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未必。

今天這則新聞出來後有市場觀點認為,註冊制緩期兩年,說明配套政策還沒有制定好,或者說對於相關細則出現分歧,現在可以緩兩年——可能2020年後還會繼續推遲。註冊制一直是壓在題材股上面的大石,現在這塊石頭終於落地,加上許多小票已跌出價值,進入了絕佳的買入時機。

我對這個邏輯不是很認同。首先,中小板跌是因為註冊制嗎?本來市場上對於註冊制的期待就不大,這個並非是前期中小板下跌的原因。

請注意,2017年以來中小創走弱的核心邏輯是業績差,而去年股價基本都靠盈利驅動,所以在行業有規模效應的白馬大藍籌才能成為資金抱團取暖的天堂。業績基本面不改,中小創即使翻身也是短暫的情緒。李迅雷老師有言:現在是個存量博弈的時代。

延緩註冊制可能只是怕盤面更差,且此前有買方消息說未來可能鼓勵獨角獸企業在A股上市,所以不要盲目猜測政策意圖。

短期來看A股還面臨三大不確定因素:

一是春節期間的通脹數據可能超預期,如果2月CPI突破預期值,那麼貨幣政策有趨緊傾向,至少上調基準利率概率變大了;

二是美聯儲三月加息的概率很大,高盛甚至預測今年美聯儲加息5次,鮑威爾看上去很鷹派的樣子,聯儲收緊,必然影響全球資產定價,美股可能首當其衝,連帶著把全球的股市情緒都帶下去;

三是匯率風險,如果美元指數走高,人民幣匯率將受到影響,連帶影響貨幣政策,也會造成市場利率上行。

這三大因素說白了也是一回事,就是一個流動性越來越緊的現狀。防風險為主,多看少動。


中小創在今年有機會,但並不都是註冊制延後造成的。

2017年股票二級市場的總體特徵是藍籌股持續上揚,中小市值的股票表現低迷。兩者走勢分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2017年新股發行。事實上,股價分化從2016年四季度就有所表現,與新股發行常態化的時間較為一致。二是「國家隊」資金的調倉,這要追述到2015年。2015年7月的股災以後,政府救市,「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證金)為代表的「國家隊」大量進入股市。現在救市任務基本完成,推測已經開始從大多數中小板和創業板撤離。三是去年針對過剩產能行業的供給側改革,鋼鐵、煤炭等產業的業績提升明顯,企業盈利帶動了藍籌股價。四是A股納入MSCI,加劇了市場分化。

我認為,如果單就IPO推遲來講,僅能作為中小創存在機會的「一小點」因素。目前可能正處於中小市值股票熊市的末端。用老師的話講:即使還有慣性下跌,那也是黎明前的黑暗;藍籌股有修正估值之需要,或許還會慣性上揚,但風險已大於收益。


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編輯郭鑫認為:

這幾年圍繞A股,一直都有一個逃不開的話題「註冊制」,A股的註冊制猶如懸在投資者頭上的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每次被提及都被看成是短期內巨大的利空,不過2月23日,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說明時卻透漏了重要信息,那就是建議股票發行註冊制授權決定期限延長至2020年2月29日。

對註冊制有所瞭解的投資者都應該知道,推行註冊制之後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IPO的「擴招」,股票供給數量的增加導致市場資金對單只個股集中度的下降,從而降低爆炒的幾率,「殼公司」失去價值,殭屍股增多,「仙股」大量湧現,分化的現象將會愈發明顯,上市公司違規成本大增,證券投資知識貧乏的普通投資者將會因此承受巨大的風險。註冊制授權決定期限擬延長到2020年,無疑給了普通投資者一個緩衝期,給了A股消化註冊制的時間和空間。

從2015年年底A股重啟IPO以來,滬深兩市IPO的發行速度不低。統計數據顯示,去年A股IPO數量438家,而同期已經推行註冊制的美股IPO數量僅有174家,百年美股納斯達克證券市場發展至今上市公司也只有3000多家,退市個股不計其數,而A股當前上市公司數已經達到3500家,退市公司數屈指可數。註冊制推行的目的就是市場引入活水,帶來資本市場的良性健康發展,同時滿足企業的融資需要。與發達的資本市場相比,A股還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退市制度。

