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亡於清朝,這是歷史規律,歷史沒有如果。

明代滅亡於崇禎皇帝,但是衰亡始於萬曆年間,明代滅亡並非崇禎皇帝一人之過。關於萬曆年間是明朝滅亡的肇始期,在前面的問答中已經闡述,這裡不再重複。

崇禎皇帝煤上自縊身亡後,南方的朱明宗室成立了南明政權。

明朝滅亡之後,南方的官僚、地主勢力擁立福王朱由崧,在明朝留都南京建立政權,史稱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的政權是南明的第一個政權,僅僅堅持一年。此後浙江紹興魯王,福建建寧唐王也先後建立了南明政權。隆武帝朱聿鍵是南明建立的第二個政權。由於鄭芝龍的通敵,隆武二年(1646)八月二十八日,隆武帝與皇后曾氏在福州殉難,隆武政權建立一年零三個月。隆武二年(1646)十一月初二朱聿鐭在廣州稱皇帝,建元紹武政權,成為抗清的最後一個政權。

鄭成功被隆武帝賜姓,是為國姓爺。隆武帝遇難,尊奉永曆帝,進行抗清復明事業。南京北伐失敗後,鄭成功無法在陸上與清軍抗衡,收復台灣,建立抗清基地。永曆十六年(1662)五月初八(陽曆6月23日)鄭成功病逝,年僅39歲。

李定國原為張獻忠養子,隨張獻忠轉戰南北。張獻忠死後歸順南明政權永曆帝。永曆十六年(1662)吳三桂在昆明將永曆帝縊殺,南明政權滅亡。李定國也於次年六月在勐臘(在瀾滄江以西)病逝,年僅42歲。

永曆十三年(1659,清順治十六年)六月,鄭成功以招討大元帥名義,張煌言做監軍,水陸大軍分作83營,出師北伐。部將甘輝統率1萬鐵軍,由崇明島登陸,直下瓜州、鎮江。這既是著名的北伐,但是由於鄭成功的輕敵,北伐失敗。鄭成功部隊損失慘重,多名大將陣亡。已經無力與清軍在陸地上抗衡,逼迫推出大陸。鄭成功南京失利也影響到張煌言,遭遇清軍四面夾擊,張煌言的隊伍被打散,全軍只有數百人,被迫退入浙東,最後被消滅。

鄭成功如果北伐成功,那麼是有可能與清軍分庭抗禮,甚至出現南北對峙的局面。以鄭成功的秉性,效忠朱明政權,並無稱帝之心。李定國依附張獻忠時,是反明的,歸順永曆帝時,反清復明,對於永曆帝延續的朱明政權是效忠的。因此,如果北伐戰爭勝利,南明與清廷劃江而治,鄭成功、李定國是可能還權於永曆帝的。


以事後諸葛亮的心態來看,假如鄭成功北伐成功他絕對不會還政於永曆帝,更大的可能是鄭成功做個曹操式的人物。扶一個傀儡皇帝上去,然後等天下平定學朱元璋幹掉小明王那套,然後自己堂而皇之的當皇帝。因為歷史已經有一個很好的例子,當年永曆帝在雲南被害,此時全國反清勢力群龍無首,而在鄭成功的勢力範圍下就有一個曾經放過皇帝的人,那就是魯監國。假如鄭成功此時推出魯監國來,這也是名正言順,更能籠絡人心,但是鄭成功偏不。他終其一生都尊奉永曆帝,但是永曆帝早已作古。後來鄭成功去了台灣,跟隨他而去的就有不少朱明王室後裔,鄭成功及他的繼任者並沒有扶持任何一個人當哪怕是名義上的皇帝,因為鄭成功知道,自己當領導就好了,何必找個人來約束自己,這就是鄭成功的所作所為。

