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夜景,香港。(图/CFP)

▲据统计,香港一般家庭要不吃不喝20.9年才买得起房子。(图/CFP,下同)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香港地少人多,连续9年成为楼价最难负担的地方。对此,被誉为「炒房杀手」的空置税草拟法案已大致完成,准备下月提交立法会讨论。该政策的提出威慑作用明显,截至去年12月,楼价已连续下跌5个月,累计跌幅超过9%。大陆对空置税的呼声也高,但由于标准难以界定,房地产税正加快推进,所以暂无跟进可能。

直指「捂盘惜售」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导,空置税草拟法案已大致完成,准备下月提交立法会讨论。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去年5月出席立法会时,就大批开发商「捂盘惜售」(编按:开发商为了实现短期内频繁涨价的目的捂住楼盘不卖的行为)表示,「现在楼房单位极度短缺,所有房屋都要用来住,而不是囤积或用来炒卖。」

港版空置税去年6月推出,对空置6个月以上、并未作居住或出租用途的一手私人住宅单位征收「额外差饷」,相当于该单位应课差饷租值的200%,即相当于两年租金,且大约相等于房价的5%。

《每日经济网》指出,香港当前的房屋空置率并不高,当地私人住宅的空置率已由2012年年底的4.3%下跌至2017年年底的3.7%;不过,这项空置税只面向「一手楼」,针对的是开发商「捂盘惜售」,与其他地区「一二手房」都征税的情况还不太一样。

报导称,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香港征收空置税还是有必要的,因为香港的土地供应不足,开发商为了保证房价上涨,「捂盘惜售」较多,加剧市场供不应求,导致香港房价一直居高不下;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启动,香港若不在房地产行业进行主动监管,极高的房价很有可能会拖累香港发展。

资深地产研究人士李宇嘉认为,香港本身是自由港,航运和贸易金融等支柱产业税收较轻,唯独房地产税收较重;若不对房地产征收重税,资产泡沫会加重;再者,香港不会增加太多土地供应,且香港开发商运营模式多是囤地,然后缓慢开发,这对供应是不利的,所以推出空置税也是希望能将已有的土地尽快投放出来,增加楼市供应。

▼过高的房价让不少老弱贫苦人不得不住在「笼房」里。

▲▼香港,笼屋,老人,笼房。78岁老人梁书(音译)居住在“笼屋”里。香港人口稠密,为数不少的老弱贫苦人聚居在这种各以铁丝网围住的旧楼床位内。(图/CFP)

空置税的威慑

国际公共政策顾问机构(Demographia)近日发表2018年全球楼价负担能力报告称,香港楼价对家庭收入中位数比例进一步恶化,由2017年的19.4倍上升至20.9倍,意味著要不吃不喝不消费20.9年才能买楼,再次成为该调查历来最高水平。

报导称,空置税的推出对市场「威慑作用非常明显」。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公布的数据,自2018年7月香港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以来,截至12月香港楼价已连续下跌5个月,累计跌幅超过9%。其中,12月香港住宅销售量仅有2060套,相较于6月份高峰期的6713套,下降了69.3%。

到了2019年香港楼市明显企稳,今年前两个月一手楼和二手楼成交渐趋活跃。根据美联物业的数据,今年1月香港新盘销售逾1900套,2月新盘销售约800套。

宋丁认为,香港楼市去年已经出现波动,空置税显然有一定影响,但更多的是多种因素综合效应。「过去香港房价一直在涨,积累了一定风险,也有一定的下行压力,「今年香港楼市趋稳,有小幅下降空间,但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不过在今年1月,李嘉诚曾表示,「今年香港楼市波动会更厉害,买楼要量力而行。」

业内看来,2018年至今,全球贸易摩擦带来的宏观环境变差、美联储加息带来的超低息环境结束,以及空置税等政策收紧因素,香港房地产市场面临下行压力。

▲▼香港,笼屋,老人,笼房。(图/CFP)

大陆但暂无跟进可能

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曾公开表示,大陆房屋空置率比较高,不同城市空置率是不一样的,像鄂尔多斯空置率是70%,北京空置率在百分之十几到二十。按照国际常见标准,空置率10%以下为较合理区,房屋供求基本平衡;10%~20%之间为危险区间;20%以上为房屋库存严重积压。

报导指出,空置税在大陆呼声高,但业内称,空置税之所以迟迟未列入改革议程,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层面,即住房空置率不好统计;首先,空置多久算是空置,缺乏统一标准;其次,依靠水电煤气表数进行监管,在智能电器日益发达的年代,很容易被规避。

李宇嘉称,大陆只有交易环节的税收,房屋空置成本很低,再加上租金回报率很低,空置的房子很多,「从这个角度来讲,征收空置税是必要的,而且若征收空置税,这些房子必须投入租赁市场,增加市场供应。」

宋丁认为,大陆暂不会征收空置税,全国两会正在讨论房地产税的推进,就不需要同时开征两项重头税,香港征收空置税主要是针对开发商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