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過血液

性接觸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

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傳播

您是否真的瞭解呢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我們這就一起去

深入瞭解它們吧

今天咱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講起:

切斷共同傳播途徑 預防三種傳染病

1

艾滋病、乙肝和丙肝的危害

——艾滋病的危害

有些人“談艾色變”,它可怕在哪呢?

完善的免疫力在人體和生活環境中各種各樣微生物之間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線,而“艾滋病”則像一枚火箭,精準地瞄準人體免疫力,一擊即中,免疫力被病毒摧毀,各種微生物乘虛而入,這就是艾滋病毒對健康的危害,使人體失去了對環境中微生物的抵禦能力,使人體健康岌岌可危。

——乙肝和丙肝的危害

這兩種傳染病主要損害人體的重要器官—肝臟。肝臟位於右季肋部,它柔軟、富含血液,被肋骨包繞着。

肝臟很內向,雖然你感受不到它在工作,但它卻是人體最熱鬧、最複雜的“化工廠”。它的功能複雜、繁多,能夠合成人體所需蛋白質、糖原等,分解吃進去的脂肪,排出氨等毒素。

而乙肝、丙肝病毒卻可以導致肝臟停工:人體所需的蛋白質不能被合成,造成肝腹水;脂肪不能消化,造成腹脹;氨毒素不能排除,造成肝性腦病。

人體一旦感染了乙肝、丙肝病毒,病毒會長期生活在肝臟中,破壞肝細胞,導致肝臟炎症、肝硬化、肝癌,最終導致肝臟功能喪失。

2

艾滋病、乙肝和丙肝的傳播途徑

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通過一定的方式進入新感染者的過程;傳染病主要的傳播途徑有:呼吸道傳播、消化道傳播、蟲媒傳播、血液傳播、性途徑傳播、母嬰垂直傳播等。

(1)艾滋病、乙肝和丙肝的第一傳播途徑是血液傳播。

血液傳播是指:輸血或血製品,以及含有病毒的血液經破損的皮膚、粘膜,也就是“傷口”,進行傳播。

生活中,注射、打針、手術、牙科、紋身、紋眼線、紋眉等會產生傷口、出血的操作都有可能傳播艾滋、乙肝和丙肝病毒。所以說,千萬不要去沒有衛生許可證和醫療資質的診所,做那些會產生傷口、出血的操作。

(2)第二個傳播途徑是“性途徑”。

這裏的性途徑特指無防護的異性性行爲和同性性行爲,同性性行爲包括男性和男性之間、女性和女性之間的性行爲。

這裏的“無防護”指的是沒有使用“安全套”等防護措施。有些“一夜情”就屬於這樣的高危行爲,兩個人在互相不瞭解身體健康狀況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爲。假如對方是艾滋病或乙肝、丙肝的攜帶者或患者,他的唾液、精液等體液是含有病毒的,通過粘膜等的密切接觸以及體液交換就極有可能感染病毒。

(3)第三個傳播途徑是“母嬰垂直傳播途徑”。

這是指患有艾滋病、乙肝或丙肝的母親,極有可能在懷孕時發生宮內感染,生產時發生產道感染,以及在哺乳的過程中,使嬰兒感染上與母親相同的疾病。

這就是爲什麼,艾滋病、乙肝或丙肝常會出現一家人多人患病的情況,很多人因此誤認爲艾滋病、乙肝、丙肝是遺傳病。事實上,這種現象應該叫“家族內的傳染”。

3

艾滋病、乙肝和丙肝不會傳播的途徑

1、艾滋病、乙肝和丙肝病毒不通過空氣、水或食物傳播,所以 咳嗽、吃飯、觸摸不會傳播。

2、含病毒的血液或體液接觸完整的皮膚是不會傳播的,所以公共設施和一般社交禮儀不會傳播艾滋病、乙肝和丙肝。

3、艾滋病、乙肝和丙肝病毒不會通過“蟲媒傳播”傳播。

只有足夠多的病毒一次性進入人體,纔會造成艾滋病、乙肝或丙肝病毒的感染,而艾滋病、乙丙肝病毒在這些昆蟲體內不能生存和繁殖,加上一隻蚊蟲能攜帶的病毒量極少,所以,蚊蟲叮咬是不會傳播艾滋病、乙肝和丙肝的。

4

正確預防艾滋病、乙肝和丙肝

現在我們已經明確了艾滋病、乙肝和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只要能切斷這些傳播途徑,就能有效預防疾病。

這三種傳染病傳播途徑中“血液”、“傷口”是常用的關鍵詞,因此,針對血液傳播的預防方法有:

1、不在非醫療場所做會產生傷口、出血的操作(紋眉、紋身、打耳洞等);

2、會產生傷口、出血的操作應使用一次性用品;

3、到正規醫療機構就醫;

4、正確使用安全套;這是與艾滋病、乙丙肝病毒傳播途徑中還有無防護的性行爲對應的預防方法;

5、母嬰阻斷技術的應用:懷孕後應及早到傳染病專科醫院診治;進行個性化的母嬰阻斷治療;阻斷成功率可達90%以上。

6、通過疫苗接種來防控疾病。但目前,艾滋病和丙肝沒有疫苗,只有乙肝可以通過接種乙肝疫苗來保護新生兒和高危人羣,成效顯著!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

