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0月9日報道 境外媒體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於9日起赴德國、俄羅斯、義大利訪問。專家表示,這趟行程凸顯中歐關係在中國外交佈局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未來中歐合作關係可望升級。

據臺灣《經濟日報》10月8日引述大陸官方媒體報道,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分析,德、俄、意對中國來說都很重要。

李克強第一站將拜訪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投資和技術合作夥伴——德國,這是他擔任總理之後第二次訪德。訪德期間,他將主持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研究所所長陳玉榮表示,亮點是李克強要培養創新夥伴關係。

第二站選定中國的最大鄰國——俄羅斯,李克強這次將參加中俄總理第十九次定期會晤,並出席「開放式創新」國際論壇。崔洪建認為,能源、航空、基礎建設、投資、金融等各領域,都能發展更多合作空間。

離開俄羅斯之後,李克強會轉往義大利。停留義大利期間,李克強將出席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

德國《世界報》10月8日發表李克強的署名文章。李克強在文中稱,中國和德國都擁有悠久而豐富的文化傳統。兩國就像是天造地設的朋友,遙遠的距離也不能阻止彼此的交往與合作。最近幾年,中德經濟合作飛速擴展,國民經濟緊密交織共生。德國是中國在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是德國在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德兩國天生優勢互補。

李克強說,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中國會努力簡化市場准入並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為德國企業和其他外國企業創造公平、透明和規範的市場秩序。

李克強說,我此行的首要目標是與德國總理默克爾一起主持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對中長期的雙邊合作作出規劃。中國希望德國成為改革夥伴、創新夥伴和升級夥伴。中國是2015年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的夥伴國。我們願意利用這一角色,共同啟動「2015年德中創新合作年」。

李克強說,中國和德國都是成功的國家,但兩國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完全不同。在中國,人們自古就知道「以和為貴」、「和而不同」。我希望,德國人能從萊布尼茨和歌德對中國的研究中獲得啟示,進一步致力於增進彼此的瞭解。

據俄塔社10月8日報道,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程國平8日介紹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俄的日程安排。雙方將簽署約50項政府間和企業間合作協議,涉及各個領域的務實合作,並共同簽署和發表聯合公報。

程國平指出,中方期望此次訪問能夠進一步增進雙邊政治互信;二是推動兩國務實合作,特別是在航空航天、能源、高鐵、金融、創新、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三是進一步深化人文合作,重點推動雙方舉辦好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活動,籌備明年共同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週年活動;四是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加強溝通協調。

據俄新社10月6日報道,俄羅斯政府新聞局6日表示,俄總理梅德韋傑夫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在10月13日俄中總理第十九次定期會晤期間,探討兩國合作關鍵問題。

李克強將於10月12日至14日對莫斯科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這是他擔任中國國務院總理以來首次訪俄。

據俄羅斯《獨立報》10月8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日發表講話,俄中合作問題再度被單獨提及。他認為,與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合作對俄羅斯而言最具前景。

普京指出,應當利用中國的經濟增長為其他國家經濟的發展謀取福祉,「俄羅斯也在考慮這一點,並不是昨天才如此考慮,這與制裁及政治方面的限制無關」。這已不是俄領導層首度發表類似看法了。

文章認為,之所以頻頻就此表態,是為給俄羅斯的外貿政策圈定新的方向,以期在未來能夠得到不偏不倚地貫徹。

文章認為,不久前從克里姆林宮傳出的新聞表明,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成功經驗總算得到了仔細研究,並將被俄羅斯部分付諸實踐。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