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俠好!喜歡關注金庸小說的讀者一定聽說過這麼一句話,“金庸小說年代越遠,武功越高,年代越近,武功越低”,這就是著名的金庸小說武學退化論,這種說法,大概早在十幾年前盛行論武的時候就有了,至於是誰提出來的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就是那些說“一陽指在天龍八部是二流,到了雙鵰成絕頂”的人提出的,其實這根本就是謬論,要照這麼說,那朱長嶺的一陽指在倚天連二流都算不上,豈不是證明倚天強於天龍?就拿天龍時期到倚天時期來看,武學真的在退步嗎?這期咱們就分析下這個話題。

  討論這個話題,不能用“擡槓”的態度來找一些小細節論證,比如有的讀者說嶽老三嘯聲震徹山谷,楊過嘯聲也是震徹山谷,所以嶽老三內力等於楊過;蕭峯在聚賢莊仰天長嘯震不死一個人,謝遜仰天長嘯震暈幾十位,所以謝遜內力高於蕭峯;鳩摩智推不開千斤巨石,張無忌能撼動數萬斤巨石,所以張無忌遠超鳩摩智;這些推論都屬於“擡槓”,作者用同樣旁白描述不同級別的人物,不代表他們的實力就是一樣的,旁白只是一種形容,總不能對每一個人都用不同的詞語描述,那樣誰能寫出小說來?

  要論武就要拋開主觀意識,從多個方面來客觀的論證。就拿蕭峯、郭靖和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來說,支持武學退化論的少數人,就非說蕭峯降龍強於郭靖和洪七公,叫他們拿證據,他們完全拿不出,只靠自己的邏輯下定義。其實這三人的降龍威力是一樣的,只是催動的方法不同,蕭峯是靠少林佛家內力催動,郭靖是靠全真內功催動,洪七公是靠純外功催動。這三人如果同在巔峯時期,功力根本沒有高下,同屬絕頂高手行列,根本不存在武學退化。

  論證武功的另一個方面是輕功,在金庸武學體系,長途跋涉需要及高深的內力。天龍中蕭峯和蕭遠山可以追逐幾十裏,雙鵰中五絕之間也可以追逐幾十裏,倚天中張無忌和韋一笑去支援武當山,也可以連行幾十裏。這些人當中,除了韋一笑憑藉個人天賦,其他人都是靠高深內力來使用輕功,他們的內力也在同一個級別,不存在蕭峯>郭靖、楊過>張無忌。如此來說,每個時期的絕頂高手都是同一級別,這也能推翻武學退化論的說法。

  還有,就拿天龍、雙鵰、倚天中超絕頂的三個人物來說,掃地僧、王重陽、張三豐也是一個水平,王重陽只是死的過早,以至於表現不如另外兩者,如果按功齡來算,他們沒區別。

  綜上所述,從絕頂武功和絕頂高手來看,武學沒有退化論,退化論根本就是不對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