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玉文化看民族性格 十一、(共六分)玉石是天然石材中的佳品。中國古代玉石工藝精湛,古人把玉石之美與人的修養和社會禮制相聯繫,在古代有「君子必佩玉」的風氣。2008 年北京奧運會獎牌是採用「金鑲玉」工藝加工製成,其選用的玉料是我國產的「崑崙玉」。

39、崑崙玉屬於

A.河南獨山玉 B.綠松石 C.新疆和田玉 D.遼寧岫玉

40、請寫出與玉有關,能表達出「玉石美德」的兩個短語。

這是山東省200 年的基本能力高考模擬題,其中涉及到了中國的玉文化。

在剛剛結束的2008年奧運會上,玉文化也得到了充足的展示,奧運獎牌是金鑲玉,獎牌的結構是中國傳統的玉雙龍蒲紋璜。頒獎曲是金聲玉振(譚盾作曲)。把玉鑲嵌在奧運獎牌中是歷屆奧運會中所沒有的。具有濃厚的中國風格。

中國文化紛繁博大,為何單單選玉進行會徽和獎牌的設計呢?

(奧運獎牌) ( 隋代 金邊玉碗)

在中國玉一般和美好聯繫在一起。你看形容人的相貌有「花容玉貌,如花似玉,亭亭玉立,珠圓玉潤,即使世說新語中稽康喝醉了都要說如玉山倒。(嵇叔業之為人也,宕宕若孤松之獨立;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形容人的品德有,溫潤如玉,玉潔冰清。教導我們做事的古訓:艱難困苦,於汝於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玉不琢不成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玉,石之美者。」從礦物學角度,它就是一種天然的石頭。玉材才有兩種,即角閃石和輝石類。角閃石為軟玉,顏色純白者為羊脂白玉,是最為名貴的玉。輝石也稱硬玉,因翠綠者質地最佳,又有翡翠的雅稱。

(良渚文化玉琮 ,質地一般) (羊脂白玉)

(漢代羽人騎天馬玉雕)(翡翠玉牌)

玉的礦藏分布廣泛,世界各國均有分布,俄羅斯有大量的玉礦藏,那為何只有中國的玉文化源遠流長,方興未艾。玉再好也是一種石頭,為什麼中國人對於有著割捨不斷的愛戀,幾千年來甚至上萬年來一直延續至今呢?西方對於黃金有著近乎瘋狂的喜愛,中國人卻喜愛玉,正所謂:黃金有價玉無價。究其原因,是有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源頭所決定的。

中國的源頭是權力文化,西方是財力文化。

在商代,玉為皇家貴族所專用,是王權的象徵,有許多都是禮器。在這裡,禮不是禮貌而是等級,。在遠古時期,玉是王權的象徵,古文字中玉和王是一個字。(玉字的上兩橫離得較近,王字三橫平均分布)於用來祭祀,是重要的禮器,如良渚文化中廣泛使用玉琮,玉鉞、玉璧,這些都是禮器。不管是北方的紅山文化還是南方的良渚文化,其雕刻的玉石都非常精美。像玉豬龍、玉琮,在當時的簡陋條件下需要長時間的精雕細琢才能完成,這需要用動物皮毛裹帶沙子細細的打磨出來,需要好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玉,這種美麗的石頭,我們的古人認為是上天的恩賜,她通靈,能夠接通天地。長期為皇家和貴族所壟斷,平民不能染指。

(良渚文化玉琮王 浙江博物館收藏)(玉鉞 權利的象徵 氏族首領使用)

(良渚文化 玉璧 禮天用) (白玉雙龍高紐谷紋璧 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 )

這個劉勝就是劉備的遠祖

(紅山文化 c形龍) ( 紅山文化 玉豬龍 )

(紅山文化 玉箍形器,打磨需要成年累月)

而西方很早就有太陽的崇拜,在他們看來,只有太陽能給人帶來光明,而黃金和太陽一樣,都散發神秘的光芒和色彩。所以他們相信,光爍著灼灼的黃金是太陽的化身,擁有了黃金就擁有了太陽,就擁有至多的權利與財富。所以西方用貴重的黃金裝點宮殿,身著黃袍,手拿金杖(中原很少出土金杖,只有三星堆出土過)。游牧民族多喜愛黃金,墓葬中多黃金飾物。

( 英國王室權杖)

西方的文化源頭希臘,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山地多。,多碎石,可以開墾的土地少,而且土地貧瘠,只能發展海外貿易的海外殖民。發展海外貿易,黃金這種源具有濃厚圖騰素材的金屬,成為了交易過程中通用的貨幣,他的貨幣價值開始呈現,所以金錢受到尊重,還逐漸形成財力社會,以財富為主導的社會。

