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消费简讯,存款不翼而飞?

正在家里看电视时,手机却收到银行简讯提示,在境外消费17万元。被害人李先生以为这是条诈骗简讯没在意,但几天后他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钱真的被人盗刷走了……

今年6月以来,河南省南阳市城区12名市民先后报警称,在名下银行卡未丢失、未泄露密码的情况下,卡被人在境外透支消费,金额从5000元至17万元不等。

经过多方调查勘探,河南省南阳市公安局成功打掉一个通过改装ATM机窃取银行卡信息、克隆银行卡实施境外盗刷的犯罪团伙,抓获嫌疑人5名。经查,截至目前,5名嫌疑人在河南、河北、陕西等地非法窃取他人银行卡信息1000余条,以境外刷卡的方式盗刷42名被害人资金共计人民币100余万元,另外警方还截获未出售的信息,避免了500余万元的损失。目前,5名嫌疑人均已被批准逮捕。

盗刷案件鉴定判决

银行卡盗刷案件层出不穷,我中心电子数据科室就鉴定过多起此类案件。

2014年12月,李先生因银行卡被盗刷向警方报案。接警后,警方根据李先生提供的近期的刷卡消费记录,对比同期多起相似的案子,在多方调查走访后,锁定一家餐厅服务员为嫌疑人,并发现其藏在袖子里的一个小盒子。这个小黑盒是一种磁卡读卡器,可以读取磁卡里的信息。

尽管案件已十分清晰,但嫌疑人对自己盗刷行为拒不承认。为案件顺利进行,警方委托浙江千麦司法鉴定中心电子数据鉴定科室对读卡器数据进行读取鉴定。

我中心电子数据鉴定室负责人胡斌对此案件十分重视,集中科室力量首先通过自身掌握的渠道获得了该读卡器的驱动程序,并在实验室取证塔上进行了安装。其次就是破解读卡器最重要的步骤—密码破解。鉴定人员立刻运行密码破解程序进行密码破解。经过鉴定人员的多次技术分析,将密码破译,并读取出非法采集信用卡资料信息(账号、持卡人姓名拼音、刷卡日期)394条,其中非重复信息资料184条。

我中心鉴定结果被法院采信,最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第二款、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判被告人犯窃取信用卡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5000元;并对扣押在案的读卡器、数据线等作案工具予以没收。

盗刷案件层出不穷,如何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在家中看电视,存款却不翼而飞,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财产安全?小编带此问题询问了我中心电子数据鉴定科室专家胡斌老师。


专家名片

胡斌 — 浙江千麦司法鉴定中心电子数据鉴定室负责人、声像资料(电子数据)鉴定人。30年来一直从事声像资料技术工作,参与各类刑事、治安、交通案件侦查(调查)数千起,各类案件技术分析、检验鉴定数百起。


Q:银行卡盗刷的原理是什么?

A : 银行卡盗刷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就是卡片复制和密码泄露导致的线下资金被盗。第二就是利用电子支付渠道或电子转账等形式实现的线上资金盗刷。改装POS机、病毒二维码、钓鱼WIFI、钓鱼网站等都是不法人士窃取银行卡信息的途径。

Q:发现银行卡被盗刷怎么办?

A : 保存固定证据是最重要的!

①一旦被盗刷后,持卡人应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办理挂失,问清客服人员号码,以便将来发生诉讼时可以核实情况;

②挂失后还要尽快报警,然后到附近ATM机上,将已挂失的银行卡放入机器,让这张卡被吞掉,以证明卡主和银行卡都不在盗刷现场。

Q:如何防范银行卡盗刷?

A : ①ATM机取款时,注意卡口、键盘是否有异样;

②无论何时何地,刷银行卡必须遮挡;

③最好将磁条卡换为晶元卡;

④要保管好绑定银行卡的手机;

⑤在使用公共WiFi时,不要进行网上支付,否则容易泄露银行卡信息;

⑥建议开通银行卡简讯提醒功能,及时了解账户变动;

⑦尽量不要把银行卡交到他人手中。

专家有话说

保持良好防护习惯,留心观察及时规避侵害。

注意保存证据,是维护自身利益最好途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