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廣州市政府午餐會暨城市形象國際傳播推介會舉行。

  正值博鰲亞洲論壇海內外政商界的領袖及世界主流新聞媒體匯聚於此,廣州通過午餐會向海內外與會嘉賓介紹、展示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成果和風采。

  2019年3月28日,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廣州城市形象國際傳播午餐會在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舉行。廣州日報全媒記者 王燕 攝

  午餐會上,新西蘭前總理珍妮·希普利(Jenny Shipley)、加密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圖靈獎得主惠特菲爾德·迪菲(Whitfield Diffie)、淡馬錫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謝鬆輝(Chia Song Hwee)和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和雪松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勁等學者和企業家進行了主題發言。

  他們的發言,分別從科技、商業、文化等不同的維度,以及從“海外看廣州”和“廣州看世界”這兩種視角,勾勒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廣州的機遇所在。包括博鰲亞洲論壇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新西蘭前總理珍妮·希普利(Jenny Shipley),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Stanley Loh)等在內的各國前政要和默克集團執行董事會成員及高性能材料業務首席執行官畢康明(Kai Beckmann),CNBC國際高級副總裁馬克斯·瑞文(Max Raven)等等跨國企業高層,共計250名中外嘉賓濟濟一堂。此外,廣東音樂曲藝團樂手的精彩演出也讓現場極具嶺南風情。

  大咖雲集:

  暢談與廣州合作空間

  廣州商業精神成爲城市發展動力

  在衆多前來參加廣州午餐會的嘉賓中,可謂星光熠熠,雲集了博鰲亞洲論壇祕書長李保東,博鰲亞洲論壇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新西蘭前總理珍妮·希普利(Jenny Shipley)、加密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圖靈獎得主惠特菲爾德·迪菲(Whitfield Diffie)、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Stanley Loh)、默克集團執行董事會成員及高性能材料業務首席執行官畢康明(Kai BECKMANN)、CNBC國際高級副總裁馬克斯·瑞文(Max Raven)等等。

  其中,兩位廣州在這次博鰲亞洲論壇上結交的“新大咖朋友”,講述了他們對這座城市的印象和看好,並從各自領域出發探討與廣州的合作空間。

  珍妮·希普利

  新西蘭前總理珍妮·希普利(Jenny Shipley)在發言中說,她曾多次到訪廣州,每次到廣州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廣東的GDP與瑞士相當,看到這個地區近年來的發展,我相信無疑增速會有更大的飛躍。”在她看來,中國一直致力於對外開放,秉持多邊主義原則,在這樣的政策下,廣州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地位會使得這個城市和地區的前景變得更加客觀,與新西蘭的聯繫也會更加緊密。

  “對於新西蘭來說,廣東和廣州可以說是中國與新西蘭的樞紐。兩國的很多貿易都是要經過廣東、廣州,據統計15.8%的新西蘭產品通過廣州港進口。“由於與我們的市場相對接近,再加上新西蘭和中國之間不斷擴大的繁榮的雙向貿易,我預計這一比例將增長。”

  廣州也是從中國到新西蘭最大的旅客來源城市,去年,更是迎來了14.6%的增長。每週,從廣州和深圳飛往奧克蘭和克賴斯特徹奇的直飛航班最多可達到24班。廣州也是新西蘭最大的留學生生源地。“我們希望找到在教育領域、生物醫學和創意產業領域也展開創新和進一步合作。”

  下週,新西蘭總理阿德恩將訪問中國。她說,這些年來,新西蘭和中國之間已經開創了很多“第一次”,她也期待這將加強新西蘭和中國的緊密關係,創造更多“第一次”,助推兩國實現進一步的合作與發展。

  惠特菲爾德·迪菲

  “我願意在廣州工作10個月甚至10年。” 加密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圖靈獎得主惠特菲爾德·迪菲(Whitfield Diffie)的開場白讓人倍感好奇。他繼續說道,他從很早就知道廣州,雖然難以說出廣州的所有優點,但他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有一種精神。“這個精神體現在貿易和商業上,在過去的2000年都是如此。不管是進出口茶葉還是其他產品,我們都能夠感到一種強大的動力。”在他看來,這樣的城市精神也是助推廣州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爲一名科技工作者、密碼學學者,他認爲在過去200多年中,科技是最具有變革性的技術,科技是關乎人類繁榮和福祉的關鍵。“技術也分爲很多層面,包括綠色技術、建模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等等,我代表的是網絡安全這個領域的技術,最近我也正在探索新的區塊鏈技術。我想網絡安全是一個各個行業都會涉及的領域。我們希望尋找實現區塊鏈的技術,讓我們生產系統更加安全,而不用再去搭載一些非常昂貴的中央處理設施。”

