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玉骨冰肌入夜香,羞同俗卉逐榮光。

輝煌生命何言短,一現奇芳韻久長。

——近代·老舍《曇花》

寓意:曇花一現

太平公主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公主。

她的一生活的恣意瀟灑,權力也罷,男色也罷,只要想要,通通收入囊中,快樂就好,管他作甚。

她曾坐擁天下,權傾朝野,食邑萬戶,三子封王,七位宰相,五齣其門,文武大臣,過半歸附,逢有政事,皇帝必先徵其意見,成為名副其實的無冕之王。

始於政變而終於政變,太平公主的政治大舞臺就此落下了帷幕。

在走過人生的五十個年輪之後,她的生命戛然而止了,猶如璀璨的煙花劃過長空,留下了一抹絢爛的色彩,然而煙花始終只能是煙花,縱然美麗了一時,卻對歷史的星空產生不了任何作用,一如太平公主本人,雖然對李唐王朝的順利傳承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對整個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卻並無貢獻,徒留一抹亮麗的色彩而已。

1.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最小的女兒,由於武則天的另一個女兒剛出生不久就意外死亡,所以她把全部的母愛都傾注在了太平公主身上,格外寵溺這個女兒。

史書並沒有記載太平公主的名字 ,有人根據《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認為她的本名叫李令月。

《新唐書》是這樣描述太平公主的容貌的:「豐碩,方額廣頤」,也就是說太平公主身材豐滿,有寬寬的額頭、方方的下巴,按照唐朝的審美標準來說,太平公主應該是個標準的美人。

太平公主十三四歲時,已經出落成一個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土蕃贊普聽說大唐有一位這麼美麗的公主後,便向大唐請求和親,武則天和唐中宗哪裡捨得讓女兒去雪域高原這等苦寒之地受苦呢,索性就給太平公主修了座道觀,讓她住在裡面天天燒香拜佛,以此回絕和親,「太平」就是這一時期的道號。

幾年以後,有一次太平公主穿著武士的服裝在高宗和武則天面前跳舞,高宗和武則天見了以後哈哈大笑,說道:「你又不是武士,為何要穿這身衣裳呢?」

太平公主很認真的答道:「我不能穿,但是可以給駙馬穿啊。」

高宗和武則天知道了太平公主的心思,開始給她物色起駙馬來。

2.

太平公主一生共經歷了兩次婚姻,第一任丈夫是薛紹,薛紹的母親是唐太宗和長孫皇后的女兒城陽公主,她也是唐高宗李治的妹妹。

在一次宮廷宴會上,太平公主邂逅了薛紹,對他一見鍾情,於是她懇請母親指婚,極其寵愛太平公主的武則天答應了,她希望自己的女兒過得幸福快樂。

太平公主掙脫了世俗的束縛,對愛情有著浪漫的憧憬,敢於追求自己的幸福婚姻,這對身在古代尤其是帝王家的女子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當時的婚禮異常隆重,到處張燈結綵、鑼鼓喧天,照明的燈籠把沿途的樹木都烤焦了。

由於公主的迎親車架過於龐大,很多大門通不過,武則天和中宗下令全部拆除,以便婚車通過。

武則天還下令全城的百姓歇業一天聚集街道兩旁觀禮。公主的婚車所到之處,銅錢、糖果和水果漫天灑下來,據說還砸死了不少人。甚至時隔三年之後,還有人從街邊的爛泥裏找出不少銅錢來。

可惜這場世紀婚禮也只維持了短短的七年。在這七年裏,太平公主和薛紹共育有兩兒兩女,二人過了一段短暫幸福、琴瑟和鳴的婚姻生活。

然而好景不長,垂拱四年,薛紹長兄薛顗參與了唐宗室琅琊王李沖的謀反,武則天下令將薛顗處死,這件事情牽連到了薛紹。薛紹被打了一百個板子,活活餓死在監獄裡面,當時他們最小的兒子才剛滿月,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就這樣結束了。

其實薛紹完全是被冤枉的。武則天參政以後,重用酷吏大肆屠殺反對她的大臣和宗親,本著寧枉勿縱的宗旨清洗朝堂,以此來維護自己的統治。

薛紹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被牽連致死的。薛紹下獄的時候,太平公主積極奔走營救,但武則天並沒有給她面子,任何動搖她統治的人,她寧可錯殺也絕不會放過。太平公主的丈夫就這樣成了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薛紹死了,太平公主的愛情也隨之而死了,她在二十五歲那年首度做了寡婦。

太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是武攸暨,武則天伯父武士讓的孫子。

在武則天心目中,武攸暨是女婿的不二人選。《新唐書·武攸暨傳》說武攸暨「沉謹和厚,於時無忤」,是個溫和可靠之人。武攸暨此時已有妻室,但武則天賜了一壺毒酒給他妻子,然後強行將他配給太平公主做丈夫。

武則天將太平公主下嫁於武攸暨,完全是出於政治聯姻的目的。兩個月後,武則天稱帝,改「唐」為「周」,封武氏子十四人為王,武攸暨被封為千乘郡王。

從此,那個安守深閨、專心相夫教子的太平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性情大變、開始熱衷於權力、沉湎於色慾的太平。

3.

