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楊志確有其人的,不過很不光彩。他和岳飛都參與了靖康年間的對金作戰,但由於所屬部隊不同,所以不會見面的。

靖康元年(1126年)初,楊志在山西榆次隨种師中抗金,但中途卻逃走。《三朝北盟會編》:「翼日,賊遣重兵迎戰,招安巨寇楊志為選鋒,首不戰,由閑道徑歸」。楊志的臨陣脫逃導致了种師中的戰死。事後,朝廷對失律將佐處分甚嚴,但卻沒記載楊志下落。种師中的部隊,是大宋精銳西軍。

而岳飛曾三次從軍。宣和四年(1122年)冬,岳飛從軍,旋因其父岳和病故,回到家鄉守孝三年。宣和六年(1124年)冬,再次投軍,翌年駐地淪陷於金軍之手,戰敗還鄉。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第三次投軍。

岳飛所投部隊不是宋軍精銳,所以不可能與楊志打照面的。


路過不謝邀!

楊志當然是不可能得見過岳飛的!因為:

一,青面獸楊志只是《水滸傳》原作小說當中,虛構的一個人物形象而已。而岳飛則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個人物,岳飛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民族英雄!

二,按《水滸傳》原作小說的描述,青面獸楊志生活的年代是在北宋的送徽宗時期。而岳飛則是生活在南宋的宋高宗趙構時期。那麼從時間上來推測,楊志生活的年代距離岳飛活躍的年代至少相差約五十年左右。然後,歷史上的岳飛只活了大約39歲就被冤殺了!因此,楊志和岳飛二人之間是不可能有任何交集的。

三,真實歷史上的岳飛,曾經先後參與鎮壓過洞庭湖畔,諸如鐘相和楊幺等農民起義過的。而按《水滸傳》原作小說的描述,第一,青面獸楊志也參加了梁山泊農民起義軍,可以說正是岳飛、韓世忠等人鎮壓的對象的;第二,楊志在梁山好漢們班師回朝的過程當中,不幸染病不久之後楊志就去世了。第三,歷史上的宋江起義是被太守張叔夜給打敗的,而方臘則是被韓世忠給生擒活捉的。這跟岳飛完全沒有半毛錢的關係的!

此外,真實歷史上的楊家將,也完全沒有出現楊志這麼樣的一號人過的。因此說,青面獸楊志是不可能得見過岳飛過的!


呵呵,肯定沒見過!

楊志在小說里是北宋宣和年間的人物,楊業的後代。具體是幾代後人,小說里沒有交代。水滸傳里的楊志號稱青面獸,為武侯令公之後,武藝高強,是一個制使,因丟失花石岡而落魄街頭,又失手殺死了牛二被充軍到大明府,意外得到梁中書青睞而受重用,隨後又押運生辰綱去東京,半路上被劫,最後走投無路,逼上梁山!可以說,楊志的命運不好,處處倒霉。

岳飛是南宋高宗趙構朝廷的大將,一生精忠報國,一心收復河山。岳家軍也曾一度打敗金軍,戰績輝煌!但岳飛性格耿直,情商太低,屢屢犯下武將大忌,最後被處死!

歷史上,楊志這個人物是不存在的,而岳飛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且二人生活時空相差了幾十年,就算有楊志這個人,等岳飛出名的時候,楊志早死了。所以說,楊志不可能見過岳飛!


楊志如果是指《水滸傳》中的人物,這個問題也就無從談起了,必須是說歷史上的楊志——部分是水滸人物楊志的原型。

《三朝北盟會編》卷六有如下記載:

童貫至河間府,分雄州廣信軍為東西路。以种師道總東路兵,屯白溝;王稟將前軍;楊惟忠將左軍;种師中將右軍;王坪將後軍;趙明、楊志將選鋒軍。

《宋會要輯稿》第175冊記載:

遣童貫為陝西、河東、河北路宣撫使,勒兵十五萬巡邊。……种師道總東路之眾,屯白溝。王稟將前軍,楊惟忠將左軍,种師中將右軍,王坪將後軍,趙明、楊志將選鋒。

兩段文字大同小異,其中都提到楊志是『選鋒』或曰『選鋒軍』的指揮官,『選鋒』就是挑選精銳的士兵組成的突擊隊,通常作為先鋒使用,北宋神宗朝後有專門的『選鋒軍』,與前、右、中、左、後五軍並列,選鋒軍士卒驍勇,武器裝備精良,可以說是軍中主力。

楊志出身『招安巨寇』(《靖康小雅》),與《水滸傳》中的青面獸的人生軌跡有一點像,此時的楊志作為選鋒軍的主將,應該是擔任統制官職。

岳飛就是在這個時候應募從軍的(宣和四年,1122),招募岳飛的伯樂北宋末年大臣劉韐當時臨危擔任河北河東宣撫使的行軍參議官(《金佗稡編》卷四《鄂王行實編年》說是真定府路安撫使,但是這應該是2年後的事情),可以說是童貫的軍事參謀,岳飛應募成為的是所謂『敢戰士』。

[《中興四將圖》中的岳飛(左)]

敢戰士純顧名思義好像與選鋒軍差不多,那麼岳飛是不是成為了楊志的部下呢?

非常大的可能並非如此,這是因為實際上敢戰士與選鋒軍不同,不是正規軍,帶有鄉勇的色彩,所以雖然時間相近,但是比較大的概率楊志沒有見過岳飛。


水滸是小說和岳飛傳是評書,他們都取材於歷史,但不是真實的歷史。就像鐵齒銅牙紀曉嵐一樣,都是後人編的。兩個人不是一個時期的。


記得劉蘭芳講的岳飛傳,安道全是見過岳飛的。


見了就奇怪了


雖然沒見過但肯定聽說過,因為作者聽說過,所以細節上可以感覺他們可以見過,小說嘛,是一個時代文化的體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