  他繼續解釋,這就好比在網絡技術出現之前,如果要打電話,每個人的電話線都必須連接到中心交換室,因此中心交換室會掌握你所有的交流情況。而當以太網出現後,就不需要中心控制,實現點對點的直接連接。他指出,這種分散的技術非常有價值,可以降低成本,加強穩定性。而廣州作爲一座有着2000年曆史的商業城市,他希望,能夠充分利用廣州、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商業精神,來改善網絡安全。

  廣州夥伴:

  看好大灣區機遇

  願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

  謝鬆輝

  “去年,淡馬錫也深度參與了中國的發展。” 新加坡國有投資公司淡馬錫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謝鬆輝(Chia Song Hwee)在發言中說,從中國最早開放,到中國高速增長,再到最近的從投資驅動型經濟轉向服務驅動型經濟的轉型,淡馬錫都參與和見證了。“截至去年年底,我們投資總額的大部分投在了中國,中國是我們除新加坡之外最大的投資國目的地,新加坡的佔比只比中國佔比高1%,毫無疑問,中國將超過新加坡成爲我們最大的投資目的地。”

  “淡馬錫與廣州的夥伴關係可以追溯許多年。” 謝鬆輝列舉了多個淡馬錫與廣州合作的項目,其中包括中新廣州知識城、國發新源投資有限公司以及在廣州市荔灣區的一個發展投資項目。他還特別介紹,2018年11月,中新廣州知識城這個項目已升級到國家級的雙邊合作項目的水平。這個月,淡馬錫的一個控股企業又和廣州建立了國發新聯投資公司,並已簽署合作協議,約定共同在醫療保健行業進行投資和發展。此外,淡馬錫在荔灣區還有一個發展投資項目。

  “毫無疑問,廣州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會。” 謝鬆輝說,廣州是中國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樞紐城市之一,而且,廣州有着敢想敢做的精神的,廣州在未來將取得更大的成就。“我們也期待着未來跟廣州有更多地進行合作,進一步加強跟廣州已經十分堅固的合作伙伴關係”。

  誠如謝鬆輝所言,在這場廣州市推介會內外,“大灣區”作爲中國開放成爲了海內外企業家和學者熱議的“關鍵詞”。

  來自中國臺灣地區的最大的IC設計公司威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文琦連續兩天都參加了廣州的活動,用實際行動“說”出了看好粵港澳大灣區和廣州的決心。在採訪中,他告訴記者,大灣區讓粵港澳地區有了更大的格局和更多的機會。他非常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希望能夠積極參與其中、有所貢獻。“從產業的角度看,我們非常希望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人工智能(AI)、5G和區塊鏈等領域參與推動。”

  博鰲亞洲論壇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更是“拋”出了一個獨到的“新觀點”:“我認爲,能否把海南也考慮參與到大灣區的建設中。海南正在建設自由貿易區(港),如果背靠一個大的經濟實體,海南的發展會更好;而對於大灣區也是錦上添花,海南有大的海港,而且還有良好的發展政策,可以利用海南的優勢實現共同發展。”

  廣州500強企業:

  成功得益於廣州的開放包容

  世界500強企業的數量可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反映出一個地區的營商環境。推介會上,兩家來自廣州的世界500強企業“掌門人”也講述了他們紮根廣州,面向世界參與合作競爭的故事。

  曾慶洪

  “我是在廣州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在廣州的汽車行業幹了40年,一直參與和見證廣州的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在發言中回顧的廣汽集團的發展歷程。他說, 21年前,廣汽重組時,年產只有1萬輛,銷售收入只有11個億。“然而,在這21年的發展中,廣汽集團每五年翻一番,去年已達3600多億,利稅670多億”。

  在曾慶洪看來,廣汽集團這些成績的取得,除了一代代的汽車人的努力,還有賴於中國改革開放的機會,得益於廣州這個城市開放、務實、包容的精神。

  “開放,是廣州最大的優勢,是推動改革不斷前進重要的動力。” 曾慶洪說,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開放、包容和融合。未來,廣汽集團將藉助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性機遇,進一步擴大開放合作。

