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1949年4月29日,56歲)

飲茶粵海未能忘,

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

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

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

觀魚勝過富春江。

【注釋】

粵海:這裡指廣州。索句:索求詩篇。渝州:指重慶市。葉正黃:代指秋天。舊國:古代稱都城為國,「舊國」就是指北京,當時還未宣佈北京為新中國的首都。落花時節:指落花繽紛春末夏初的時候。華章:華美的文章。對好作品的一種美稱。腸斷:指健康受損。風物:風光景物,這裡指種種客觀事物。長宜:最適當的。放眼:放開眼界,這裡勸詩人眼光要遠大。量:打量,觀察。

【寫作背景】

柳亞子先生(1887-1958年)原名慰高,字安如,崇拜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以亞洲的盧梭自居,便改字為亞盧,後改為亞子。他是江蘇省吳江縣人,出身書香門第。早年受康梁影響,1906年參加同盟會,曾擔任過孫中山的祕書長,是1909年成立的清末著名文學社團「南社」的發起人之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表示同情和支持。解放戰爭時期避居香港進行反蔣活動。新中國成立後,曾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和全國人大常務委員。1958年6月21日在北京病逝。他一生致力於詩詞創作,有《磨劍室詩集、詞集、文集》及《柳亞子詩詞選》出版。

1949年春,解放戰爭即將在全國範圍內取得徹底勝利,新中國中央政權籌備建立,那時黨中央決定遷往北京,並準備在北京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柳亞子當時是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委兼祕書長,2月在香港接到毛澤東主席的電邀,3月18日到達北京,準備參加政協會議。毛澤東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開完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後,3月25日來到北京,柳亞子到機場迎接。3月28日,柳亞子寫了《七律·感事呈毛主席》一詩,送交毛澤東。原詩的譯意是:你(指毛澤東)締造了新中國,建立了偉大的歷史功績,而我自己是清高的,要我給人說好話,去依附權勢是十分困難的。我有雄才大略,以我的本領可以在講壇上駁倒那些自以為了不起的大學問家。可是我出門沒有小車,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只好學馮諼那樣彈著劍柄發發牢騷了。我早已後悔自己一生拋擲頭顱輕視生命,滿腔熱情的去投身革命,儘管自己的革命熱情淡薄了一些,但是我不會忘記對祖國人民保持著一片忠心赤膽待到解放南方的勝利消息飛來,我將回到老家去過著嚴子陵那樣的隱居生活。柳亞子當時不滿對自己的政治待遇,在詩裏發泄了一些牢騷。毛澤東看了之後,針對他的消極情緒,於4月29日寫了這首《七律·和柳亞子先生》,對他進行勸解,希望他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重,留在北京為新中國貢獻力量。

詩題裏的「和」讀,是聲音相應的意思。依照別人詩詞的體裁格律(指字數、句數、平仄、韻腳都一致)另行創作詩詞與之呼應就叫「和詩」。另外,有時不嚴格按照別人詩詞的格律,只要求體裁大致相同,卻針對別人詩詞的有關內容和題材,討論或回答對方詩中所提出的問題而另行創作詩詞與之唱和,也叫「和詩」。毛澤東的這首「七律」,內容是針對柳亞子《七律·感事呈毛主席》一詩而發的,但它是採用和柳亞子另一首以紀念馬克思誕辰內容的「七律」一樣的韻腳。那首「七律」的原詩是:「卡爾中山兩未忘,斯毛並世戰玄黃。生才西德推賢聖,革命中華賴表章。粵海鹹京堪比例,蔣兇託逆漫評量。騰歡今日新天地,澎湃潮流沸海「江」。所以毛澤東的這首「和詩」兼有上述和詩的兩種情況。

【賞析】

詩的開頭「飲茶粵海」四個字寫出了廣州生活的一大特色。廣州有許許多多的茶樓,在廣州生活的人大都流行著一種生活習慣,就是到茶樓去品茗談心。但這裡不是一般地描述廣州的生活特色,而是追憶過去和柳先生在廣州的一段交往。1924年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後,為了推動農民運動的發展,中國共產黨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的名義在廣州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以培養農民運動骨幹。1925年10月毛澤東到廣州主持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1926年5月柳亞子先生到廣州出席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兩人在廣州初次會閱。那次見面使柳先生十分敬佩毛澤東。他在1929年寫的一首詩中說:「神烈峯頭墓草青,湖南赤幟正縱橫。人間毀譽原休問,並世支那兩列寧(原註:孫中山、毛潤之)。」他把孫中山和毛澤東評價為像列寧那樣世界知名的兩位中國的偉大革命家。他在1941年寫的詩有「雲天倘許同憂國,粵海難忘共品茶」的詩句,也說明瞭這是「難忘」的友誼。毛澤東在這首詩裏也用了「未能忘」三字,表明他們第一次交往就互相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也說明他們之間的友誼是十分真摯的。

