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字公明,河東楊人(山西洪洞),謚號壯侯,三國良將,文武全才,為人儉,善用兵,治軍嚴,通武略,善長驅直入,聲東擊西。太祖曹操梁(開封)討伐揚奉時歸降太祖。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案行諸營,士卒咸離陳觀,而晃軍營整齊,將士駐陳不動,太祖嘆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主要戰績;

隨太祖討呂布,降趙庶,李鄒,斬眭固。官渡之戰,破劉備,白馬破良顏,延津破文丑,故市(鄭州)破韓猛,圍易陽,降韓范。

征烏恆,南皮破二袁,白狼破蹋頓。

建安十三年晃隨太祖征荊州,平中廬,臨沮,宜城之敵,漢津擊關羽,江陵擊周瑜。

建安十六年隨大祖討馬超,率兵乘虛渡黃河建灘頭,大破馬超,韓遂。

建安二十年隨太祖討張魯,解張順之圍。

建安二十三年漢中陽平關擊敗蜀軍。

建安二十四年樊城解圍,釆長驅直入之法,聲東擊西之術大破關羽。

建安二十五年攻上庸擊敗劉備義子劉封,後又攻克襄陽。

太和元年,晃故,謚號壯侯。


徐晃,字公明,他是曹操鄉下的的名將。西漢時期周亞夫治軍嚴整,而徐晃治軍也很嚴整,所以曹操曾稱讚徐晃有周亞夫之風。後來徐晃去世,謚號為壯侯。

那被譽為有周亞夫之風的徐晃,一生有著怎樣的戰績呢?

徐晃雖然本來是在楊奉賬下效力,不過後來他歸順曹操後,屢立戰功。他曾參與過很多戰役,比較著名有官渡之戰、白狼山之戰、漢中之戰、樊城之戰。

在官渡之戰的時候,徐晃曾追隨曹操打敗過依附袁紹的劉備,之後又敗袁紹賬下名將顏良而克白馬。而後又敗袁紹另外一員大將文丑於延津。

同時徐晃又曾和史渙帶兵攻打押運糧草的韓猛,並且燒了這些糧草,從而給曹操能取得勝利提供很大的條件,而在此戰中,徐晃的功勞是很大的。他也因功被封為都亭侯。而在曹操赤壁之戰失敗後,徐晃曾和曹仁會合於江陵,敗東吳周瑜。

後來徐晃追隨曹操南征北戰,頗立戰功。在樊城之戰時,關羽水淹曹軍、擒于禁、斬龐德,名震當時。而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之後敗關羽。當時在樊城、襄陽危急的時候,曹操把張遼等將都調回去援助曹仁,但張遼等將還沒到的時候,徐晃已經成功解了樊城、襄陽的危急。

當時曹操非常高興,他亦曾親自出營七里去迎接徐晃,可見當時徐晃的功勞,曹操就曾稱徐晃的功勞可以和孫武的破楚之戰役。

曹操去世後,世子曹丕繼位,後曹丕以魏代漢、登基為帝徐晃則被封為楊侯。後來徐晃曾經攻頗上庸的劉封,後又和曹仁攻克襄陽。

徐晃去世後,謚號為壯侯,因為徐晃對曹魏有功,所以後來他得以從祀於曹操廟庭。同時徐晃不僅是曹魏的功臣,同時他也是一位優秀的名將。


徐晃一生對曹魏君王忠心耿耿,先是在曹操賬下做先鋒,先後在延津擊殺袁紹大將文丑,官渡之戰截燒糧草,西征馬超,東拒陳式,立下赫赫戰功,被曹操封為都亭侯。值得一提的是,徐晃在樊城之戰以一己之力,聲東擊西,瓦解了蜀軍大部分攻勢,而後他長驅直入,解了樊城之圍。而後守衛魏國邊境,在魏明帝時期病逝。徐晃在治軍中,因寬厚的風紀,嚴明的軍法,受到將士百姓的愛戴,成為曹操手下「五虎」之一。他本人也因為治理軍隊有方,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


大敗韓猛,獻計平關中,擊敗關羽,解樊城之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