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史工作坊第3期:作爲留學生的林語堂

——《林語堂傳:中國文化重生之道》研討會

引言人:

錢鎖橋,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漢學講座教授、《林語堂傳》作者

與談人:

李雪濤,北京外國語大學歷史學院院長、教授

張劍,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院長、教授

顧鈞,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楊釗,北京外國語大學歷史學院講師

主辦方:

北京外國語大學歷史學院知識遷移與留學史研究中心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新京報•書評週刊

時間:

2019年4月15日(週一) 14:00—17:00

地點:

北京外國語大學東院行政樓504

歡迎其他感興趣的老師和同學參加!

內容簡介

20世紀20年代林語堂(1895-1976)在萊比錫漢學學派巨擘孔好古(August Conrady, 1864-1925)門下撰寫了有關古漢語語音學的博士論文——《論古漢語之語音學說》(Zur altchinesischen Lautlehre),由於種種原因其論點並沒有受到歐洲漢學界的關注。林氏於1923年回國之後,借“整理國故”的契機,發表了一系列與古代漢語語音學有關的文章,並且在整個中國學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實際上,林氏回國後的這些研究都是與他的博士論文有關的,是他在這一研究領域興趣的延續。1921-1923年的留學德國經歷,對後來作爲文學家的林語堂在哪些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930年代他的英文著作風靡世界後,德國文化界又是如何接受這位曾經留學德國的文學家的?林語堂的傳記作者、現任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教授的錢鎖橋將與母校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幾位學者一起討論相關的議題。

嘉賓簡介

錢鎖橋,1985年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士,1996年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中國大陸、美國、香港地區多所大學,現爲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漢學講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爲中國現代性、中西跨文化研究。已發表中英文著述多種,包括《林語堂傳:中國文化重生之道》(2018年臺灣聯經版、2019年廣西師大版)(英文版:Lin Yutang and China’s Search for ModernRebirth)(2017),以及《小評論:林語堂雙語文集》(編著)(2012年九州出版社)等。

李雪濤,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德國波恩大學文學碩士、哲學博士。主要從事全球史、德國哲學以及中國學術史的研究。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全球史研究院院長,東亞文化交涉學會(大阪,2017—2018年度)會長以及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北京,自2017年)副會長。主編的刊物有:《全球史與中國》、《尋找》、minima sinica、Orientierungen等。有論著、譯著、編著多種出版。

張劍,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畢業於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英國文學系,獲文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現代派與傳統研究、當代英國詩歌研究(1980-2010)、浪漫主義批評史、中外文學關係研究。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院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英語文學研究分會會長,全國英語詩歌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第8—9屆理事會理事,北京外國語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有論著、譯著、編著多種出版。

顧鈞,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副院長。200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獲文學博士學位;後訪學於英國倫敦大學、美國耶魯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爲美國漢學史和近代中西文學交流史。著有《衛三畏與美國早期漢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魯迅翻譯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以及論文四十餘篇,另有譯著、編著及古籍校注等數種。

楊釗,北京外國語大學歷史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歷史系世界史專業博士,博士期間通過“中美富布賴特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訪問學習一年。研究方向爲美國19世紀政黨政治史、中國人留學美國史。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等多項科研項目,在《世界歷史》《史學月刊》《讀書》《史學史研究》《中國圖書評論》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