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最近看到汪老師做了一期節目叫『事實需要信源、觀點需要論據』,其中談到了『能夠區分觀點和事實』的重要性,深以為然。當然這裡不會再涉及汪老師節目的內容。

在寫作本文之前,我做了一個關於』您是否能區分事實與觀點』的調查問卷。截止到目前,收集到42份答案。

『能夠區分觀點和事實,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科學素養,對嗎?』這個問題獲得了31票的贊成,佔到74%。

『能夠區分觀點和事實,是否很重要?』這一問題,認為非常重要和重要的合計37票,達到了88%。

這反應了受試者大多能認識到』區分事實與觀點』的重要性。但是能認識到這一重要性,是否能有意識的,在平時去分辨觀點和事實呢?認為自己經常會的有13票,佔31%;認為自己只會對特別的,相反的觀點有意識的加以區分的有20票,佔48%;一般不會有意識區分的獲得了9票,佔21%。

從投票結果可以看出有79%的人認為自己並不能隨時保持警惕。當觀點與自己的相符合時,就會順利的接受和採納。這也是因為』難得理性』中所說的『人人都是認知的吝嗇鬼』。以及』道德的滋味』中所謂的』直覺在前,推理在後』,如果直覺沒有告訴你有什麼不對,那麼就很難啟動思維,不觸發警報,警衛們都在度假狀態。

二 區分事實和解釋

讓我們先來聽聽《思考的藝術 第四章 做一個批判者:進行重要區分》中關於「區分事實和解釋」的一段內容:

事實就是確定知道一些事情,是客觀證實或已被驗證的事情。而解釋則是對意義或重要性的說明。事實和解釋常相互交叉,以致我們很難判斷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解釋。下面是事實與解釋相互交叉的例子:

貧窮會引發犯罪?根據詹姆斯·威爾遜和理查德·赫恩斯坦的觀點:「20世紀60年代,舊金山的某個街區收入最低,失業率最高,年收入低於4000美元的家庭比例最高,教育成就最低,肺結核發病率最高,不合標準住房的比列最高….這個街區就是唐人街。然而,在1965年,整個加利福尼亞州只有5個中國人犯罪入獄。」(這一段呈現了他人研究中的事實)

「曼徹斯特的洛克思伯里街道是貧民區,黑人居多,緊鄰著白人居多、貧窮的南波士頓。兩個地區都擁有同樣比例的單親家庭和同樣人口比例的公租房。然而,黑人地區的洛克思博里街道,其暴力犯罪率是南波士頓的4倍。如果貧窮會引發犯罪,人們可以預期其他兩個地方的數據應該近乎相等。(前4句話是事實陳述,最後一句話是作者的解釋。)

「不,可能是另一個原因:犯罪引發貧窮。一個地方的犯罪率越高,就越不可能激發人們從商。商家必須高架兜售商品給消費者,以抵消被偷盜或高額保險費用所損失的利潤。房主、公寓居住者和商人支付提高後的擔保費用,以抵抗一直存在的偷盜威脅或暴力犯罪。這樣貧窮就產生了。「(爭端是作者對前一段提出實施的解釋。)

不能區分事實和解釋是很危險的,你會留心那些不確定、理應被質疑以及與其他觀點相反的觀點。如果混淆事實和解釋的習慣很嚴重,你就很難具有批判性意識。

作者在書中還要我們注意另外幾點:區分人物和觀點,因為就算一個瘋子有時也會有好想法,即便是天才也會犯錯,這點在』難得理性』有充分的說明;區分審美和判斷,人們可以表達個人喜好而不為其辯護。但是做出的判斷,有義務提供證據;區分事實和解釋;區分字面意思和反語,因為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從字面上理解的;區分表達方式和表達效果,因為觀點表達的方式可以影響人們的反應;區分語言和現實,很多詞有多種含義,在使用中會造成困惑,正如在』道德的滋味』的第二集中必需對理性這一詞的使用加以解釋。

四 你有權進行批判性思維

同時作者告誡我們,作為一個批判性的思考者,當信息是用來說服他人時,批判性評價就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最為必要的。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的觀點或視角被看作比其他人都優秀或英明時,就需要進行批判性評價。

你要牢記:無論何時何人提出一個問題真相的觀點,或者一項行動的至理名言,即無論何時何人提出評判,你不僅有權力,而且有責任去判斷該觀點是否有證據支持。想要做一名細心的思考者,你必須做到這些。

如果看過』道德的滋味』第三集,那麼你現在可以聽出作者這樣的言論充滿了個人主義。而如果您聽到的是』你是什麼人,有什麼資格質疑他』,那麼你也會很快分辨出,這是一種基於集體主義的道德指責。