短期而言,將股票發行註冊制授權決定期限延長至2020年2月29日,比較現實。用兩年的時間去完善A股信息披露和退市制度,增加制度的緩衝期,這中間最直接的就是讓當前跌跌不休的中小創股還有殼資源股先鬆一口氣,有利於中小創題材股的反彈,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小創的機會來了,普通投資者仍要以具體的走勢為準繩,切勿盲目進場。

長期而言,股票審批制的時代終將告別,IPO註冊制的落地,不僅是中國股市的頭等大事,也是中國經濟的頭等大事。它的實施,企業發行股票、上市的權力從監管部門移交給了市場和企業自身,這將從資本市場的角度,激活「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因此,這是中國經濟的重大利好,也是股市的長遠利好。


股票發行註冊制授權決定期限擬延長到2020年,這個消息不僅僅是針對中小創,而是整個市場!所以我們認為如果說利好和機會的話,那麼也應該是整個市場,當然中小創可能受到此消息刺激的利好機會會更多!

但是話說回來,新股仍然照樣再發,只不過數量沒有那麼多了!那麼這個機會究竟有多大呢?還是要看看市場的反應!

目前的股票價格是有殼資源溢價的,也就是含有「審批權力」的價值。如果推行註冊制,部分股票,特別是中小市值股票的價格會受影響。這個原因完全可以理解。這就好比,手裡如果持有計程車牌照的人大多會反對完全市場化且無需牌照的專車。就是這個道理!

下面我們再給大家做個科普!首先了解什麼是註冊制?證券發行註冊制是指發行人須嚴格遵循信息公開原則,承擔完全且充分的信息披露義務,證券監管機關對其申報公開的材料僅作形式審查,確認信息真實便對該項申請予以覈准。

目前市場仍然延續股票發行覈准制這一方式進行IPO。眾所周知股票發行覈准制弊端多多,未來放開註冊制將是大勢所趨。

打個比方,假如市場是條自然流淌的河流,覈准制相當於在河上築起的大壩,將河水阻斷。能上市的企業,好比是跳過龍門的鯉魚,進入了高水位區,市場價值大大提高。即便將來虧損到資不抵債,還有「殼價值」。

而這個殼價值,其實就是行政審批賦予企業的附加值,也是股市泡沫之源。沒有躍過「龍門」的企業,即便再優秀,估值也無法得到充分體現。所以我們看到之前市場經常有炒作殼概念的個股!此外,行政審批還帶來尋租的機會,造成腐敗。

而IPO註冊制,相當於把這道大壩拆除。未來監管部門只對擬上市公司申報材料的完備性、合規性進行審查,看看該披露的信息有沒有披露。至於內容的真假、企業有沒有發展前景,監管部門不負責,完全由中介機構負責,由市場自行判斷。但相應地,監管部門加強對企業上市後的監管。這種監管必須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否則市場信用將徹底崩潰,風險比審批制下還要大。

一般來說,IPO註冊制下監管部門不對擬上市公司發行規模、發行價格、發行時機做任何限制。哪怕是大熊市,只要是企業願意發行也沒有問題,因為只要在市場上能賣出去就行。

但是還有個情況也是大家所擔心的,在IPO註冊制後,會出現什麼情況?當然是上市門檻和再融資門檻大大降低,股票供應量急劇增加,上市的企業也就良莠不齊,作為散戶判斷起來越來越困難。而且未來退市的企業會很多,有點類似美國股市。在這樣的市場裏,散戶如果剛好買到了退市的上市公司,將會血本無歸,在市場上將很難生存。這個也是風險所在!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金鼎股戰場歡迎您的點評!


學習股票知識,聚焦投資熱點,請關注【玩轉交易】問答專題!

註冊制授權決定期限延長兩年,這事兒不應該過度解讀,只是單純由於相應規則制度尚未完善導致的。

首先,註冊制推出,在市場上早已充分反應。現在推遲兩年也算是利好消息,但2020年卻成了最後的期限。因為一推再推的話,將成為市場笑柄,所以,2020年2月份之前推出是大概率事件;

其次,目前新股上市速度和註冊制無異。市場對快速發行新股已經不再敏感。對新股註冊制下的備案發行,最起碼實施初期是嚴格把關,標準從嚴。因為沒有人辛辛苦苦搞出來個東西,願意自己親手砸爛,何況這事兒涉及到國家金融發展,沒有誰願意,也沒有誰能承擔起這個責任;

第三,規則制度沒有準備好,這是真事兒!

