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一詞始自古代漢語,指出徵時將軍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衛大將住所,後專指指武士首腦徵夷大將軍府邸,以後又稱將軍爲首的中央政權爲幕府。日本幕府其權力曾一度凌駕於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機構。日本幕府時期是指從公元1192 年到 1867 年,在日本歷史上是武士階級掌握政權、實行軍事封建統治的“幕府政治”時期。這一時期天皇權威基本喪失,國家主要由武士掌控。幕府政治,以封建莊園製爲經濟基礎,日本總共經歷三個幕府依次是: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和江戶幕府。

鎌倉幕府(1185年—1333年),是日本幕府政權的開始,其建立者是武將源賴朝。鎌倉幕府的建立標誌着日本由中央貴族掌握實際統治權的時代結束了,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們鄙視平安朝貴族萎靡的生活,崇尚以“忠君、節義、廉恥、勇武、堅忍”爲核心的思想,結合儒學、佛教禪宗、神道,形成武士的精神支柱“武士道”。

鎌倉幕府成立時間說法不一,一般認爲在1180年源賴朝起兵反對平氏政權至1192年被任命爲徵夷大將軍這段時間內。 源賴朝在日本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他是日本鎌倉幕府首任徵夷大將軍,他統一了全國,建立了鎌倉幕府,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從他的戰績中就可以看出源賴朝在日本的地位很高。

1185年,在壇浦決戰之後,源賴朝在軍事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此後,對於源賴朝來說,最主要的就是如何鞏固軍事戰績,在政治、經濟上處於領導地位。於是源賴朝採取了有效的措施,在錯綜複雜的政治形勢中,他出色的發揮了他的才能,在1192年確認了鎌倉武士的政權,開創了日本歷史的新時期。從未也鞏固了源賴朝在日本歷史上的地位。

鎌倉幕府是以將軍爲首,御家人爲骨幹的武士政權,與天皇爲首的朝廷並存,但握有實權。“楠正成”也有稱作“楠木正成”,日本的“軍神”,之所以在皇居的旁邊有這個雕像,如果瞭解一下日本的歷史就不難理解。楠正成是日本南北朝時代武將。1192年鎌倉幕府成立,幕府將軍掌權,天皇成爲傀儡。楠正成在推翻鎌倉幕府、中興皇權中起了重要作用。1336年兵敗剖腹自殺。東京美術學校的師生在1904年鑄造的楠正成銅像。

室町幕府(1336年-1573年),名稱源自於幕府設在京都的室町,又稱足利幕府。由南北朝時代足利尊氏1336年建立幕府開始,結束於1573年織田信長廢除將軍足利義昭。1336年(延元元年,建武三年)足利尊氏在京都室町建立了武家政權。

足利尊氏不滿後醍醐天皇輕視武士利益的政策,於1335年起兵反叛,1336年攻佔京都,立光明天皇爲傀儡。11月仿鎌倉幕府《貞永式目》制訂《建武式目》,共17條。在京都開設幕府。12月,後醍醐天皇逃往京都以南的吉野,自稱正統,形成南北兩個朝廷的對立(見南北朝時代)。至第 3代將軍足利義滿時,幕府達到全盛。

1378年,足利尊氏在京都室町建成幕府新址,1392年合併南北朝,實現對全和的統治,朝廷名存實亡。幕府機構進一步完善:將軍下設管領,總轄幕政,輔佐將軍,由足利氏同族的守護大名斯波、細川、畠山 3家輪流擔任,稱“三管領”。其下設侍所司警衛、政所司財政、向注司文書、評定衆和引付方司訴訟。其中最重要的侍所首長稱所司,由山名、一色、赤松、京極四家輪流擔任,稱“四稱”,可見室町幕府實際是以將軍爲中心的強大守護大名的聯合政權。

16世紀中葉一些地方領主與武士已經發展成爲控制一方的戰國大名,著名的有甲斐的武田信玄、三河的德川家康、尾張的織田信長、中國的毛利元就等。他們在領國內把地方領主組織爲自己的家臣團,積極發展工商業,積蓄經濟力量,頒佈法令,直接統治農民,形成割據勢力,而幕府的控制範圍僅限於近畿一帶。在角逐中,織田信長的力量逐漸超過其他戰國大名,1568年進入京都,1573年滅亡室町幕府,日本走上統一的道路。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幼子豐臣秀賴繼任,全日本頓時陷入混亂。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趁機私結大名,任意分封領地。慶長五年(1600年),德川家康因上杉氏重臣直江兼續的訴狀《直江狀》,起兵徵討上杉景勝。

戰國三大武將(左起):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豐臣家石田三成便以此爲德川家康違反私戰禁令,召集各地大名聚集於大阪城發表內府違反條文,隨即起兵北討伐德川氏。德川家康則將上杉戰事交給次子,親率大軍與支持他的豐臣武將回師對抗。慶長五年九月十五日(1600年10月21日)兩軍主力最後在美濃一帶的關原進行會戰。最終,在西軍將領小早川秀秋叛變的情況下,這場戰爭在一天內即分出了勝負,德川家康取得了統治權。1603年,德川家康於江戶拜領徵夷大將軍,在江戶設立幕府,建立起統一中央集權的幕府統治,史稱德川幕府或江戶幕府,開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統治。至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時,幕府機構大體完備。幕府領地約佔全國土地1/4,其餘由大名(諸侯)領有,稱藩國,形成在德川將軍控制下的各藩國分割統治的政治體制。

17 世紀末,由於商品經濟發展,幕藩體製出現危機,表現爲幕藩財政困難, 農民起義頻繁。爲應付危機,幕府在 18 世紀中葉~ 19世紀40年代實行改革,但並未奏效。1854年日本開國後,民族危機又加劇了封建制危機。薩摩 、長州等西南強藩,在改革派下級武士推動下,逐漸採取與幕府不同的政策,殖民興業,抵抗外敵。在幕末農民起義和薩長等西南強藩爲中心的倒幕運動壓力下,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於1867 年末被迫宣佈奉還大政。 1867 年12 月9日,倒幕派發動王政復古政變,宣佈廢除幕府制度。新成立的明治天皇政府經1868~1869年的戊辰戰爭,徹底打倒幕府勢力。至此,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結束。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