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在一定溫度下,降低壓力至該溫度下的汽化壓力時,液體便產生氣泡,這種現象稱為汽蝕。汽蝕時產生的氣泡,流動到高壓處時,其體積減小以致破滅。這種由於壓力上升氣泡消失在液體中的現象稱為汽蝕潰滅。

泵在運轉中,若其過流部分的局部區域(通常是葉輪葉片進口稍後的某處)因為某種原因,抽送液體的絕對壓力降低到當時溫度下的液體汽化壓力時,液體便在該處開始汽化,產生大量蒸汽,形成氣泡,當含有大量氣泡的液體向前經過葉輪內的高壓區時,氣泡周圍的高壓液體致使氣泡急劇縮小以致破裂。在氣泡凝結破裂的同時,液體質點以很高的速度填充空穴,在此瞬間產生很強烈的水擊作用,並以很高的衝擊頻率擊打金屬表面,衝擊應力可達幾百至幾千個大氣壓,衝擊頻率可達每秒幾萬次,嚴重時會將壁厚擊穿。除此之外,汽蝕還會產噪音和振動,並導致泵的性能下降。

最容易產生汽蝕現象的泵類產品是一些離心泵產品,例如立式離心泵或者臥式離心泵,在實際安裝使用過程中各種水泵產生汽蝕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幾點:

1)
在使用安裝臥式離心泵時水泵的安裝高度太高。離心泵安裝高度過高,離心泵吸水口處的真空度不斷增加,導致離心泵腔內壓力降得過低。

2)
水泵的實際使用工況與泵出廠設計工況點相差太多。當水泵不在允許工況點附近下運行時,也會在離心泵葉輪下面發生自下而上的渦帶。當渦帶的中心壓力降低到蒸汽飽和壓力時,此渦帶就會變為汽蝕帶。當此渦帶延生到泵內時,不但會加重水泵葉輪及泵體的汽蝕,甚至還會引起水泵的激烈振動和發出不正常的聲音。

3)
水泵的入水流量不夠。由於管道泵的進口管道彎頭太多或者進口管徑太小導致進口流量及壓力分佈不均勻,導致水泵的進口流量不夠;進水池水流太快產生漩渦也會使水泵的入口將空氣吸入,同樣也會使水泵入口流量不夠、壓力分佈不均勻,從而導致水泵產生汽蝕的現象。所以水中含氣量越大,則水泵發生汽蝕現象越容易。

水泵使用地區的海拔太高,通常在高海拔地區使用水泵,大氣壓力特別低,這樣會使水泵進口的壓力也相對較低;或者水泵輸送的水溫度太高,出現冒泡的現象,水溫較高時,蒸汽飽和壓力就會越大,水就越容易汽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