而中國則很早就進入成熟的農業社會,對海外貿易不感興趣,自給自足,較早形成了穩固的王權社會,全力主導一切的社會,如今仍能強烈體現這一點。

玉石的道德化

玉文化之所以長盛不衰,源於他的道德化過程,即儒家賦予了它物理屬性之外的諸多美好品質,儒家講德治,他找到了一個最佳代言人------玉。

《禮記》:「孔子曰: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悠長,其終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傍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意思是說:玉器溫潤而散發出光澤,這是它的仁德。清澈而又細膩的文理,這是它的智慧。堅硬而不萎縮,這是它的道義。清廉而不傷人,這是它的品行。色澤鮮明而沒有污點,是它的純潔。受到傷害而不屈撓,是它的鋼勇。更關鍵的是,在一件玉器上,它的缺點和優點都毫無保留的呈現出來,這是它的誠實。而一件玉器華美的色彩和上面的光澤相互映襯卻又互不侵犯,這是它的寬容。敲擊玉器,它的聲音清脆悠遠,純凈而不雜亂,這是它的條理。在這裡儒家的道德觀和玉的品質緊密聯繫在一起,儘管有的方面牽強附會,生拉硬扯。

作為君子,具備這些品德是他終生的追求。玉凝聚的這些特性,是君子需要比照和學習的,所以古人說君子比德於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中國的玉文化深深地打上了禮樂文化的烙印,在禮樂文化中,審美藝術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培養完美人格的途徑。具備完美人格的人就是君子。中國衡量一個事物是否美。首先看是否善,在真善美中中國人看重美和善,(美和善在甲骨文中都有羊,味甘為美)而西方人則看重美和真,西方人看重美,中國人看重品,比德於物。

例如西方人喜歡玫瑰。是因為玫瑰色彩鮮艷有美的形式,中國人稱讚竹子,是因為它謙虛中空有節。喜歡荷花是它出淤泥而不染,較少注意外形,而在於他所被賦予的品格。

徐渭菊竹圖軸鄭燮竹石圖軸

吳昌碩 梅枝圖軸 馬守真 蘭竹圖軸

從中我們看出中國先人的「比類取象」思維。數萬年的採集生活和一萬年的農耕生活,使得中國人的感知器官敏感犀利。見到一件物品就聯想到它背後的所指,如一見到肥美的羊,就想到美,甲骨文中「美」

字就是大羊,

(甲骨文美字從羊從大)

在象的基礎上抽象出義理。注意整體直觀和感悟,中國人特彆強調悟性,佛教中的許多偈語,都以悟為基礎。而這種思維一自我為中心,獲得知識的過程主體和客體混而為一,象玉有五德,是指人呢還是指玉呢?人玉不分了。

這種思維不遵循明確的邏輯形式,和西方的邏輯思維不同,它是以形象思維為中心的,這就形成了中國人善於運用直覺思維來表達思想。像易經老子中經常見到。中國人的比類取象思維是天人合一的思維框架,而西方從古希臘開始就是天人兩分的。主張把宇宙和自然看稱人類征服的對象。而中國呢,人不在宇宙外,宇宙不在任外。人生目的不在於征服,而是泛愛萬物,天人合一。莊子言:天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西方也有寶石文化,西方人喜歡鑽石、紅寶石、綠寶石等,西方的寶石文化多從理性出發,注重它的形成機理和結構美,多邏輯思維,少形象思維,多科學探索,少人文沉澱。西方人研究寶石多注意它的晶體結構、內部構造,物質組成,是從自然的角度,科學的角度去理解自然,探求科學知識,是一種純理性的文化,求知的文化。其實他們沒有石文化,有的只是石科學,地質礦物科學。

( 鑽石 )(紅寶石)

從玉文化看中國人審美傾向--------淡雅之美。

中國曆來把玉作為美的理想。玉,,即 「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美。可以說,一切藝術的美,以至於人格的美,都趨向玉的美:內部有光華,但是含蓄的光彩,這種光彩是極絢爛,又極平淡。( 宗白華《美學散步》)

中國人追求玉石的微茫,而不是寶石的璀璨奪目。故宮玉研究員楊伯達說:「遠古時代,人們在用石器做工具時發現玉比一般石頭優越美觀,玉含蓄堅韌,溫潤瑩澤,它既不像寶石那樣清澈透明,一眼望穿,也不像石頭那樣渾濁不透,堅硬幹脆,它含蓄內蘊,生動而富有靈性,這些都與史前人們內心的一種願望、一種內涵相吻合,為文明時代華夏民族所繼承。我認為玉就是我們的祖先找到的最能代表中華民族性格、文化和理念的物質載體,所以說中國人喜歡含蓄祥和,屬內向型,而西方人喜歡透明,一目了然,屬於外向型的。這就是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異。」 玉多為柔和淺綠的中性色彩,含蓄內蘊,光線刺激小,呈現出「桃江含宿雨,柳綠帶朝煙」的微茫典雅和恬靜。

