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依然火爆。

上半年房企銷售仍呈增長態勢

6月已過,房企上半年銷售排行榜出爐,碧萬恆依然位居前三位,銷售金額及銷售面積累計破萬億,整體仍呈增長態勢。去年下半年開始,由於全國樓市的緊密調控政策,萬科開始大喊:活下去,深耕三四線的碧桂園也由於棚改貨幣化的退出開始不被看好,恆大造車開始轉型。但是2019年半年過去,這三位大佬不僅沒有後退,反而愈加強勁。在上半年政策有所放鬆,房企融資情況好轉的情況下,各地人才落戶政策頻出,剛需客羣加速入市,帶動整體行情回暖。

整體增速減緩

雖然整體仍然在增長,但是增速是在放緩的。2018年恆大的銷售額大約為5824億元,2019年上半年是2928億,和去年的一般基本持平,而碧桂園和萬科的增速還是可以的,但是增速也是放緩的。6月末萬科股東會上說道,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競爭愈加激烈,現在屬於一個強者恆強的時代了,碧萬恆穩居前三,幾乎沒有對手,反而那些小房企在不斷破產,前段時間的銀億集團不是申請破產了嘛。 房子依然有人買,不要幻想房價大跌

從房企上半年的業績完成率來看,基本大型房企的完成率基本都在50%左右,說明今年的行情還好,依然有大量的客羣在買房,所以對於那些天天喫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來說,不要成天盼著房企大跌,不可能的,現在全國經濟承壓,所以房地產作為穩定經濟的重要部分,是不容許出現劇烈波動的,仍然會穩為主。現在的情況下,有錢就可以買房,畢竟房子是你我的一塊心頭肉啊。

悟凈財經,分享有用的財經知識。碼字不易,歡迎大家點贊評論關注。


房地產企業半年的銷售收入可以超萬億,令人咋舌,這樣的業績,對企業和投資者似乎是極大的好消息。我卻對此深表憂慮。

世界上也許只有中國的房地產企業才能將銷售額做到超萬億。這個「光鮮」的背後,是各地房價的飛漲,普通老百姓無力購買,開發商大發其財。

實際上,房地產行業並沒有真正創造社會財富,除了少數一線城市,因有真正的市場剛需,房價還算站得住。大部分三、四線城市,空城泛濫,但是其房子居然是被賣出去了,只是沒有入住。大量的銀行、社會和個人資金被投入了沒有人居住的水泥森林。

其次,很多一、二線城市,房價相當於年收入的三四十倍,遠超國際水平。工作幾年的年輕人結婚要購房,很多要將雙方父母的大部分積蓄拿出來支付首期,新婚夫婦在父輩交了首期後,還要將每月收入很大部分月供。這樣的話,家庭不敢太多的消費,更不敢輕易換崗位,束縛了消費和創新。

因此,作為企業,萬科等無疑是優秀企業,但是,他們卓越的經營和超萬億的銷售額,對中國經濟,卻不是什麼好的現象。


借鑒克而瑞18年數據,可以發現,銷售額排行榜還是碧桂園、萬科、恆大三個項目,霸榜前三這三家和19年上半年數據沒有太大出入,三巨頭還是三巨頭。

1、碧桂園依託高周轉,迅速拿地,迅速開盤,搶佔市場,佈局很廣。產品偏剛需,走量,銷售額穩居榜首。不少迷弟開發企業紛紛效仿,也在走高速周轉的道路,但是不如碧桂園的底蘊深厚。即使碧桂園經驗十足,近幾年也因為高周轉出現了許多負面信息,沒少摔跤,只能說速度是一方面,質量也要有所保障啊。

2、萬科不多說了,早些年王石也是圈內網紅,如今已經退居場後了,企業經歷各種股權風波,現在還是很穩,希望以後越來越好吧。萬科很少來三四線城市,還是根植一線,相對來說管理和質量還是很穩定。

3、恆大地產早些年就開始像三四線城市蔓延,如今北上廣房子不走量,三四線城市也開始水漲船高,但是勝在走自己的風格,堅持精裝等路線,產品線開發的比較完善,發展還是比較穩健的。再說人家足球踢得好,偶爾也為國爭光。


1.主要是各地政府對一手房的限價政策不放鬆,出現了一二手倒掛現象,一手房新價格更便宜

2.稅費上的優惠,在便宜的基礎上,繳稅也少,只需要繳納1.5-3%的契稅

3.在整個大環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投資買房還是比較保值的,也算是固定資產。


不能停,一有風吹草動馬上死,越玩越大,成本直線上升看了怎麼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