首先,在註冊制推出之前,退市制度應該率先推出。因為新制度實施時,不允許「只進不出」的奇葩現象存在;備案制是中介機構負責制,對於新股發行保薦的相關細則還沒有出來,不可能帶著問題實施註冊制;最近zjh在投資者保護方面下的功夫不小,這也是為註冊制保駕護航的一項重要工作,其欺詐、弄虛作假的索賠機制也是必須的。只有相關配套制度健全起來,才意味著註冊制時機的成熟。

其次,中小創的春天?某些人不要意淫過了頭。細數下本輪中小創調整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第一,業績增長不及預期,高增長泡沫破滅。zjh卡死上市公司外延式併購的渠道,但上市公司內生性增長不及預期,泡沫被刺破了而已。目前來看,這一情況仍沒有改變的跡象;

第二,2017年至今,投資崇尚價值投資,崇尚業績。以上證50為代表的權重股出現暴漲,中小創只能被動抽血。這一趨勢很難因為一則消息而發生改變。股市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人們的行為對股市短期走勢有影響。長期來看,依然按自己的節奏運行;

第三,註冊制延後兩年,但審核制還在,新股發行不會停,所以沒有太過超預期的地方。唯一不同的是如今中小創估值水平的下降,但什麼水平是合理的,自由有市場說了算。最近行情走勢來看,一點認可的意思都沒有。

綜上所述,股市該怎麼走,還會怎麼走,信息不要過度解讀。事實告訴我們:一致看好時就是個坑!

股票上市制度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審核制;二是:註冊制;目前A股實行的是審核制,現在是審核制IPO發行速度成這樣,嚴重抽血如果實行註冊制不敢想像! 不但不利益中小創,倒覺得更加利空中小創。

什麼是註冊制?

註冊制:是指發行人申請發行股票時,必須依法將公開的各種資料完全準確地向證券監管機構申報。證券監管機構的職責是對申報文件的全面性、準確性、真實性和及時性作形式審查,不對發行人的資質進行實質性審核和價值判斷而將發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給市場來決定。

註冊制的延期真會是中小創機會嗎?

大家都知道現在上市公司中業績變臉太快,一上市完融資後馬上業績走下滑路,雷區太多;這是通過相關機構通過審核制的嚴格程序的上市途徑!如果實行註冊制都可以申請上市,對公司的審核力度降低,這樣上市公司業績更加沒有保障,市場垃圾股一抓一個準。

如果A股不完善退市制度,光發行股票,什麼垃圾公司上市後就不管了,留下爛攤子給散戶;這樣下去市場賺錢效應更加低,股市更加讓股民唾棄;人氣不足,資金緊缺,雷區太多,制度不完善,投機太強等這樣的一個市場能健康發展到哪裡去?

註冊制是成熟市場的上市方式,現在A股還不能實行註冊制,機制不成熟,應該要完成退市制度以後再實行註冊制,不然的話垃圾企業更加多,一個健康市場有進有退才能發展長久,最終不要說利好中小創,連整個市場都沒行情。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大家覺得有道理點贊????支持


今天人大開會推遲註冊制延後兩年實施,就有很多投資者甚至分析師給出中小板、創業板的春天來了的說法,聽到這個言論我也是醉了,可見大家對股市的上漲期盼接近魂牽夢繞了。但這絕不可能!

為何這樣講?似乎投資者都認為註冊制會帶來數不清的IPO企業融資,導致股市供大於求,股市會進一步下跌。其實大可不必如此臆想,因為即便是註冊制,比如目前全球很多交易所基本就是這個模式,只要企業覺得標準能夠達到上市標準,就由第三方中介機構報送材料、監管機構備案即可,但事實上越是市場化上市的交易所,相應的監管標準與處罰措施更為嚴厲,加上市場上數不清的投資者的審視,指望降低標準瞞天過海上市圈錢其實更難,尤其是第三方中介機構有可能面臨更為嚴厲的甚至是刑事處罰。所以,看似註冊制市場化,但其實還是企業本身的業績和更為廣泛的監督決定了上市公司的規模。