第二句是寫他們第二次交往的事。這件事在《沁園春·雪》題解中已作說明。在那次交往中,毛澤東除了抄贈柳亞子先生詩篇之外,還曾約他到重慶曾家巖(就是後來所指的「紅巖」)八路軍辦事處談過話,又給他寫過信。此後柳先生幾次寄詩給毛澤東,其中曾說:「得坐風光霽月中,矜平躁釋百憂空,與君一席肺肝語,勝我十年螢雪功」。可見毛澤東跟他的談話對他的教育和幫助是很大的,對他的影響也是很深的。所以,他對毛澤東也是非常崇敬的。柳先生的詩中也有這樣兩句:「闊別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也同樣指的是他們第一次和第二次的交往。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正在籌備召開之時,毛澤東在這首詩裏特別提起「飲茶粵海」和「索句渝州」,不僅僅是追敘交情,更重要的是希望柳先生像過去一樣積極參加政治鬥爭,願他跟上不斷前進的時代步伐。毛澤東想讓過去曾經支持和擁護共產黨的一切進步的革命明友,都緊密團結起來,為建設新中國而努力奮鬥。

毛澤東1918年夏天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畢業後,9月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那是他第一次到北京。1949年再回到北京,已經有31年了。這次重返北京不久便收到了柳先生送來的《七律·感事呈毛主席卜詩,時值落花時節。

這一層承接上層從追敘以往第一、二次交情,談到當前的第三次交往。而這首和詩正是針對這次交往中談到對方詩篇的內容而作的,所以這一層引向了正題,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接下來就轉到對柳先生的勸導上,表達出本詩的主旨來。

柳亞子在《七律·感事呈毛主席》一詩中表露出一些消極的思想感情。他自視極高,認為自己很有才能,自比駁倒了善講《易經》的五鹿充宗的漢代大學者朱雲,但由於柳先生有那些患得患失的知識分子的通病,想追求上等待遇,要求出入有小車,所以當個人的要求和慾望一時得不到滿足,便像戰國時代投靠孟嘗君而未被重用的馮諼那樣彈著劍柄發牢騷。毛澤東在這一層首先針對柳先生這方面的表現,勸告他不要發牢騷,指出牢騷過多會影響健康。「防腸斷」一語雙關,即指要防止身體健康受損,又指防止政治上產生不良後果。接著指出應該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別人,正確對待周圍的種種客觀事物,不要眼光短淺,要大度一些,眼界寬些、遠些,不要計較個人名利得失,應當以國事為重。這兩句的勸說,對柳先生的消極思想,可算是對症的苦口良藥。這裡是詩眼,是全詩的主題所在,措辭委婉,但道理卻十分深刻。

詩的後兩句是期望柳先生打消回鄉隱居的念頭。針對柳先生想回鄉隱居的想法進行疏導,它承接上文「風物長宜放眼量」一句指出只要眼光遠大,正確對待周圍客觀事物,你會發覺北京的生活環境是美好的。柳先生詩篇中有「分湖便是子陵灘」一句,「分湖」是柳亞子家鄉江蘇吳江南邊的一個湖。柳先生用它指自己的家鄉。「子陵灘」指東漢初年嚴子陵在浙江的富春江隱居時釣魚的沙灘。毛澤東這裡所寫的兩句同樣也是語意雙關的。一方面指出北京的風景比富春江的風景更優美,北京的生活環境當然比富春江的生活環境要好,另一方面也有政治上的含義:雖然新中國才籌備成立,北京的政治根基淺,新的革命階段剛剛起步,一切不能盡如人意,但如果你放眼遠望就會看到它美好的前景,它將比封建反動統治時代像嚴子陵、陶潛等隱士們那種虛無縹緲的桃花源理想更美好得多呀!這是一種暗示,希望柳先生不要回鄉隱居,應留在北京共商國是,為建設新中國作出貢獻。

這首詩採用了由遠及近,由昔至今的追敘方式,在引起對方對昔日追求進步支持革命的政治熱情的回憶後,針對對方當前的消極思想情緒提出了批評,進行了委婉的勸導。措辭委婉含蓄,富有深刻哲理。「防腸斷」的用語既風趣,寓意又很深遠,一語雙關地提醒柳先生要注意,這種情緒所帶來的對健康和政治上所產生的不利影響。「風物長宜放眼量」這樣的語句顯示出正確處理客觀事物的方法,道出了人生應有的正確態度,極富哲理。結尾兩句,把兩個地方進行對比,讓對方很好地去思考,這也是一種很委婉而含蓄的勸說方法。


共鑄中華魂

保定市晉察冀民族抗日研究會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