《資治通鑒》:「太平公主沉敏多權略,武后以為類己,故於諸子中獨愛幸,頗得預密謀……」,這段說的是太平公主遇事沉穩機敏,富於權變,武則天覺得她很像自己,因而在眾多的子女中尤為寵愛她,經常讓她參與國家大事的籌備策劃,時間一久,太平公主也從母親身上學到了一些政治經驗,但礙於武則天的威嚴,她不敢拉幫結派,擴大自己的勢力。

神龍政變時,太平公主參與誅殺武則天男寵張昌宗張易之並擁立中宗有功,因此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地位崇高無比。

由此可以看出,武周向李唐的回歸太平公主也是出了一份力的。

根據高宗時代的制度規定,親王可獲封食邑最多不能超過一千戶;公主最多不能超過三百五十戶。而太平公主一家獲享的食邑至少達到了八千戶,可謂富甲天下。

據《舊唐書.公主傳》記載:「(太平公主)田園遍於近甸膏腴,而市易造作器物,吳、蜀、嶺南供送,相屬於路。綺疏寶帳,音樂輿乘,同於宮掖。侍兒披羅綺,常數百人,蒼頭監嫗,必盈千數。外州供狗馬玩好滋味,不可紀極。」 意思是長安城周圍的好地,都被太平公主佔有了。她的生活用品都是從外地給她送來的精品,從江南的絲綢到四川的錦繡,再到嶺南的珍異水果,給她輸送各地特產的人絡繹不絕,在道路上互相都可以看見。她的喫、穿、玩、用,都是按照宮裡的規格來的。連服侍她的人都穿著綺羅綢緞,這樣的侍女有好幾百個,一般的奴隸、老媽子達到數千人之多。

大文豪韓愈有詩曰:「公主當年欲佔春,故將臺榭壓城闉。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屬人。」太平公主當年想要佔盡春光,她修建的亭臺樓閣投下重重魅影,甚至把皇帝的宮闕都遮在了陰影之中。你想知道太平公主的花園到底走多遠纔是盡頭嗎?那你就往南看吧,從長安城一直走到終南山,都找不到一塊屬於別人的產業。

4.

既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又有雄厚的經濟基礎,還有聰明大腦的太平公主,吸引了很多朝廷大臣投靠在了她的門下,通過她的舉薦獲得了高官厚祿的人不計其數。

一些寒士和文人墨客也受到了太平公主的熱情接納,太平公主對他們慷慨解囊,仗義疏財,這些人因此對太平公主感恩戴德、感激涕零,到處傳播太平公主的美德,一時間太平公主「折節下士」的品德被廣為稱頌。

當時朝中有七位宰相,竟然有五位是出自太平公主門下,超過一半的文武大臣都依附於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在朝廷中建立了一個龐大的人脈關係網,她的勢力如日中天,國家的每項大政方針,睿宗都要和太平公主商議後再定奪。在上朝時,她總是和睿宗坐在一起說話,有時她沒有去上朝,睿宗還要派人到她家裡詢問她的看法和意見。每當宰相們奏事的時候,他總是要先問一句:「這件事和太平公主商議過嗎?」得到宰相們的肯定答覆後,他再問:「和三郎(李隆基)商議過嗎?」再得到大臣們的肯定答覆後,他纔敢拍板定奪。

朝廷自宰相以下官員的任命全在太平公主的一句話,想提拔誰就提拔誰,想降免誰就降免誰,太平公主做到了真正的無冕之王。

雖說大權在握,但太平公主用人還是有其長處的。宰相蕭至忠是太平公主一手提拔上來的,他追隨太平公主叛亂被李隆基所殺。十多年後一個叫源乾曜的中級官員因事面見李隆基,此後數月間此人被飛速提拔至宰相。朝廷眾人皆莫名驚詫,無法理解。李隆基跟他身邊最信任的高力士解釋了原因,竟然是因為這個人的言行舉止很像蕭至忠,並認為蕭至忠是一名賢臣,為他跟錯了人而惋惜。由此可見,太平公主用人還是自有一套的。

5.

