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視史的時間軸再往前推一點,粵劇界就是半個娛樂圈,粵劇泰斗無一不是紅極一時的巨星。

毫不誇張地說,所謂港片風華,其實繼承了粵劇浩浩蕩蕩的戲寶遺產。

我們熟知的武俠片導演吳宇森。在出道不久的1976年,也編劇並導演了粵劇電影《帝女花》。

當年在香港的票房超過300萬港幣,創下歷史。

周星馳就是吸收粵劇寶藏的典型。他繼承了早年粵劇的提綱戲,就是吳亦凡掛在嘴邊的freestyle(即興表演)。

1993年的《唐伯虎點秋香》,星爺就大量使用粵劇元素,如數白欖、粵曲小調,施行隔代偷師,將粵劇的諧趣逗樂挖掘出來。裡面那首「燒雞翼我鐘意食」,事實上是改編自坊間傳唱的粵曲小調《三笑姻緣·虎丘山上逢美》。

不僅廣東人看過粵劇,聽過粵曲。全國聽過粵曲的人會不會有一半呢?我為什麼敢這麼大膽推測。還是因為周星馳。

電影《功夫》看過吧?該片是對《如來神掌》《七十二家房客》等經典粵劇電影的重構,90%以上的關鍵音樂取材於傳統粵劇粵曲。

輕鬆、幽默、來自民間的小人物是主角,這是粵劇與我國其他戲劇流派的不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