同樣是』道德的滋味』第三集中,有這樣一個案例』愛斯基摩人普遍存在殺女嬰,所以,愛斯基摩人不喜歡女嬰。』前一句是對事實的描述,而後一句是對這一事實的解釋。而人們會不加區分的使用事實和解釋,你會聽到』愛斯基摩人不喜歡女嬰,這是事實。』而我認為,這裡應該加上』我認為』三個字代替』事實』二字將更為恰當,這樣表述成『我認為愛斯基摩人不喜歡女嬰』。請注意剛才所說的,『人們可以表達個人喜好而不為其辯護。』,無論是否存在殺女嬰的現象,愛斯基摩人都可以說自己是喜歡女嬰的,這屬於個人喜好。而愛斯基摩人殺女嬰也可以用生存壓力來進行合理的解釋。

五 經常使用的觀點不是事實

當觀點被經常使用,我們就會誤以為它是一種事實。對於我們來說『天圓地方』,』萬物由五行所構成』,以及』世界萬物都有陰陽』這些都是古人認識世界的觀點,而非事實。可是在古人看來這些就是事實而非觀點,就是一種客觀事實的描述。如果你表示疑惑,那麼你將會被認為是無知的

傅斯年在他的《歷史語言研究所之工作旨趣》中說:「能直接研究材料,便進步;凡間接的研究前人所研究或前人所創造之系統,而不繁豐細密的參照所包含的事實,便退步。」

我想傅先生的意思是要重視對事實的研究,事實就如地基,觀點就如上面建立的樓房。一樓是二樓的基礎,二樓是三樓的基礎。事實與觀點之所以難以區分,是因為我們認為腳下的就是基礎,而沒有看到其實我們處於高層,離開地基很遠。

當前社會還是有很多人在鑽古人的舊紙堆,研究前人所研究或前人所創造的系統,甚至不加辨別的把前人所記錄的故事當作真實發生的事件。我發現現在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現在人無法找到古人所謂的經絡,但是針灸,艾灸等治療,養生項目處處可見。我們難道不應該問一聲,經絡理論的事實依據在哪裡嗎?為什麼古人能看到的事實,反而裝備了先進科技的現代人卻看不到了呢?很多人還像奴隸一樣跪在國王面前,大聲讚美著國王的新衣,而怒斥那些敢於揭露皇帝沒穿衣服的人為『瞎子』。

我想到在我』1000集』特殊節目中提到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我在《科學史評話》第31集中聽來的。各位聽眾認為以下這句話是事實還是觀點呢?』太陽的核心溫度大概是1000萬度左右。』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我們再來聽一下這個故事:

有一次費米問李政道,你知道不知道太陽的核心溫度是多少?李政道說,知道,大概是1000萬度左右。費米就問,你怎麼知道的?李回答,大家都這麼說,應該沒有錯。費米又問,你自己核算過嗎?李回答,有兩個關聯方程比較複雜。費米立刻就問,你怎麼知道計算的答案就是正確的呢?你不能依靠別人的計算結果亞。必須自己算一遍。於是,師徒倆就開始動手計算,經過一個多小時後,把結果算出來了,太陽的核心溫度是1000萬度左右。

自然作為我們普通人無法對太陽溫度做出檢驗,但是,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對所謂的事實加以區分。如果你分辨不出是否是事實,那麼嘗試在句子的開頭,加上』我認為』這三個字,是否也很通順。如果通順,那麼你可以認為這是一種觀點。當然要有度的使用,不然你會很累,很累。因為,文化幾乎就是觀念的集合。但是,你不必對路上的每一朵花都仔細觀察,不然你就達不到終點了。你只要明白事實和觀點需要加以區分就可以了。

我已經很多次的提到了《思考的藝術》這本書了。如果時間是一種資源的話,那麼您可以選擇把它投入到學習中,或者選擇投入到刷微博和朋友圈。如果您已經長時間沒有認真的看一本書,那麼,我推薦您可以選擇這本關於批判性思維的書籍,來好好看一看。

最後,和各位分享我現在的一個做法,就是把書中的觀點和例子都標註出來。

2018-11-3 晨

更多內容,請關注本公眾號『健心不艱辛』的內容。

1 主要原創文章請點擊』特別節目』菜單查看。

2 對』理性思維』感興趣的朋友,請輸入關鍵字『難得理性』。對認知感興趣的朋友,輸入關鍵字『難得理性』;對道德感興趣的朋友,請輸入『道德的滋味』。

3 調查問卷,請輸入『調查問卷1『,『調查問卷2』。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