太平公主後階段的私生活可謂糜爛不堪,從嫁給武攸暨開始,她就公然包養起男寵來,並同時和數名朝廷大臣保持不正當關係。

世家子弟張昌宗便是她男寵裡面最頂級的一個,生得面如蓮花,多才多藝,又會服侍人。時值武則天的男寵薛懷義剛死,太平公主便將他推薦給了武則天,武則天一見之下,自是欣喜異常。不久之後張昌宗又向武則天推薦了自己的弟弟張易之,兄弟倆一起做了武則天的男寵。

太平公主最有名的男寵有三個。第一個是胡僧惠範。這個人家財萬貫,做了很多違法犯紀的事情,但因為太平公主的撐腰,不僅當了寺院主持,還封了三品官。

第二個是宰相崔湜。崔湜是個有名的美男子,但此人品行很差,他最初是做了上官婉兒的男寵,獲得了高官厚祿之後便把自己的三個弟弟也介紹給了上官婉兒,兄弟四人一起伺候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又將他推薦給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對崔湜的服侍相當滿意,提拔他當了宰相,但他為了鞏固自己的權位,先後將自己的妻子和兩個女兒都送到了太子的身邊。

後來他因參與太平公主的謀反而被李隆基流放並最終被處死。

第三個是司禮丞高戩。據文獻記載,高戩是太平的心愛之人,但被張昌宗和張易之兩兄弟誣告流放了。二張是武則天晚年最寵愛的面首,仗著女皇的寵愛權傾朝野,無法無天,漸漸不把太平公主放在眼裡。

流放高戩就是二張對太平公主的一次警告,提醒她不要與他倆為敵,但太平公主豈是這麼容易屈服的人,她和李旦發動了神龍政變,殺死了這兩兄弟,替她的情人報了仇。

太平公主糜爛的私生活,與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及家族的影響不無關係。她的外祖母八九十歲的高齡還和二十多歲的賀蘭敏之通姦,賀蘭敏之還曾姦汙了未來的太子妃和太平公主身邊的婢女。她的母親武則天即服侍了她的爺爺李世民也服侍了她的父親李治。

此外,太平公主小的時候常常會到外祖母楊氏家裡去玩。她的表哥賀蘭敏之因為和楊氏私通,也常在楊氏家裡。據《舊唐書·賀蘭敏之傳》裏說,太平公主八歲前曾被表哥強暴。

從這點上說,太平公主幼年的經歷對她以後在對待男女關係上變得玩世不恭、喜歡玩弄男人有著深遠影響。

6.

太平公主和她的母親武則天一樣,血管裏流動著極不安分的血液。如果說第一段婚姻裏的太平公主還是個不諳世事、陶醉於愛情的閨閣女子的話,那麼從薛紹死了再嫁武攸暨開始,太平公主體內那顆對權力和色慾躁動的心就被深深的激發出來了,她徹底淪為了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政客。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她親眼看到母親作為一個女人,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她也想相仿母親,登頂權利巔峯。

然而正如黑格爾所言,歷史往往會發生驚人的重複,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劇面目出現,第二次則以鬧劇告終。

太平公主出生和成長的背景以及她的政治婚姻,註定了她一生都會處於政治漩渦中,成為一個熱衷於權力的女人。

唐隆元年,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毒死了中宗,準備效法武則天臨朝稱制。太平公主與李隆基聯手發動「唐隆政變」,殺死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清洗了韋氏一族,擁立李隆基的父親、太平公主的哥哥李旦為帝,李隆基因功被封為太子。

太平公主兩次出手保護了李唐王室的順利傳承,李唐王朝能夠綿延將近三百年,太平公主也是功不可沒的。

7.

太平公主一開始並沒有把李隆基放在眼裡,她認為李隆基只不過是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對她實現自己的政治願望不足為慮。

然而李隆基當了太子之後,慢慢顯露出了他的野心並開始反對外戚和各公主幹政的時候,她才發現這個毛頭小子並不是她想像的那樣聽話、易於掌控,反而是個有才幹有智慧有主見的人。

太平公主想換個軟弱無能的太子,便於她控制,實現自己長久專政的目的。

她在李隆基身邊安插了很多耳目,密切監視李隆基的一舉一動。

她讓自己的心腹到處散播「太子不是長子不應該立為太子」的謠言,以此來挑撥太子和皇長子之間的關係,甚至還在宰相們上朝的路上堵住他們,讓他們提議改立太子,遭到姚崇和宋璟的嚴辭拒絕。

