不斷擴大是中國銀行業業績高速增長的兩大引擎。一位銀行業高管直言,現在兩大引擎同時熄火,今年各家銀行的日子不會好過。

  中間業務收入增速下滑

  當利息收入放緩幾成定局的時候,手續費及傭金等非息收入仍舊難以指望。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認為,一季度手續費凈收入同比增速顯著回落是拉低銀行利潤增速的主要因素。

  建設銀行(4.46,0.02,0.45%)表示,一季度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監管政策和市場行情等因素影響,貸款承諾、財務顧問等產品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代銷基金、證券投資基金託管、代理保險等產品收入也低於上年同期。

  分析人士表示,中間業務收入下降的根源也在於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經濟活動如果活躍,企業所需要的金融服務比較多,中間業務收入就會相對較高。經濟活動如果不活躍,很多企業不需要資金、支付結算、財務顧問等服務,中間業務收入增長自然就會下降。

  此外,一季度監管機構多次下達通知規範中間業務收費,對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也造成了一定影響。從中間業務的構成看,增長主要來自手續費和傭金凈收入的增長,其中手續費收入的增速甚至超過銀行整體盈利的增速,去年五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手續費收入同比增幅均超過30%。近期銀行收費飽受社會輿論的質疑,一些收費項目隨之取消,這對未來銀行中間業務的增長可能構成一定影響。

  對此,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曾坦言,中間業務增幅下降是各個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當然也包括整治銀行不規範經營所帶來的影響。他表示:「2012年整個銀行業非利息收入可能低於2011年。至於低多少,要看經濟的發展情況以及銀行給客戶提供多少有價值的中間業務服務。」

  業內人士表示,在經濟增長減速、物價回穩的情況下,市場上出現降息預期,這導致銀行的一些中間業務產品例如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下降。

  「去年信貸需求旺盛但規模控制較嚴時,大量信貸需求轉移到銀行體系外,銀行通過理財產品等運作。今年信貸需求減弱,銀行在體系外的運作空間也變小了。」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表示,多重因素導致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增幅急劇下降。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