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买东西,喜欢逛街,所以,嗯,我喜欢street。以方便为主的话,大型商场比street来的方便多,但,对我来说,太无趣了。尤其是,这些年来一直不断增生的大型商场,每一家长得一模一样,里面进驻的商店啊牌子啊都是差不多。其中,最令我失望的是表参道hills,我多爱原有的同润会公寓,怎么没有一位能干的建筑家帮我(?)保留同润会的历史性外观?看横滨的红砖仓库啊,巴黎的La promenade plantée(把停止营业的高架线路改成手艺文化的发信地,高架上的部分也改成绿地,可以让市民散散步的空间)啊,还有台北的华山文艺地区啊,都是利用历史性建筑物,改成新的文化发信地。

DSC_2115  横滨红砖仓库。

La promenade plantée

26597_380117895431_756125431_4023016_4515435_n  台北 华山创意文化园区。

同润会迹地应该也有机会这样做,但他们抉择的更新方式竟然是模仿六本木hills这个方向,但于是它并没有六本木hills那么广大,所以根本没有模仿到六本木方式的核心,结果做出来的完全缺少了『开在这里所以才这样』的魅力。

DSC_2014  表参道的LV

说到六本木,有一位台湾朋友在脸书上提起六本木hills的成立背景,发表了他对都更的看法;有人说那算是最成功的都市更新例子之一,也有人批判说它的高级化,堡垒化是个恶例。虽然我并不讨厌六本木hills的长相,以及它的复合式商场功能(有商场,有电影院,有公园,有美术馆,有hotel,有住宅区。。。等等的功能),但,要说到六本木hills,我非得提到一件事情不可。那是,与我的血统有关。

我的祖父母的墓就在六本木之丘的『山脚』——林立的高楼群的脚下,在一个小小的寺院的后院里,他们安静的睡著。地址是东京都港区六本木一丁目,怎么听起来很热闹,但,如果你站在寺院的山门之前,就知道,除了从首都高速公路的高架,不断的落下来的远远的车声之外,一切都很安静,就像后院的厚厚的深绿色青苔,慢慢吸收著又泸著所有的都市痕迹似的。

因为我祖父母都不是所谓的老东京,在他们年少时,祖父就从北方,而祖母从西方上来东京的,所以我们家墓志只是从祖父的早逝的第一个太太开始而已。但,环顾周围,你会注意到,里面有许多历史更久的墓志,连刻著江时代的年代以及人名的都有。可见,很多老百姓在这附近生活著死著这样,一代一代地继承了生命。

这附近在江户时代属于所谓的寺町,也就是说很多寺庙集合在一起而发展的地区。但是,战后经历了『再开发』(都市更新)的每一批潮流,一间一间的迁移出去,现在剩下了就几间而已。每当寺院决定迁出,附带的墓地也一起搬出,但,灵魂呢,真的能一起搬走了吗??我,并不是在讲什么鬼话之类的,而是,在讲都市历史记忆,历史遗产。我们不管自己愿不愿意,已经逼那么多灵魂搬出郊外了,不管是墓地或是住宅,都是一样,一样的逼他们搬出了。我祖父母的寺院,一直没有答应配合新的都市规划,——我小时候,好像有看过,我奶奶跟寺院的和尚在大厅的一个角落,低声的讲什么『不要卖土地』之类的话,虽然我不懂事情,但我记得奶奶一脸皱眉,她本来非常温柔的脸上呈现了一股不放心的表情。到最后,他们真的没有把土地卖给建商,但,他们失去了好多邻居,也失去了令人怀旧的老东京寺町的景色。

然后,现在很少人记得他们搬走了的事,而,在那个华丽的商场里逛逛。现在,我们去扫墓时,顺便去商场玩,那的确是享受。如果你每当逛街,都想到那些为我们的享受愿意搬走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灵魂,能够心安理得吗?所以,当然我们都需要以遗忘的心理作用来处理占著自己心头的小地方的内疚。(说道这里,我发现,这个问题与核电站问题很相似,但越说会越复杂,先不要提它好了。)

——我并不是很喜欢故意把事情拿来享受『感伤』的人。反正,都市都需要更新的时候。但,要如何?那是问题。

那位朋友回应给我说,我对谷中以及月岛的看法如何。我只能说不好意思,因为我对那些地区真的不太熟悉。我只知道,这几年有许多年轻的艺术家手艺作家搬进谷中地区,去开自己的工房,对这个新潮流,我一直觉得很有兴趣。那些艺术家因为爱土地所以进驻,因此可能不会乱改变该地区原有的气氛,也许宁愿融入的方式来进驻土地,发展自己的事业。虽然如此,可能也会有一些老当地的反感,但没办法,城市反正一直不断的改变。

我们在二子玉川的商店也是一样,在我们进驻那个历史蛮久的小商店街的7年前,虽然我们自己是想要融入那个可爱又温馨的地区,但,可能有人觉得不太高兴,会觉得,我们是像空降部队似的那么突然地出现。不过,总不能没有改变。从我们搬进开公司的7年前开始,我见识到二子玉川这个小城市的都更行程,先是一街区一个街区的『临时移转』,以及原地的拆迁,花了几年才解脱了『不完整的站前商圈』,去年终于有了新的巨大商场。虽然我们一开始是不太习惯,但很快的适应新的城市功能,心里已经并没有一丝生疏。

DSC_1608  传统的鱼屋,隔壁是新进驻的花店。

而我们老商店街呢,老在这里,就老样子。不过呢,也有了好多看不太出来的小改变,7年前有的已经没了,之前没存在的现在有了,商店倒闭后建商盖了一般住宅,一片中型空地变成10层高级公寓(邻居反对运动几年,但没有成功,ps我并不反对),还有,去年11月商店街中央广场的银杏叶那么黄金那么美,但是那是最后一次看到它的盛装,后来不知那天,那棵很大的银杏树被砍倒了,等等——真是不胜枚举。

我觉得,谁都不能完美地控制城市的状态(如果有人能做到,他是专制者)。最理想是该保留的去保留,该改变的去改变,但到底如何达成『共识』??我的该,可能不是你的该,你的该,可能不是我的该。不然,为了避免可悲的冲突,只好多把我们每一个人不同的『该』拿来讨论,多听彼此的话,,拿出最后结论,就是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