隨後她又讓親信在李旦面前進饞言說最近會有人發動武力政變來離間父子之情,懵然不知的李旦還特意提醒大臣要注意嚴加防備。

姚崇看出了這個謠言散播者背後的目的,他提醒皇帝這些謠言是別有用心的人故意製造出來的,目的是引起皇帝對太子的懷疑,皇帝不應該輕信這些謠言。

太平公主的這些結黨營私、咄咄逼人的舉動日益加深了她和李隆基之間的矛盾,漸漸地兩人已成勢如水火狀。

懦弱無能的李旦無力擺平太子和太平公主之間的矛盾,他選擇傳位給太子,自己做太上皇,想以此徹底解決二人之間的爭權奪利。

開元元年,李旦禪位,李隆基繼位,廟號「玄宗」。

8.

太平公主眼見自己所有的努力都付諸東流,心有不甘,她暗中收買了宮女元氏,偷偷在李隆基的御膳裏下毒藥,想毒死李隆基,然而陰謀沒有得逞。

太平公主決定發動政變,推翻李隆基,她勾結了很多朝廷大臣,聯合御林軍,準備起事。但李隆基提前得知了這一陰謀,決定先發制人。

李隆基率領家兵三百餘人先殺了太平公主的朋黨,接著圍困了太平公主的府邸,射殺了太平公主的親信。

驚恐交加的太平公主逃到了南山寺,三日後返回府邸,但李隆基並不打算放過自己的姑姑,儘管李旦一再替太平公主求情,但他依然下詔賜死了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一生處處以母親武則天為榜樣,然而她既沒有武則天的殺伐果斷、剛毅狠辣,也缺乏武則天的運籌帷幄、心機謀略。簡而言之,當一個人的才能不足以撐起他的野心的時候,所走的路都會是彎路,只不過普通的人尚且有試錯的機會,而身處政治漩渦中心的太平公主卻是連這個機會都沒有了。

9.

太平公主也想像母親一樣登頂權力巔峯,君臨天下,可她忽略了幾點:

一,母親的皇位雖然得來不正,但她始終還是高宗李治的妻子、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的母親,中國的宗法和倫理制決定了她可以替丈夫和兒子守住江山,倘若傳位於兒子,那麼仍然是李唐天下,但太平公主就不同了,她雖然也是李氏宗親,但她是女兒,一旦她登上皇位,從這一脈皇位傳承下去,子嗣還是姓武,那麼李氏王朝就勢必會變成武氏王朝,那些對李唐王朝忠心耿耿的大臣們決不會同意大權旁落異姓,更何況還有個野心勃勃、精明能幹的李隆基在盯著那個寶座。

二,武則天為自己稱帝做了很充足的準備,她有豐富的從政經驗,她在正式登基前就有三十年的治理國家經驗,在這三十年裏,她一直在為自己沖向皇帝寶座而不懈努力,同時她也推動了帝國向前發展。而太平公主的參政經驗是從武周後期開始的,雖然她也參與了神龍政變和唐隆政變,並在睿宗時期以及和太子相爭時期積累了一定的政治鬥爭經驗,但在政治上卻毫無建樹,換而言之,武則天的長期參政,使得人們已經從心裡上認可她的統治了,而太平公主並沒有治理國家的經驗,因而得不到人們的認可。

三,太平公主只是籠絡了上層官僚,與中層和下層並無很深的聯繫,她擴充勢力的主要方式就是用錢收買,這使得絕大部分依附於她的人心術不正。一旦上層官僚倒臺,也就樹倒猢猻散了。

四,太平公主本人驕奢淫逸,揮霍無度,不得民心。武則天時期除了大興土木工程外,生活非常節儉,她為了節省布料,只穿有七個褶子的裙子,修龍門石窟的佛像更是捐出了自己的脂粉錢。

反觀太平公主,她的喫穿用度一切比照宮裡,窮奢極欲,甚至賣官鬻爵,以此來斂財,她的收入取之於民,但並未用之於民,當然得不到人民的擁戴了。

始於政變而終於政變,太平公主的政治大舞臺就此落下了帷幕。

在走過人生的五十個年輪之後,她的生命戛然而止了,猶如璀璨的煙花劃過長空,留下了一抹絢爛的色彩,然而煙花始終只能是煙花,縱然美麗了一時,卻對歷史的星空產生不了任何作用,一如太平公主本人,雖然對李唐王朝的順利傳承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對整個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卻並無貢獻,徒留一抹亮麗的色彩而已。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