決定股市漲跌的本質原因在於經濟週期的復甦與衰退,伴隨著政策的調節、尤其是產業政策和貨幣政策志為關鍵。目前中國經濟處於關鍵的轉型時期,傳統產業萎縮,新產業還處於轉型和培育階段、還未形成規模化新經濟模式,所以政府考慮在這個關鍵時期,任何過於激進的措施會導致短時期市場的波動,所以我們的金融政策整體上維持審慎、穩健的格調,在此背景下,纔有了金融去槓桿、整治金融紀律等一系列監管措施。所以在此大背景下,註冊制的延後是順理成章的,所以不必過度解讀。

至於中小板、創業板的股價走低實際上是和企業經營有直接的關係,終端市場消費能力的不足、產品創新能力不夠纔是主要的因素。當然,在信貸成本逐步攀升、企業融資困難,難以形成規模化經營也有著直接的關係。

當前我們企業上市採取的審核制,但過去的一年數百家企業的上市也接近「準備案制」模式了,上市的規模數量不可謂不市場化了。所以上市的行政手段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企業自身的發展是不是符合產業的發展趨勢。符合了,就會帶來引擎強勁的牛市,反觀之,只是靠資金、政策帶來的「牛市」只能是中短期的波段而已。


註冊制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讓更多的「優質企業」IPO,實現上市直接融資!

如今呢,一年400家IPO,那還要註冊制幹嘛,或者幹嘛要現在搞註冊制?

所以延長至2020年實際是預期中的,甚至再過五年都難實現註冊制。

短期內這個消息可能會被解讀為利好中小創,但實際上中小創下跌的真正原因不是註冊制。

A股市場全年比外圍註冊制市場發行的IPO還多,尤其是中小創企業越來越多,但是一直只發行不退出,這纔是導致中小創整體不斷下跌的直接原因。

加上以前發行的很多公司都是問題公司,現在流動性緊缺,問題公司持續下跌正常不過。

畢竟信息時代,消息傳遞非常快,好消息會被快速消化,壞消息卻會持續發酵!


延長註冊制授權,並不意味著IPO速度放緩,反而說明瞭審核IPO速度會加快

這是對之前證監會工作的「肯定」,是有成績的體現。

而這個決定也明確了當前註冊制是不成熟的,但我們市場發行IPO很有效果。

堅持審核發行,從嚴監管會持續較長時間。


由於審核加快,IPO不斷,雖然註冊制延長授權,但未必殼資源就有估值溢價。

雖然最近IPO看起來有放緩之勢,但是這是受有可能發生系統性風險影響。

而新規:借殼上市企業在IPO被否決後至少應運行3年纔可籌劃重組上市,說明對於借殼上市的企業要求較高。


中小創當前處於超跌狀態,啟一波行情是有可能的,關鍵還是要看資金是否認可。


2015年股災以來,註冊制基本已不具備實施條件了。2020年也不可能實施。

對於市場而言,擱置註冊制早就是監管共識,談不上利好,最多是提振信心而已,決定中小創命運的還是其自身業績。

2016年以來,股票發行基本走上了註冊制和審核制的折中道路。一邊加快發行節奏,A股的新股發行已成為世界上最快的新股發行,像變相的註冊制,但一方面又加嚴審核,搞發審員終生負責制,又像加強版的審核制。

去槓桿加速背景下,整個A股的投資生態及投資理念已經發生深刻的變化,股市震蕩是常態。貨幣政策難放鬆,監管去槓桿難放鬆,這決定了在流動性水平有限,內外擾動依然較多。

靠盤子小投機、靠賣殼而雞犬昇天的中小創玩法早就沒了市場。部分跌出價值或具備成長潛力的中小市值品種,有望出現價值修復行情。

長遠來說,註冊制是一種必然選擇。因為註冊制更符合市場化的要求。

當前,註冊制發揮作用的三大前提條件,並不具備:

一是整個市場與投資者均能真正接受註冊制改革。在金融加速去槓桿下,註冊制被投資者視為洪水猛獸,一直困擾著A股市場,成為A股市場殺跌的一個重要殺手。

二是要有成熟的退市機制。從綠大地、萬福生科等造假上市企業來看,造假不退市,並且造假者還能從市場中竊取巨額利益。

三是要有完善的投資者保護機制。欣泰電氣強制退市、金亞科技、樂視網,廣大中小投資者一次次充當「冤大頭」。

對於原本就有「重融資輕投資」傾向的A股市場來說,絕不能拔苗助長。

……………………………………………

關注我,換個姿勢聊財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