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的《縫紉機樂隊》是源自自己從小對於音樂的熱愛,並且為熱愛的音樂,付出努力,雖然其中有過挫折,有過仿徨,有過質疑,有過否定,但為了心中對於音樂的信仰,對於音樂的追求,從未停止過,大鵬在做客明星深度訪談節目《星月對話》時就聊到了自己對於音樂的追求和拍攝《縫紉機樂隊》的故事。

《縫紉機樂隊》,這個劇本是2015年10月的時候,那個時候廣電總局有一個培訓計劃,我們有幾個導演被輸送到美國,然後去交流。然後我是其中的一個人,那我到了現場去,其實看到很多電影製作過程當中的部分,其中有一個部分特別吸引我,就是混音的部分,當時有一個國外的電影是一個黑人音樂傳記電影在做混音,然後混音師就給我們看了他的開場。大概5分多的開場,是一個搖滾音樂的現場,然後我在那個影院裡面,因為他那個設備幾乎已經是比,甚至比影院更好的一個設備,我在那就感受到了視覺和聽覺雙重的震撼。當時就給我弄服了,給我弄服了,我就特別開心。我在想為什麼中國我們自己就沒有人來做這樣的電影呢?因為我沒有見過,所以我覺得這事能幹,因為我小的時候組過樂隊,然後我現在從事的又是導演職業,所以音樂加電影的結合,我覺得這個事我應該可以做。所以2015年的10月去的美國,11月回來的時候,就開始要做這個事了,然後跟我的團隊開始討論,研究選題的方向,一直到今天可以把這個作品捧出來,也是兩年多的時間。經歷了一些嘗試了否定,纔有了現在這樣的結果。所以我覺得現在這個結構是很嚴謹的,而且我對於故事本身要求是很嚴格的。我昨天想喜劇這個事,它是兩個字組成的,一個叫喜,一個叫劇。所以你要是光是讓大家很開心,嘻嘻哈哈的好像也不完全正確。


每個人的信仰都千差萬別,有的喜歡畫畫,喜歡音樂,喜歡體育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自己願望的過程,好多人都說中國人有信仰的人太少,我看未必,一個世紀一來中國人一步一步從貧窮到富餘是通過自己的雙手拼來的,也許就是這種不畏艱辛,把壓力看做動力,不向困難低頭的這種精神就是中國人民的信仰。信仰能支撐著一個人更能支撐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努力拚搏不畏艱險不怕困難勇敢直前這就是我們的信仰,也許這也是所謂「樂隊」的信仰吧!


其實看過大鵬第一部自傳的再去看這部電影就會知道,這部電影講的就是大鵬自己的故事,樂隊當時就是他自己的信仰。當年他也被騙過,就像胡亮一開始被陳宮騙一樣。只是電影有了結果,但是現實中沒有。


感謝官方的邀請,我沒看過這部電影,但我能感覺到大鵬對音樂的熱愛,從宣傳片中可以看得出大鵬也是在用另一種方式來致敬黃家駒,很多人評論說大鵬在用黃家駒對beyond的歌送打感情牌,從而對他的電影做宣傳,我想說的是,一個歌迷用這種方式去致敬偶像,這沒錯,只是個人理解不同罷了,音樂沒有有信仰,夢想不能沒有音樂,只有執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