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陸寒

  人們總能在一些書中找到自己青春的痕跡。那本享譽世界的《麥田裏的守望者》就是其中之一。

  “真正讓我喜歡到骨子裏的書,是那種你讀了後,希望它的作者是你的最好的朋友,隨便你什麼時候想,都可以打電話給他。可惜這樣的書並不多。”

  這是塞林格寫在《麥田裏的守望者》中的一句話。但現實是,當這個世界給塞林格打電話時,他常常選擇掛斷。

  如果還在世,他今年就整整100歲了。

  美國作家塞林格一直是個傳說。僅憑一部長篇小說《麥田裏的守望者》就奠定了其文壇地位,隨後他出版了《九故事》《弗蘭妮與祖伊》《擡高房樑,木匠們》三部書。

  在名聲正盛時,他卻選擇避世隱居,就像《麥田裏的守望者》裏所寫,“等我掙到錢就造一座小屋,一輩子住在裏面。我要把小屋造在樹林旁邊而不是樹林裏面,因爲我希望屋裏一天到晚都能看見充足的陽光。”1965年開始,塞林格拒絕發表作品,拒絕媒體採訪,試圖從公衆視野裏消失。他搬離大城市,在新罕布爾州的山頂建了一座小屋,周圍豎起鐵絲網。直到2010年去世。

  像世間許多故事一樣,隱居讓人們對隱居者更好奇了。

  圖爲塞林格隱居時期照片

  陸續有人出版塞林格的傳記,拍關於他的紀錄片,曝光他的戀情和生活的細節,這些人中包括他的女兒。隱居的塞林格爲捍衛隱私,還打過幾次官司。

  “不再發表作品的45年裏,他一直在寫作,每天都在寫作。”

  “離羣索居是他唯一可以生活的方式,對他來說,住在城市裏才需要勇氣。參加名流的雞尾酒會、打打牌不是他想過的生活。”

  “對於出名這件事,他大概只享受了一天,甚至可能還會後悔曾經享受過這一天。”

  “他不喜歡任何關於自己的傳記和電影,很多充滿了完全不對的謊言,我父親一直在忍受這些謊言。”

  這可能是中國讀者距離真實的塞林格最近的一次。最近,塞林格作品集國內獨家出版方譯林出版社邀請了塞林格之子、塞林格基金會負責人馬特·塞林格訪華。在北京、上海、蘇州、南京、成都這五座城市的的大學、書店裏,馬特與中國的作家、學者、記者們談論起了塞林格,談起了路過許多人青春的“麥田守望者”。

  1951年,塞林格《麥田裏的守望者》出版,一個因爲四門功課不及格而輟學的16歲少年霍爾頓,闖進了讀者的世界。他不接受世界的規則,對“好好讀書是爲了出人頭地,以便將來買輛卡迪拉克”嗤之以鼻,霍爾頓戴着一頂紅色獵人帽,在最繁華的紐約城裏遊蕩了一天兩夜。他嘗試成年卻又對成人世界的虛僞恨得咬牙切齒,那裏有一口氣講五十來個粗俗笑話的傑出校友、道貌岸然的名校畢業生、不在意學生情感表達的寫作老師……霍爾頓是流行文化中著名的反英雄形象,他的孤獨安慰了衆多與他一樣孤獨的青年讀者。

  圖爲塞林格之子 馬特·塞林格

  一面是殘酷青春,一面是陽光明媚。在塞林格的作品中,總會出現一些天真的孩子。“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我呢,就站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馬特眼中的父親,是“和霍爾頓一樣,一個想保護童真的人。”

  “在他的人生中,一直在困擾要不要繼續發表作品。”馬特說,塞林格熱愛寫作,認爲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是神聖而偉大的。但發表作品會對他的寫作造成幹擾,塞林格甚至認爲以匿名的方式發表作品可能還會好一些。最終,塞林格選擇在過世後讓自己的親人整理出版自己的作品。

  圖片自百度百科

  不發表作品的幾十年裏,塞林格留下了大量遺稿,“我花了十年時間來整理這些遺稿,可能再花十年也整理不完。”馬特說,在塞林格的遺稿裏,還會有《麥田裏的守望者》中那樣最好的兄妹之情,塞林格寫作的主題沒有變,霍爾頓和菲比也還會出現。對於具體內容馬特沒有過多透露,他希望能更好地保存讀者的閱讀體驗。“我會以最快的速度將他的作品出版。”

  一部“麥田”,讓塞林格與無數人的青春產生關聯,“麥田”在你徘徊要不要給心上人打電話時出現,在你看到孩子天真的眼神時出現,在拒絕虛僞的浮華時出現,也在追求純粹的精神生活時出現。

  當人們懷念起青春,並試圖給作家打電話時,也許塞林格說的那句話就是他掛斷電話的理由——

  “我就在我的作品裏。”

  來源:全媒體總編室

  責編:王子墨

  編輯:常瑩 吳亞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