我為什麼這麼推測?熟悉南明史的人都知道鄭成功就是這麼一個人,他說白了就是南明的一個地方軍閥,他的政治立場搖擺不定,在明清兩邊都有來往,而且都不想得罪。他在明清兩邊做利弊權衡,他只保守自己在福建的勢力,對於滿清他不妥協,但是也不排斥。他和滿清時斷時續的進行和談,滿清許下他很多優厚條件,直到最後因為剃髮問題和清政府談崩。這時候明清勢力對比已經今非昔比,各地反清勢力幾乎被滿清逐一消滅,這樣才讓滿清對鄭成功不在做任何指望,然後滿清對於鄭成功只有武力剿滅,鄭成功也沒有了迴旋餘地,也只有拚死抵抗。

他在抗清上很少和別的南明武裝配合,最主要的是李定國兩次攻打廣東,皆因鄭成功未及時支援配合導致李定國慘敗。為什麼鄭成功坐視李定國失敗而不積極響應?因為這時候他和滿清正在和談,他名義上尊奉永曆帝,但是他並不怎麼接受永曆帝的號令。他只是做他福建的一方諸侯,但是他忘了,假如南明不存在了,那他的好日子就會到頭。

所以在清兵大舉進攻永曆政權的時候,鄭成功做出了他最大的一次戰略動作,那就是北伐,想解圍永曆政權的安危。可是他行動晚了,此時的明清之爭滿清已成壓倒式的優勢,假如當年李定國攻打新會的時候,鄭成功有如此動作,那麼天下局勢還未可知。

至於李定國北伐成功會不會還政於永曆帝,我覺得會,李定國是我崇拜的一個英雄,只是今人知道他的事迹比較少。他可謂是南明最後一根擎天柱,他死後南明就徹底滅亡了。他前半生為農民軍,跟隨張獻忠造反推翻明朝。而他後半生卻在保護這個他曾經痛恨的明朝,他的故事我就不說了,因為三言兩語也說不完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是個海盜頭子,母親田川氏日本本人。鄭芝龍投降明朝成為水師將領,在同鄉洪承疇勸說下投降了清朝後來被殺了,田川氏死於亂軍之中。鄭成功組織起當時亞洲最強大的艦隊,在東南沿海抗清,被南明皇帝封延平王,賜姓朱,因此世稱國姓爺。鄭成功靠嚴格的軍紀,優厚的軍餉,精良的裝備打造一支戰鬥力很強的軍隊,曾在1658年率十七萬軍隊北伐江寧,由於戰略錯誤而失敗。鄭成功只是一個擁兵自重的軍閥,只想守住自已即得利益,拒絕和晉王李定國會攻廣州這種野心暴露無異,根本沒有全局意識,。和清朝也眉來眼去,在剃髮易服上談崩之後退到台灣。鄭成功打著明朝旗號,奉南明皇帝為正塑,去台之後並沒有再立朱氏子孫,可見他的忠心比李定國差遠了。李定國是南明最後十年的軍神,他原是張憲忠養子,後來投奔桂王朱由榔。李定國對忠明忠心耿耿,為內部團結隱忍負重顧全大局,在軍事上桂林之益逼得定南王孔有德自殺,又在湖南戰役中八萬軍隊殲水十萬清軍陣斬親王尼堪聲震天下。在朱由榔被吳三貴勒死以後,在緬甸果敢地區繼續抗清,1661年幽憤而死,臨死之前告誡子孫永世不為清朝做官,如今果敢人就是李定國軍隊後代。如果晉王李定國北伐成功會還政明朝。


感謝邀請。

其實你想多了,李定國、鄭成功這兩位都是軍閥,既然是軍閥,那就沒什麼絕對的效忠,只要利益得到滿足,那麼隨時可以改換門庭。比如鄭成功就曾經和清朝接洽,表示只要清朝答應繼續允許鄭氏的貿易特權並將漳州府、泉州府兩地劃做鄭家的勢力範圍,他鄭成功隨時可以剃髮降清。但是清朝要的是天下,已經有了四個軍閥,不會允許再有一個軍閥,鄭成功頂多做清朝的一個大財主,不會允許他搞獨立王國,所以自然談不攏。

