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鼓樓腳下,是那條洗不盡鉛華的煙袋斜街。兜兜轉轉之間,最愛的後海就在眼前。那無數個燦爛的午後與迷亂的夜晚,我們在這裡。

  在後海,一切都模糊的是時間與空間。若許我一個寬厚的胸懷,容我給你六個去那裡的理由。

  喝

  在後海,喝什麼並不重要,喝的是風景,更是心情。

  「左岸」有令人沉溺的大沙發,午後,捧上一杯紅果茶,坐在有陽光的窗下,整個人陷在沙發裏,可以很舒展,很放鬆。

  坐在「衚衕定意」的屋內,透過重重的木製窗欞,你甚至可以一眼望到街上去。望窗外紅塵如煙,眼前是鮮艷的玫瑰茄,是不是便擁有了整個幸福?

  月色如鉤,幾個老友坐在「後海」屋外的湖邊,聽不遠處船上的笙簫,明明暗暗的是漂在水上的荷燈。「叮」地一聲,幾支「小青島」撞在一處,祝福也好,調笑也罷,哪怕只是吹吹風,也要和你們在一起。推開「蓮花」的門,將手中的一束荔枝,兩捧櫻桃遞過去,「幫我洗好拿到樓上來吧!」像是回到自己的家……

  點一杯隨隨便便的茶,陽光暖洋洋的透過窗戶打在身上,出世與入世也許就隔著這一層,淡淡飛升的霧氣裏,時間滑過。在白楓,你有沒有留意那個衛生間?小小的空間裏香氣撲鼻,倒像是花房一樣。苦咖啡、冰啤酒、jack&&coke、malibu……像我們所鐘意的細節一樣,摻在一起纔是後海的味道。

  喫

  無論什剎海記憶多少文明,「喫」是不曾讓人忘卻的,它在沿水街頭,在小巷深處。

  燕京八景之一「銀錠觀山」——百年老號「烤肉季」。想道光年間「荷花市場」擺攤賣烤羊肉的老季:面一汪碧水,眺西山婆娑,如今的人,便更惜這一口爽爽的燒烤美喫。

  羊房衚衕11號,各色的官府菜館——厲家菜。少了老北京人的熱情,多了一條「嚴規」——不讓點菜,做什麼就喫什麼。無論你是多大名人,比爾·蓋茨、拳王阿里,還是國家元首,一律不買賬。西海岸邊的魚生、茶道、船餐,讓食與樂完美調和,便難怪都市人蜂擁而至了;小橋流水,江南人家,一碗清羹,一匙雅味,什剎海的「孔乙己」多乎哉?不多矣。還有那些藏匿在衚衕中的小喫,隨處散發的爆肚、鹵煮味道,流竄著誘人的豆汁酸……

  遊

  坐上人力三輪車,由前海西街郭沫若故居出發,順前海北沿過銀錠橋登鼓樓。然後再乘車過鴉兒衚衕到銀錠橋墩。大小金絲套、大翔鳳、小翔鳳、後海夾道……

  18條衚衕蜿蜒曲折:看醇親王府,過恭王府花園,不遠處便是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故居,郭沫若等文人豪客也曾在什剎海河畔生活。如果能穿越時光隧道,或許也能在荷花泡子上與楊沫女士擦肩而過,說不準就在會賢堂,與蔡鍔、小鳳仙共進晚餐,或許還能趕上畫家衛天霖的婚禮呢!

  趣

  百年老街、街端巷尾依舊固執地釋放著老北京的市井味道。

  煙袋斜街,那條斜刺刺橫在鼓樓腳下的百年老街,又有多少老北京的韻味蘊含其中。去星瑤製衣工作室量一件中式小褂兒,在小古董店淘兩樣小玩意兒,到鑫園浴池搓搓背,去老理髮館刮個臉;隨意落坐街頭,不經意間聽兩聲小販的吆喝或是京腔京韻的寒暄;或撇一眼穿對襟兒襖、挽髮髻的老太;觀一眼「娘兒們」訓娃,洗衣、做飯、裊裊炊煙升起;在時尚與民俗相融合的酒吧閣樓裏偷閑坐坐,叫一杯冰卡,或鑽入一旁的飾品小店,選一枝發簪……

  賞

  曾有人把什剎海的景緻同「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相媲美。據說,當年什剎海水清可見底,不會搖櫓的人生怕被「海底」的水草纏住。這裡的橋也是美極了的。什剎海上橋很多,以銀錠橋和萬寧橋最有名。銀錠觀山,站立橋上,北望後海水天一色,遠眺西山羣峯如黛。鼓樓南側的萬寧橋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橋。它是什剎海水域由湖變河的閘口,是皇城水域和平民水域的分界線。萬寧橋與天橋相呼應,形成了京城的中軸線。春日,它有著江南水鄉溫婉的性格,嚴冬,它懷著北國風光冰雪覆蓋的壯烈。

  亭臺樓閣,朱門青瓦,掩不住的達官顯貴的氣勢,吸引了多少中國韻的文人墨客。

  讓人看不夠、想不透。

  情

  不知這裡曾給多少代人留下美好的時光:在冰車上滑過的童年時光,在水面上搖蕩雙漿的少年歲月,在垂柳下相擁的青春片段,在林蔭道上漫步的平常日子。輕垂的竹簾、鏤空的雕花、老照片、大茶壺、街頭的寒暄與叫賣……記憶的點點滴滴詮釋著一個完整的什剎海情節,讓人舍不下,丟不掉。

  相關鏈接

  什剎海名人·名地

  廣化寺:清朝的京師圖書館,魯迅先生曾在此任職。

  醇親王府:清初的明珠花園,後明珠之子納蘭性德在此居住。清末,慈禧將

  此花園賜給了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解放後,宋慶齡在其西花園工作、生活了18年。恭王府花園:前海西街,是乾隆寵臣和坤的私宅,後由慈禧賜給了恭親王奕訁斤並因此得名。

  梅蘭芳故居:在什剎海西北隅護國寺街9號,梅先生在此度過了他生命中的最後10年。

  郭沫若紀念館:前海西街18號,郭沫若先生最後的14年在此居住。

  會賢堂:民國時代最豪華的飯莊,蔡鍔和小鳳仙曾在此相會,畫家衛天霖的婚禮亦在此舉行。畫家吳冠中先生在此居住了近30年。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