玉石畢竟是稀缺的,中華民族一直在找玉的替代品,中國人特別是文人好玉。這種愛好反映到瓷器燒造上,中國瓷器的審美傾向就追求「類玉」,用單色釉、素色瓷燒出玉器那種溫潤之美。即便上彩,也是以紅色、黃色、黑色為主,漢代有過綠色。經過艱苦的探尋,終於找到最完美的替代品--------瓷器。在火與土的煉燒中結出的瑰麗之花。

中國人喜歡瓷器,西方人喜歡玻璃器。為何東西方有差別?馬未都先生從實用的角度作了解答,玻璃器傳熱快,易碎,破損處尖銳。而瓷器則不具備這些缺點。瓷器隔熱好,另外破損了還可以鋦起來。(現在這門手藝很少見到了)另外我們從文化審美的角度講,瓷器溫潤,有細膩的光澤,朦朧卻不透明,符合中國含蓄的審美傾向。下面介紹幾種代表瓷器

一、唐朝的秘色瓷

(秘色瓷八棱瓶)

1987年,隨著陝西扶風法門寺寶塔的轟然倒塌,塔基下的地宮暴露出來,一批稀世之寶的出土轟動了世界。其中一批人們從未見過的瓷器呈現在我們眼前-----秘色瓷,唐代皇家的專用瓷。唐代詩人陸龜蒙曾寫過一首詩,其中一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形容的就是這種神秘的瓷器。

  這幾件瓷器,有八棱瓶和圓口、花瓣形口的碗、盤等,共同的特點是造型精巧端莊,胎壁薄而均勻,特別是湖水般淡黃綠色的瓷釉,玲瓏得像冰,剔透得如玉,勻凈幽雅得令人陶醉。秘色瓷釉面青翠透亮,如薄冰上的青雲,秋水上的碧波,美不勝收。

二、宋朝的汝瓷

汝瓷胎質細膩,工藝講究,並以名貴的瑪瑙入釉,形成了「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的典型特色。據了解,汝瓷的燒造從宋哲宗到宋徽宗時期,只有20餘年。汝瓷追求的是「天工與清新」的境界,它古樸、濃厚、天然樸拙、柔麗靜雅,曾有工匠問宋徽宗,汝瓷應燒成何種顏色,徽宗不語,一指天。眾人望天,恰好雨過天晴,「雨過天晴無去處」。汝窯瓷器傳世極少,全世界僅存70餘件,大部分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和英國大維德基金會。因此如今每一件汝瓷都堪稱稀世珍寶。

(汝窯水仙盆) (汝窯蓮花溫碗)

三、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深受波斯文化影響,但以其清新淡雅迅速征服國人,青花瓷自誕生之時迅速成為中國瓷器的霸主,七百年來無人撼動。青花也反映了中國人骨子裡的審美傾向,它與中國傳統的水墨畫極其相似。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 (永宣青花 纏枝蓮菱口盤) (明代青花海水白龍瓶)

四、琺琅彩

琺琅是西方傳入的顏料,清康熙年間傳入中國,清朝宮廷挑選上好的景德鎮白瓷,釉料選用琺琅,燒造美輪美奐的瓷器-----琺琅彩。由於在清宮內廷燒造,清朝滅亡之前,琺琅彩多專供皇家使用,民間很少見到。它又有別稱:古月軒。

琺琅彩瓷以潔白細膩的胎質,瑩潤如玉的釉面,明快艷麗的色調,以及精湛絕倫的技巧

( 琺琅彩 杏林春燕圖碗正面)(杏林春燕圖碗反面)

在我看來代表著中國文化的最高峰,是最高審美,由中國文人的審美情趣,非常的雅緻,其他如粉彩、鬥彩,尤其是乾隆時期的瓷器,富麗堂皇,正如老子所言:五色令人盲,看長久了,使人目眩。

瓷器是中國對人類的重要文化遺產,一件器形優美的瓷器背後,不僅應舉著高超的工藝和時代科技,也記錄著歷史的點點滴滴,方寸之間集繪畫、詩文、書法、雕塑於一體,寄託著中國人的審美傾向-------正所謂:使形下之器啟示形上之道。

同時瓷器燒造體現了中國的思維特徵:不精確思維陶瓷的燒造成品率較低,起火後全靠制瓷師傅掌握,這些都是在長期的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宋朝的汝瓷,後世多有仿造,但都達不到當時的水平。我們靠模糊創造了舉世無雙的藝術品,當然僅限於藝術,在科學領域便無能為力。

綜上所述:淡雅之美追求玉石的微茫,木質的溫暖,山水的清澈,女性的柔美,追求一種超穩定的嫻靜、平和的心緒。這和我們的生活方式相關。中華民族生活節奏緩慢,四時有序師法自然,日出而作,日暮而息,但求溫飽,不尚奢華。而西方游牧民族渴求飛動之美,動感之美。性格奔放熱烈。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