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的野心: 瞄準3D列印 著重發展金屬3D列印 佈局量產

來自專欄 3D列印

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生產商惠普正在積極佈局全新的3D列印領域,並決心將其用於工業製造,以佔領未來12萬億美元規模製造業領域的下一個高地。

切入製造業

繼去年發布3D印表機Jet fusion以來,惠普又有新動作。

上週在芝加哥的國際製造技術展上,惠普首次發布了一臺能夠列印金屬零部件的印表機Metal Jet,同時宣佈了早期用戶——粉末冶金技術生產材料和產品製造商GKN和醫療金屬設備行業生產企業Parmatech。

GKN每年要生產約30億個零部件。公司CEO Peter Oberparleite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市面上已經存在的3D列印技術從規模和質量上都還無法滿足該公司工業化製造的需求。

Oberparleiter稱,未來GKN位於全球的工廠將會使用惠普這臺全新的工業化金屬3D印表機,為包括大眾汽車、威樂等企業列印零部件,預計最早於明年年初開始為客戶供應這種金屬的3D列印零部件,每年計劃列印幾百萬個。GKN目前在中國也設有兩大工廠。

3D列印已經不僅僅是傳統製造業有益的補充,它重新定義了製造業。

根據IDC提供的數據,全球3D列印市場規模今年預計將會增長20%至120億美元,其中包括印表機、列印材料、軟體和服務方面的支出。3D列印將率先在汽車、醫療器械、教育等領域實現工業級量產。另據Gartner預計,到2020年,3D列印市場規模將達到177億美元。

惠普的3D印表機本身一半零部件都由3D列印製造的。公司CEO Dion Weisler是3D列印的堅定支持者,他表示:「我們正處於數字化工業革命的轉型期,這是一個規模達12萬億美元的市場。到2021年,3D列印本身有望成為一個200億美元規模的市場。惠普已經引領了塑料3D列印工業化生產的趨勢,現在我們將加倍投入金屬3D列印業務。」

3D列印技術誕生30多年以來,其應用已經發生很多改變,先是列印模型和樣件,後來隨著技術進步和材料的增多,逐步開始列印一些功能性產品。現在隨著新興技術的不斷湧現,3D列印正在邁向批量化製造的新階段,並將直接參與傳統製造業。

惠普表示,金屬3D列印的市場前景廣闊,每年僅汽車、工業和醫療行業就能生產數十億個金屬零部件。

行業機構Wohlers Report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球市場金屬3D印表機的銷量約為1768臺,比2016年983臺的銷量增長了近80%。

盈利還需5至10年

大眾汽車技術規劃與發展主管Martin Goede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3D列印技術能夠大大縮短零部件的生產週期,從長達半年降低到兩三天,使我們能夠更大規模地快速實現量產。」

Goede還表示,大眾汽車正在積極推進電動車戰略,到2025年,旗下所有品牌將推出多達80種全新的電動車車型,而每輛車都會包含6000至8000個不同的零部件。

大眾汽車設計主管Sven Crull則表示,大眾汽車不太會在類似於高爾夫這樣的巨量生產車型中率先使用3D列印技術,反而是在那些產量介於5萬至50萬的車型中更有應用場景。

這暗示了惠普3D列印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挑戰——在超大規模的生產中,傳統的模式仍然更具經濟效應的優勢。

惠普3D列印業務總裁Stephen Nigro仍然表示有信心。他在芝加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意在推出一種顛覆性的技術,這需要擁有更加長遠的目光,不僅要與現在進行比較,更要於將來進行比較。」

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惠普列印業務收入達52億美元,其中包括3D印表機銷售在內的商業列印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7%。

不過作為惠普全新的業務線,惠普3D列印業務本身距離盈利還有相當長一段時間。

相較於CEO Weisler的雄心,Nigro更為謹慎。他認為3D列印可能至少還要發展5至10年才能達到盈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