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收糧食不種地也算農業合作社嗎?

我是小魚,一個農業工作者。針對題主提出的「光收糧食不種地也算農業合作社嗎」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農業合作社的定義、組建標準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第2、3、4條中有明確、詳細的闡述和界定(法律條文可自行搜索)。根據相關規定,可見像題主描述的這種「光收糧食不種地的農業合作社」,實際是通過買賣差價獲取相應經濟利益,相信這獲取的差價他們不會再分配給入社會員。所以,他們根本不算農民合作社,充其量就是一個打著「合作社」旗號的「糧食販子」。

從小魚根據所在地區近年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情況、存在的問題等,認為國家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生產經營組織的初衷是好的,意在鼓勵農民聯合起來「闖」市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但對於合作社的定位並不利於其健康發展及其作用的發揮。

小魚認為,農民合作社應是一班專業人員,通過對市場信息進行研判,相對精確地把握市場未來一個時期的動向,確定合作社的生產經營方向,並據此制定出農產品生產標準,組織入社農民按照標準生產出符合市場要求的農產品,再將這些農產品成功推向市場,為入社農戶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而這班人應從中獲得一定經濟利益。

簡而言之,合作社應是具備市場開拓者、市場研判者、生產標準制定者、生產組織者、產品銷售者以及糾紛解決者職能的專業人員組成的機構,入社會員只需要專心按照合作社的要求進行生產即可。但實際上,簡單地把農民組織起來的農民合作社,很難發揮這樣的作用。

記得多年前,在電視上看過一段訪談節目。採訪對象姓甚名誰已經記不清了(就暫且稱呼他為老張吧),但他的事蹟卻依然記憶猶新。老張本是北方人,在廣東做蔬菜生意。在經營中,他發現北方蔬菜的價格要比南方便宜的多,於是他萌生了組織老家的菜農按照自己設定的標準種植蔬菜的想法繼而幹了起來,他還在廣東多個城市的菜市場設立攤位,不為買菜,只為收集一手的市場信息,通過這些信息研判市場的需求,調整老家菜農的蔬菜種植品種。他用高於當地的價格將菜農的產品收購起來,在運到南方進行批發,從中賺取差價。這樣,老張老家的菜農實現了增收,他也比以前獲得了更高的收益,可謂雙贏。那時候,國內並沒有出現合作社,但小魚認為這纔是真正的合作社。

你們對此有什麼樣的看法?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


我是農民,我家種了600畝水稻田,我認為光收糧食不種地也算農業合作社的一種!

實際情況是,我們這裡的所有合作社,我說的是我這裡方圓百里的所有掛著合作社的招牌的商家全都變成了賣水田物資的!合作社連春天簽合同秋天按照合同收糧食的功能都喪失了,或者說是完整的功能根本沒有建立起來!

期待合作社越來越好,我熱愛的祖國越來越好!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c1ccb2125d307a05c2e89d1d87cd4b9b", "vname": "", "vid": "v020166a0000bkdlgnbivfch5si5tafg", "thumb_width": 640,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8.623,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1205571}, "ultra": {"duration": 8.623,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2620896}, "normal": {"duration": 8.623,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708178}}, "src_thumb_uri": "2929c0007dc6fe350b22e",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929c0007dc6fe350b22e", "vu": "v020166a0000bkdlgnbivfch5si5tafg", "duration": 8.623, "thumb_url": "2929c0007dc6fe350b22e", "thumb_uri": "2929c0007dc6fe350b22e", "md5": "c1ccb2125d307a05c2e89d1d87cd4b9b"} --}


我前段時間回老家。大片的土地都荒廢了。留在老家的人都是七老八十了。大多都沒有勞動能力了,那麼我們平時喫的糧食蔬菜又是從哪裡的來的呢?如果現在年輕人回農村創業和留在城市打工那個更划算?很多人都認為中國的城鎮化已進行到了中後期,其實不然,中國的城鎮化只進行到了一半,甚至還有後退的跡象;很多人都不把中國的就業當成主要問題,還總認為中國的製造業良好,其實只是另一半的農村人羣沒有給就業增加負擔而已。現在的農村,問題嚴重,一是土地荒廢;二是用農田基建嚴重;三是水土污染嚴重,土地荒廢,主要是因為農資上漲過大,市場又沒有保障,小規模種植基本可以度日,大規模種植可以投多少就會貼多少,這樣就導至了農民棄田不種的主要原因,這個問題,國家如不引起重視,將會造成嚴重後果,即:如說現在是進口石油的二十年,那麼將來一定是進口糧食的三十年。(現在,農民依然是國家的根基,國家應大力提升農民種植的積極性;製造業纔是國家的未來,國家欲用金融激活市場的同時,應大力把資本引向實體,而非股市及地產,如不建立一個以誠信為主的市場,金融再如此撬動,也難以光複製造業。)


首先農民農業專業合作社是以農村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通過提供農產品,加工、運輸、儲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售後服務等……,來實現成員互助互利為目的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從成立開始就具有經濟互助性。擁有一定組織架構,成員享有一定的權力,同時負有一定責任。光收糧不種地,他的主題結構以盈利為目的,所以不算合作社!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以農村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通過提供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來實現成員互助目的的組織,從成立開始就具有經濟互助性。擁有一定組織架構,成員享有一定權利,同時負有一定責任。這樣纔是農業合作社,只收糧食只能說是糧食收購點,算不上農業合作社。


現在騙取國家錢財套路多得很,種糧大戶種500畝報一千畝叫別人添表牽名,套取補貼。國家專整給腐敗開綠燈,就不論大戶小戶都接每畝補貼以防專空子。


我認為不算合作社,他是倒買,倒賣,投機倒把,他不承擔糧價風險,農承擔糧價下跌,生產資料上漲等成本。


這種合作社不是農業,是商業,不做田地的講農業是否變味,?我是不承認的,這是空中飛物,


忽悠純樸的農民?錢來的容易!


應該算是。合作,就是合作共贏。在合作的鏈條中可以分工負責具體操作單位,種糧、收糧、銷售等的環節,最終目的就是共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