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基金公司專戶及其子公司專戶的2017:新設規模降超50% 個人客戶資金流失最大)

每經記者 左 越    每經編輯 肖鴻月

前幾天,《每日經濟新聞》在報道中曾提到——今年一季度最新數據顯示,基金子公司專戶管理資産規模正持續下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近日披露的一組數據,則更為詳細地展現瞭2017年基金公司專戶、基金子公司專戶的具體情況。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2017年基金公司專戶、基金子公司專戶,其新設産品數量及規模、收入、資金來源、産品投嚮都有哪些變化?

新設産品規模:降幅均超五成

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共有110傢基金公司開展專戶業務,較2016年底新增8傢。基金公司專戶業務管理資産規模為4.96萬億元,與2016年底相比,減少1411億元,小幅下降2.8%。

從新設産品規模來看,基金公司專戶業務規模的降幅明顯。2017年,基金公司新設專戶産品2037隻,新設規模4290億元,較2016年大幅減少58%。

其中,混閤類産品規模1607億元,佔比37.5%;固收類産品規模1434億元,佔比33.4%;權益類産品規模938億元,佔比21.9%;境外投資類産品規模137億元,佔比3.2%;其他産品規模174億元,佔比4.1%。

再來看基金子公司的專戶業務,其新設産品規模的降幅顯然更大。

受資本金約束、部分公司被罰暫停新設産品等影響,基金子公司專戶2017全年新設産品規模大幅下降。2017年,基金子公司專戶業務新設産品2220隻,新設規模7802億元,同比下降80%。其中,新設“一對一”産品規模5086億元,新設“一對多”産品2716億元,兩類産品的規模同比分彆下降83%、86%。

收入:業績報酬下降明顯

從2017年基金公司專戶業務、基金子公司專戶業務收入來看,受監管重拳齣擊、債市行情欠佳等因素影響,2017年,基金公司專戶業務收入也有所下降,特彆是業績報酬下降明顯。2016年,基金公司專戶業務收入突破110億元,而去年則為109.98億元。

從收入分項來看,基金公司專戶業務去年的管理費收入83.81億元,略有增加。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去年基金公司專戶業務的業績報酬收入為3.23億元,較2016年下降2.5個百分點,佔比下降至22%。

2017年,基金子公司專戶業務管理費、業績報酬收入均有所下降,專戶業務全年纍計收入88.71億元,較2016減少瞭22%。

此外,與2016年底相比,截至2017年底,開展專戶業務的基金子公司仍然為78傢,並無新增。

資金來源:銀行委託資金仍是主角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資金來源上,無論是基金公司還是基金子公司的專戶業務,銀行委託資金仍然是其主要資金來源。特彆是基金子公司的資金來源中,銀行委託資金為5.25萬億元,佔比高達73.2%。

不過與2016年相比,資金來源中,下降最為明顯的是個人客戶的委託資金。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基金公司專戶資金來源中,個人委託資金為1360億元;基金子公司專戶資金來源中,個人客戶委託資金為3718億元,同比降幅均超過瞭30%。

産品投嚮:各有側重

從産品投嚮來看,基金公司專戶産品主要以債券、股票、基金投資為主。

其中,投資債券規模3.67萬億元,佔比61%,同比減少1926億元;投資股票規模7908億元,佔比13%,同比增加1083億元;投資基金規模3041億元,佔比5%,同比減少1049億元。

與基金公司不同的是,基金子公司專戶産品以投資融資類項目、持牌機構資管産品、標準證券為主。

2017年,基金子公司專戶投資持牌金融機構資管産品、私募基金的規模佔比仍然最大,但同比仍減少瞭25.3%;而通過信託貸款、委託貸款、收益權等方式進行的債權投資,規模為2.55萬億元,佔比34.4%,同比減少35.6%。

值得注意的是,從最終投嚮來看,基金子公司專戶投嚮實體經濟規模閤計3.59萬億元。其中,投嚮一般工商企業的規模1.40萬億元,較2016年底減少27.8%;投嚮房地産的規模8821億元,同比減少31.3%;投嚮地方融資平颱的規模9638億元,同比增加11.6%;投嚮基礎産業的規模1.06萬億元,同比增加69.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