  “掌握未來,我們充滿信心,”他說,信心來自中國的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信心來自中國經濟的發展,信心來自廣州敢爲人先的改革開放精神。

  張勁

  作爲廣州培育起來的世界500強民營企業,雪松控股在廣州紮根22年,是廣州改革開放的見證者、親歷者和奮鬥者。雪松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勁說,雪松的茁壯成長與廣州的城市發展息息相關。尤其是近年來,廣州全面增強國家貿易中心功能,強化國際航運、航空和科技創新的樞紐,正成爲全球矚目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得益於廣州這些年的深化改革、全面開放的政策紅利,爲發展供應鏈產業提供了無可比擬的優良土壤。

  展望未來,乘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春風,雪松也立志在廣州打造全球頂尖的綜合性產業集團,積極構建全球供應鏈,成就中國的“嘉能可”,成爲服務中國製造的基石和血脈。

  博鰲亞洲論壇祕書長李保東:

  肯定廣州改革開放的城市基因

  “與會嘉賓都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廣州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起始點和發祥地,2000多年前,廣州就開始了積極向外發展貿易的足跡,遠至歐洲、非洲。”他說,40多年前,新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廣州勇立潮頭,創造了許多全國第一。回顧廣州城市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對外開放的歷史,正因爲開放,才使得廣州這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長盛不衰。

  他認爲,今天的廣州再次站在了開放的新起點。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新舉措。廣州正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強化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功能。這個活力創新的城市,爲大家提供共同發展的廣州機遇。

  “廣州以午餐會的形式在博鰲亞洲論壇進行城市形象的推介非常有意義,效果也很好。” 李保東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專訪時對廣州的這次城市推介表示讚賞,他認爲這表明了廣州繼續走改革開放道路的堅定的決心,展現了廣州的發展優勢和潛力。

  他說,廣州一直是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的排頭兵,敢於先行先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併爲其他地區作出了榜樣。如今廣州在高科技創新、歷史文化、旅遊產業等方面都發展得很好,這也是這次推介活動吸引了這麼多外國企業家來參加的原因。“因爲他們看到了廣州的發展機遇,看到廣州的發展是一種可持續的發展”。他同時也關注到了與會嘉賓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關注,“大家都想更多地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在李保東看來,廣州的這次推介會是博鰲亞洲論壇跟城市開展合作的一個成功案例。“推動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是博鰲亞洲論壇重視的使命。”他說,博鰲亞洲論壇一直致力於爲企業提供一些優良的服務,組織企業到有發展潛力的地區,爲他們尋找合作伙伴。“今年,我們將準備組織更多類似的活動,爲的就是搭建一個平臺,讓企業家與地方政府官員和當地企業有一個對話的機會,以謀共同發展”。

  新西蘭前總理

  珍妮·希普利(Jenny Shipley):

  今年下半年準備來廣州看男籃世界盃

  “ 早在10年前,我就曾經率領新西蘭代表團到廣州與市領導會見,參觀城市。最近,我也曾經到從都論壇參加會議,每一次都感到廣州的可愛。”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專訪時,新西蘭前總理珍妮·希普利(Jenny Shipley)坦言,自己早在10多年前就到訪過廣州,她見證了這座城市的巨大變化。“這裏曾經是一座傳統的商貿城市,如今已經成爲一座充滿活力、美麗的國際大都市和重要的港口城市。”

  在她看來,對於鏈接全球市場而言,廣州正在加速成長爲一個重要的樞紐城市。“在中國和新西蘭的商貿往來中,廣州一直佔據着重要地位,所以,從戰略意義上而言,這是一座很重要的城市。”

  尤其在當前更是如此,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廣州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她說,粵港澳大灣區是一項格局非常大的地區規劃,這個地區不僅關係到與中國臨近的國家,也包括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我認爲,對於亞信國家而言,大灣區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地區,中國可以借這個平臺,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更加活躍。

  而談及參加本次博鰲亞洲論壇,希普利坦言自己最關心中國的開放問題。“這是最重要的,全世界都很感興趣。”她說,像李克強總理在開幕大會的講話給出了非常具體的開放措施,讓她看到了中國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的舉行。此外,從這次論壇看,當前,世界對中美關係取得進展也充滿信心。

