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民众疑惑,为何台湾每年都会发生登革热,甚至在某几年还可能大爆发?(图片来源/台中市政府,此图为示意图)

台湾每年10月至11月是登革热高峰期,因全球暖化问题,台湾登革热的疫情先在2002年突破5000例,而后2014年,在高雄爆发了二战后最大的疫情,共有上万名报告病例;到了2015年高雄、台南两市疫情齐发,共超过42,000名病例,更重要的是,有209名病患死亡。

不少民众疑惑,为何台湾每年都会发生登革热,甚至在某几年还可能大爆发?对此,《关键战疫》一书作者,前卫生署副署长、阳明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教授张鸿仁表示,所有的传染病都有一个流行曲线图,讲白话就是,大概隔多久会大规模流行。

蚊媒疾病的特点是蚊子要带有病毒才会传染给人,但是母蚊的病毒通常不会直接留给下一代,所以新一代的蚊子要叮了血液中有病毒的人,才会开始制造病毒。那么病毒平常藏在哪里?答案是热带地区。人、病毒和蚊子形成了一个生态链,所以生生不息。

让有登革热病毒的人不被咬 就可以阻断流行链

台湾位于亚热带,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每年仍有1个月左右的明显冬季。由于斑蚊在16℃以下就不能繁殖,加上蚊子的平均寿命约只有两周,如果我们可以趁著冬天时,消灭带有病毒的蚊子,而且让有登革热病毒的人不被蚊子叮咬,就可以阻断流行链,这就是为什么南部地区的抗登革热大作战,常强调疫情一旦过冬就难以收拾。

他以近几周南部大雨、台风过境、夏天潮湿闷热等「条件」来看,「登革热」是可能流行的,好在,只要改善居家环境、不囤积积水容器、减少病媒蚊孳生、并做好消毒工作,就能达到预防效果。而传染病防治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赶在流行曲线之前,设法控制下来。防疫如同作战,要和时间赛跑,最完美的作战是跑在病毒前面,防患于未然,其次是防微杜渐,再其次则是收拾战场。

参与出版《关键战疫》一书的《大家健康》杂志总编辑叶雅馨表示,张鸿仁是台湾杰出的防疫专家,他在《关键战疫》书中解答许多国人对传染病的误解与正确的防疫知识,而防疫专家从寻找病毒来源,就像是福尔摩斯,一步步挖掘真相,因全球暖化,造成斑蚊大量孳生并北移,过去不太受到注意的病毒,三不五时就会跑出,「登革热」即是这样的病毒。

民众一定要有长期对抗「登革热」的心理准备,就如张鸿仁所言,「人与蚊子的战争还有得打!」。

更多信传媒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