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全方位迅速發展,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中國高鐵和中國汽車即是經典案例。然而,中國高鐵和汽車是兩個不同的發展程度,高鐵技術從模仿到領先世界,而國產汽車依然落後德國、日本等汽車強國。說到汽車,不得不說汽車發動機技術,發展了幾十年,爲什麼國產發動機還是不如日系發動機?

  日系汽車在二戰以後迅速發展起來,發動機技術也從模仿到自主創新的過程,代表車企是豐田、馬自達和本田、斯巴魯等品牌。國產發動機代表是奇瑞、吉利、長安等國產品牌。

  雖然國產發動機真正快速發展階段是上世紀90年代以後,至目前爲止,也不過二、三十年時間,與日系豐田、本田等企業的發動機研發相差40多年時間,差距不是一般大。

  因此說,“研發了那麼多年,爲什麼國產發動機還是不如日系發動機?”這就是一個僞例題。評心而論,日系發動機無論從技術積累,還是汽車文化、工業基礎,哪一方面不比國產汽車強?國產發動機與日系發動機,恰如小孩與成年人的關係。

  國產奇瑞第三代1.6TDTI發動機、長安“藍鯨”2.0T發動機、吉利2.0T發動機(來自沃爾沃技術支持)雖然屬於國產發動機的佼佼者,但是相比豐田、本田等發動機,在穩定性、燃油效率、耐用性方面依然達不到同一個水平線。

  歸根結底,其實是基礎工業差距,例如發動機的耐用性,來自的鋼材料金屬、合金比例、稀有金屬混合製造;發動機氣缸套和活塞的匹配度,零件的公差數值都關乎發動機的功率輸出、穩定性輸出。

  這就是爲什麼同爲1.5T發動機,國產發動機油耗比日系發動機高,功率卻比日系發動機低的原因了。細想一翻,有時候,差距不是一天兩天能填平的事兒。雖然目前中國是汽車製造、消費大國,但不是汽車技術製造強國。

  總結

  國產發動機技術不如日系發動機是事實,作爲國人無需自卑,也無需氣餒,國產發動機在進步,奇瑞、長安、吉利等國產發動機迅速發展,未來逐漸拉近或超越日系發動機並非不無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