  將到廣州參與男籃世界盃

  “體育外交”拉近兩地距離

  “我的丈夫現在正在負責男籃世界盃的工作,今年下半年有部分比賽也將在廣州舉行,所以相信我們會在世界盃期間再度到廣州,希望能夠看到廣州世界一流的體育場地和精彩比賽。” 希普利認爲,這一次造訪廣州,將會看到廣州與衆不同的另一面——更加有趣、運動的一面。

  事實上,如今體育及相關產業在中國發展蓬勃,隨着中國中產階級的數量增長,讓體育產業變得越來越受到關注。在她看來,新西蘭和廣州可以在體育教育等領域拓展合作空間,而“運動外交”更能夠拉近兩地人民的距離,增進友誼。“中國當前鼓勵年輕學生更多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新西蘭有世界聞名的All Black橄欖球隊,在這個領域,無論是足球、橄欖球還是籃球,我想我們可以有更多的交流空間,我也希望自己對此有所推動,吸引更多優秀的中國球員來到新西蘭。”

  圖靈獎得主

  惠特菲爾德·迪菲(Whitfield Diffie):

  到2100年,人類不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

  本屆博鰲亞洲論壇期間,一頭銀髮及肩的圖靈獎得主惠特菲爾德·迪菲(Whitfield Diffie)走到哪兒都十分引人注目。雖然這位被譽爲“現代密碼學之父”的科學家所關注的人工智能、密碼學、網絡安全、區塊鏈等領域,如今成爲“熱門詞”,外界討論熱情空前高漲的現狀。但從1962年起就開始接觸人工智能的迪菲直言:“人工智能到底能解決什麼問題,目前還沒有人對此有任何定義。現在人們對它的熱情很大,是因爲目前的計算能力可以做非常複雜的事情,這是以前從來沒有想到過的。”

  迪菲認爲,在某種程度上看,人工智能只是讓計算機擁有了超級計算的能力,並能針對一些新的想法進行處理。如今,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基於長期積累的計算功能的發展,以及神經語言科學技術的突破。未來,技術的突破會進一步刺激人工智能的發展。但對於AI背後涉及的安全和隱私問題,其分佈式控制所帶來的影響卻是惠特菲爾德·迪菲最爲關心的。在他看來,科技是關乎人類繁榮和福祉的關鍵。在網絡安全領域,他認爲區塊鏈技術的誕生,讓生產系統更加安全,更加分散化和成本更低。

  灣區如何打造科技創新中心?

  打造創新生態,將商科學生轉變成企業家

  到底區塊鏈能給人們帶來什麼?作爲信息安全領域先驅,惠特菲爾德·迪菲所屬的斯坦福區塊鏈實驗室(Cryptic Labs)正是致力於解決安全和經濟方面的基本問題,其中就包括提高區塊鏈的可行性。

  迪菲認爲,區塊鏈或許是改變互聯網格局的底層技術,不過他也務實地表示,他並不知道區塊鏈未來是否會和萬維網一樣在大衆之間普及,還是僅爲小衆專業羣體使用的工具。

  “但毫無疑問的是,科技已經逐漸成爲世界上最具革新性的元素,還不能說究竟哪項技術能最大程度地改變人類社會,但我猜可能會來自基因工程領域。”迪菲稱,未來三四十年後,人類的命運可能會被科技徹底改變,如果有機會成爲“機械人”,他也願意嘗試。“人們正意識到,機器會做到的將比人類更多,我們做不了的,機器可以做。”他說,也許在未來某一天,人們回望過去,發現機器已經取代人類做一切事情,做所有決定。“我認爲到 2100年,人類也許並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但誰知道呢?反正我也不會活到那個時候。”

  在他看來,開放是一件好事。對於粵港澳大灣區,能夠如何引領新一代開放創新?這位從美國舊金山硅谷灣區走出的科研者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說,美國舊金山硅谷灣區的發展最早源於二戰之後,通過不斷打造創新生態,將這裏的商科學生轉變成企業家,通過過去50年的快速發展,這裏的確做到了。“從前的果園減少,變成了工業和科研的場所,可以說灣區科技和商業是發展最迅速的地區。”

  來源:廣州日報

  五號樓工作室出品

  文/廣州日報特派全媒體記者 申卉、黃蓉芳、何濤、程依倫

  圖/廣州日報特派全媒體記者 王燕

  視頻編輯/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劉宇

  編輯:廣州日報全媒體陸凱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