李定國也是如此,孫可望、李定國等人在打下雲南之後,就以雲南作為自己的勢力範圍,雖然他們奉朱由榔為正朔,只不過是給自己搞獨立王國找合法性而已,畢竟朱由榔對於孫可望等人來說就是個傀儡,永曆小朝廷的權力早就被這幾位軍頭給架空了。如果清廷能夠允許孫可望、李定國等人以雲南作為勢力範圍,並允許他們在西南搞獨立王國,那麼他們隨時也可以把朱由榔綁了交給清廷。實際上漢軍四王已經讓清廷夠肉疼的了,所以清廷自然也不會允許他們搞事情,所以他們自然要和清廷死磕到底,目的也不過是利益。

大家都對歷史有了解,都知道孫可望最後投降清廷,被封為義王,成為了清廷第五個漢軍王爺,不過清廷並不待見他,因為他是和李定國的權力鬥爭失敗後才投降清廷,並不像其他四位王爺都納了投名狀,所以他並沒有獲得漢軍四王的權力,也沒有自己的部隊,當他的價值被榨乾以後,他就迅速被清廷邊緣化,他的家族也就徹底衰落。可想而知,如果當初失敗的是李定國,那麼李定國也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投奔清廷。

所以,即便是這兩位北伐成功,在天下這塊蛋糕面前,他們也不會繼續讓朱家人坐天下,必然會先打出個草頭王,然後效仿曹丕篡漢、趙匡胤黃袍加身那樣把姓朱的給踢下去,自己當皇帝。畢竟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老子辛辛苦苦的打天下,憑什麼讓你個寄人籬下的廢物來坐。更何況清朝當時掌握了幾乎全國的資源,軍事力量又遠勝這兩位軍閥,更何況清朝取天下是歷史的必然,是天意如此,還輪不到他們兩個軍閥來逆天改命。

全文完


朱明王朝誤我中華三百年!還好我大清威武霸氣!掃平中原如摧枯拉朽!澄清玉宇,恩澤四海!開萬里之疆域,創千秋之偉業!文治武功遠勝漢唐宋明!天下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清!


李定國為張獻忠舊部,本就為反明流寇。當明政權退卻東南,李定國不可避免的就和八旗軍正面對抗,也可以說為生存而戰,政治口號也是為民族而戰,壓根不存在為南明效力一說,再說他的實力在當時完全可以獨霸一方,沒必要向南明低頭,按照東林黨人的德性,不可能拉攏李定國,兩幫人不互相挖牆腳就不錯了,沒有合作的基礎。所以,李定國北伐成功,不可能捧南明臭腳。鄭成功如果北伐成功,有可能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逐步取代。


作為鄭粉,我不管會不會還政於南明皇帝,因為我是忠於漢族,至於哪個姓的漢人當皇帝對我來說沒什麼區別。驅逐韃虜,壯我中華!滅盡滿狗,還我華夏一個朗朗乾坤!


你去問問重八哥,他當初是怎麼弄小明王就全明白了


還政?

空無一策救社稷,臨了一死報君王。

理想化的明末文臣,最終都像崖山一跳萬事休!

南明如果真有一站定乾坤的武將,最終也必定黃袍加身。

明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所謂朱姓王,也就是個起兵由頭。


謝邀。歷史沒有假如。假如鄭成功怎麼怎麼樣,假如明帝國怎麼怎麼樣,假如清朝怎麼怎麼樣。完全沒意義的。最有可能的是,清朝晚幾年打台灣的話菲律賓被鄭成功拿下了。有些人懂得借勢。畢竟明朝幾百年了,有大批擁護者。只能說,他們在借明朝餘蔭對抗清朝的統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