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三天童童(化名)就能出院了,此時他安安靜靜地躺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心臟中心的嬰兒病牀上,全然看不出一星期前剛從“鬼門關”走了一遭。

原來,童童出生後不久便被診斷爲先天性氣管狹窄,原本打算等到一歲左右手術治療,近日卻因一場咳嗽病情急劇惡化,被緊急轉運至廣東省婦幼保健院並順利進行氣管成形手術,轉危爲安。

“大胖小子”呼吸有進無出 急需轉院

暢快呼吸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但對於7個月大的童童來說卻顯得尤爲奢侈。因爲出現氣喘、反覆肺炎,童童出生後不久便被發現先天性氣管狹窄。當時就診的醫院建議等到1歲左右再做手術治療。

等待手術的日子裏,童童被家人悉心看護着,但日子也並不好過。因爲稍一動彈就氣喘不已,童童平時只能躺在牀上,動也不敢動,剛7個月大的他已有足足20斤重。生怕感冒加重病情,每一次稍有不適家人都趕緊帶他去醫院就診。

3月份的這場咳嗽卻險些要了童童的命。到達當地醫院時,童童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呼吸衰竭,於是行氣管插管術,但插管也僅能過聲門一點點,通氣狀況還是不行。血氣分析提示童童已經發生了嚴重的呼吸性酸中毒。

情況緊急,當地醫院把求助電話打到了廣東省婦幼保健院(下稱省婦幼),經院際會診決定儘快將童童轉運至省婦幼進行手術治療。

水滴大小的痰就能要了他的命

童童的生命體徵極不穩定,如何才能耐受轉運?轉運團隊商議決定先由PICU(兒科重症監護病房)前往當地醫院爲童童行經支氣管鏡氣管球囊擴張術,適當改善通氣後再轉院。

“水滴一樣大小的痰就可以把孩子的氣道堵死,如果不及時手術,活不下去的。”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心臟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孫善權介紹,童童主氣管全程狹窄,手術中探查發現,其氣管的最窄處只有1.6毫米粗。正常來說,像童童這個年齡的孩子主氣管內徑一般爲6毫米左右。

“整段主氣管廣泛狹窄且梗阻嚴重。”童童的主管醫生黃景思說,童童轉到省婦幼後,剛開始通氣還勉強能維持,但通氣不穩定,呼吸基本是有進無出,二氧化碳分壓最高達127mmHg。“二氧化碳瀦留非常厲害,氣管稍微有一些水腫或分泌物都可能把他的氣道堵死”。

第二天早上,救護團隊一早就做好了所有術前準備。做手術時,難題又出現了。手術中需要擺體位,醫生髮現只要童童的體位稍有改變,麻醉機顯示通氣不好,這意味着童童的通氣變得更差,可能是體位變化時狹窄的氣管被分泌物堵住了。於是,主刀醫生孫善權緊急爲童童開胸,約5分鐘後,成功爲童童建立了體外循環維持呼吸。

歷時4小時,氣道成形手術順利完成,童童的氣道終於暢通了,可通過外徑爲5.9毫米的氣管插管。手術後四天,童童順利撤機,撤機後呼吸平順。記者採訪時瞭解到,再有兩三天他即可出院。

建議:發現氣道狹窄 儘早手術治療

“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這個孩子可能就活不了了。”回憶起整個救治過程,孫善權如此感慨。

孫善權介紹,先天性氣管狹窄發生率爲0.3%—3%,以氣促、喘息、咳嗽、反覆呼吸道感染爲臨牀表現,嬰幼兒病死率極高。

他提醒,如果孩子出生後出現反覆肺炎、哮喘、呼吸有聲音等,應做CT或纖維支氣管鏡排除氣管狹窄問題

此外,正常人吸氣時肚子會鼓起來,但先天性氣管狹窄的孩子喘氣時會有明顯的三凹症表現,即吸氣時胸骨上窩、鎖骨上窩、肋間隙出現明顯凹陷。

“先天性氣管狹窄是外科醫學界的世界難題。”孫善權進一步介紹,氣管成形手術是治療氣管狹窄的有效手段,但是該手術難度大、術後併發症多,由於小孩子的氣管更薄更細,在小孩子身上進行此類手術難度更大。既往醫療機構一般建議該類患者等待至1歲左右再行手術治療。

然而,等待也有風險。部分患者在等待過程中因誤吸、呼吸道感染等導致有效通氣氣道內徑進一步減小,造成嚴重的通氣困難,甚至死亡。“90%的先天性氣管狹窄患者在嬰兒期就死亡了。有些孩子能熬到做手術,但是因爲之前反覆肺炎,抗菌素使用過多,把耐藥菌培養得無比厲害,術後也可能因感染死亡。”孫善權說。

孫善權建議,一旦確診孩子患有先天性氣管狹窄,應儘早進行手術治療。據瞭解,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心臟中心現已成爲國內開展嬰兒氣道成形手術最多的醫療機構。截至2019年3月,該中心已完成氣道成形手術49例,最小手術年齡僅8天。

來源:廣州日報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婧 通訊員林惠芳

編輯:廣州日報全媒體陸凱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