可侵及許多臟器

以肺部結核感染最爲常見

若能及時診斷

並予合理治療

大多可獲臨牀痊癒

早診早治 遠離結核危害

1

肺結核的傳播

肺結核容易流行主要是因爲它的傳播方式爲:飛沫傳播。

肺結核是一種呼吸道傳播疾病。肺結核病人在咳嗽、打噴嚏和大聲說話的時候會噴出帶有結核菌的飛沫,這些飛沫可直接進入人體引起結核菌感染。

而且而且!結核菌的生存能力特別強,能在室溫和陰暗的環境下存活6-8個月,粘附在塵埃中,傳染給他人。

2

感染後易發病人羣

您可能已經知道,感染了結核菌的人不一定會發病。

據研究表明:個體在感染結核菌後發生結核病的可能性約爲10%!感染的結核菌毒力強、數量多並且身體抵抗力差的時候容易發生肺結核。

可老年人,兒童,營養不良者、重體力勞動的人、糖尿病人等,他們本身的抵抗力就不高,如果和肺結核病人密切接觸,就容易發展成結核病。

3

主要症狀

咳嗽、咳痰大於兩週或者痰中帶血是肺結核的主要症狀,當出現這些症狀時,就要引起警惕,懷疑是否得了肺結核。

疑似肺結核或者確診肺結核患者需要及時到本地區的結核病防治所或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進行檢查和治療。

4

國家惠民政策

到結核病防治所或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的患者,第一次看病時的胸片檢查、痰結核菌檢查是免費的;確診活動性肺結核後的抗結核藥物治療和整個過程中的胸片檢查、痰結核菌檢查及肝腎功能檢查也是免費的。

5

預防要點

1、嬰兒及時接種卡介苗

卡介苗是預防結核病的一種疫苗,剛出生的嬰兒接種的第一針疫苗就是卡介苗。這可以有效地減少兒童結核病,特別是結核性腦膜炎、血行播散性肺結核的發生。

2、患者家屬及時檢查

作爲患者的家屬也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做胸部的X線檢查,因爲家屬接觸患者的機會多,受感染髮病的概率高。即使檢查結果正常,也要時刻保持警惕一旦出現咳嗽、咳痰,痰中帶血等可疑症狀,要及時就醫。

3、高危人羣預防性抗結核治療

預防性抗結核治療也是預防結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對已感染結核菌但沒有發生結核病,且近期發病風險較大的人(如受結核菌感染的兒童、青少年、艾滋病及糖尿病患者等),需進行預防性抗結核藥物治療,可以減少菌量,防止或減少已感染結核菌者發生結核病的機會。 研究表明,預防性抗結核治療的保護率可以達到75%。

4、勤開窗多通風,隨地吐痰是陋習

經常開窗通風不但可以使室內空氣清新,還可以清除掉含有結核菌的飛沫微粒;有傳染性結核病的患者痰中含有大量的結核菌,因此,結核患者要改掉隨地吐痰的陋習,這也是防止肺結核傳播的一種手段。有痰的時候可以吐到紙巾中,然後丟入垃圾箱。

5、結核病人更應該遠離菸草

首先吸菸會導致肺部抵抗力下降,降低對結核菌的防禦能力,跟不吸菸的人相比更易於感染結核病。吸菸的人常伴有咳嗽、咳痰很容易掩蓋肺結核的症狀,而患者吸菸會影響肺結核病的治療效果。有戒菸意願請諮詢公共衛生熱線12320。

得了肺結核

如果不及時治療

不僅會危害人體健康

而且影響生活、工作

甚至危及生命

下面咱就一起看看

如何規範治療肺結核

規範治療肺結核 科學防護保健康

1

在哪裏治療?

首先了解一下肺結核應該在哪裏治療吧!

肺結核患者應在所在地結核病定點醫院或結核病防治所接受規範檢查和治療。在結核病定點醫院可享受醫療保險的報銷政策。在結核病防治所可享受政府的免費政策。

國家主要免費政策包括以下內容:

1、爲所有結核病防治所門診的初診患者免費提供X線胸片檢查。

2、如果胸片異常,或有咳嗽、咳痰超過2周,有咯血的肺結核可疑症狀者,免費提供痰塗片及痰培養檢查。

3、爲登記的肺結核患者在治療期間免費提供X線胸片、痰塗片、痰培養及肝腎功能檢查並免費提供標準方案中的抗結核藥物。

2

規律治療

得了肺結核並不可怕,只要按醫生的要求服藥,堅持治療至少6~8個月,大部分患者可以治癒。

在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下降、皮膚瘙癢等情況,一旦出現不適症狀,需立即到醫院就診,在結核病專科醫生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

不規律治療?有危害!

治療時間長,需要18~24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治療費用高,是一般肺結核的十倍以上!治癒率低,甚至導致死亡!耐藥肺結核如果傳染給其他人,被感染者一旦發病也是耐藥肺結核!

肺結核的科學防護方法:肺結核病人使勁咳嗽、咳痰、打噴嚏,或者大聲說話的時候,會把帶有結核菌的飛沫播散到空氣中,這些飛沫被周圍人羣吸入,會造成感染。

那麼,肺結核患者如何避免傳染他人呢?

3

應該如何避免被傳染呢?

1、接種疫苗

這是一個預防疾病的很有利的武器,我們國家的政策是在新生兒時免費接種卡介苗,這可以有效預防兒童重症結核病的發生,但仍不能完全避免被傳染。

2、開窗通風

房間要經常開窗通風,尤其是人員密集的場所,比如教室、集體宿舍等。

3、佩戴醫用防護口罩

當要進入較高危險場所時,比如醫院、結核科門診,建議佩戴醫用防護口罩。

4、提高機體免疫力

不是每個人都一定發病的哦!被感染者一生髮生結核病的機率爲10%。

發病與否與機體的免疫力密切相關,當我們的免疫力足夠強大,就不會發病。所以,要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做到飲食均衡,勞逸結合,保證足夠的睡眠,保持愉悅的心情,增強自身免疫力。

一旦患有影響免疫力的疾病,一定要定期篩查結核病。

就爲大家分享到這裏啦

爲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大家多多關注哦

來源: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及釋義66條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