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保全、醫療、運輸業最過勞 易造成心血管疾病、中風

台灣許多工作採責任制,讓員工不得不當「拚命三郎」,醫師指出,近年鑑定過勞比率節節升高,有醫師過去一年鑑定不到一件,近四年即累積卅多件案例。而過勞引起疾病以心血管、中風為最大宗,職業別以高科技業、保全業、醫療服務業、運輸業等採取責任制的高風險產業為主。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與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明玲說,過勞與工時有絕對關係。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所所長陳保中表示,過勞有急性期及長期認定,但過勞鑑定最難在於即使短工時,遇到壓力事件也算過勞,他就看過因工廠火災,負責工安人員承受不了高壓而自殺,「但高壓怎麼定義,其實也很難。」

「動腦不算是工作?」灰色地帶惹議

目前能被鑑定為過勞的案件,仍以超過法規工時為主,且通過機會高。吳明玲說,一位高科技產業工程師,某天深夜在辦公室內中風,倒下時電腦螢幕還在處理公文;經調閱資料,他發病前一個月,加班超過一百小時,前半年平均月加班時數也超過八十小時,每天幾乎睡不到六小時。

但陳保中坦言,許多行業並沒有打卡機制,要查司機是否工時太長,得靠行車紀錄器,客運司機則是看抓住方向盤的時間長短,與工作前準備多寡。此外,有時夜間長官傳訊息,雖不要求馬上做事,「但動腦不算是工作嗎?」灰色地帶很多。

陳保中說,一般過勞事件如果沒有爭議,鑑定速度算快,但常常是公司拿出打卡時數資料,家屬卻說個案早出晚歸,雙方說詞兜不攏,就可能要拖很久。例如他最近遇到較棘手的個案,就是山隆通運司機過勞事件。

山隆通運司機呂智偉去年三月在送貨途中腦出血倒下,送醫後於五月急救無效死亡,留給妻子最後一句話是:「貨怎麼辦?」身為隨車助理妻子認為,公司班表只有出車時間,但先生有「隱形」的理貨時間,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

該案尚在鑑定中,陳保中呼籲,平時要留存工作資料,資料愈客觀,愈能加快鑑定速度。吳明玲建議,過勞證明,最直接的是工時,與長官、同事間的對話紀錄、電子郵件寄發時間、上下班通勤時間等,都可當證明。

編輯推薦


為什麼不喝牛奶?營養師破解牛奶的7大迷思

肩膀僵硬是動脈硬化初期症狀!讓血管逆齡,你一定要懂的5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