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過千百首歌,真實的日子還是一個人過。

——張懸 《留下來陪你生活》

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裏 ,我最喜歡你。

——張懸《喜歡》

我擁有的都是僥倖啊,我失去的都是人生。

——張懸《關於我愛你》

你是南國來的孩子

有著不能縛的性子

身上披覆了寓言而渾然不知

奔跑著 忘我的 快樂悲傷都放肆

陽光也不願阻止

——張懸《南國的孩子》

深深的話要淺淺地說

長長的路要揮霍地走

大大的世界要率真地感受

會痛的傷口要輕輕地揉

——張懸《親愛的》

喜悅與傷痛是命運於

社交中當時多嘴的舌

——張懸《城市》

01 南國的孩子

安溥爸爸是前海基會祕書長焦仁和,在大家眼裡,條件富裕的安溥可能是個乖乖女,但是不然,2000年左右,當時還不到20歲的張懸高中沒唸完就決定休學,赴英國倫敦讀書一年,準備考大學,但又因適應不良回到臺灣。休學之後,她很豪氣地跟爸媽說,要走音樂這條路。而她哥哥唸到博士才學了自己喜歡的古典音樂。一個流行、一個古典,兄妹兩人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音樂這條道路。

由網易雲音樂《焦享樂》便是由安溥哥哥焦元溥主講。

《寶貝》是張懸在13歲的時候和母親大吵一架,離家出走後寫的。張懸在採訪中說:「當年寫的時候不會覺得甜蜜。那時青春期,覺得每個大人都來指點你,怎樣纔算符合標準。搞不懂自己為什麼突然看不開這麼多事情。我想鼓起勇氣說服自己其實沒事,想唱一首歌安慰自己,於是就哼出來了。 」

18歲時簽約了一家唱片製作公司,在等待發片的日子,她搬出了家自己租房子住,為了掙錢生活在餐廳端過盤子,在酒吧駐唱。但這張唱片,一等就是5年。因為她的專輯早已做完卻一直被公司冷凍未能發表。

2006年,25歲的安溥加盟SonyBMG後,終於推出了自己的首張專輯《My Life Will…》,後來相繼推出專輯《親愛的,我還不知道》、《城市》、《神的遊戲》《Original》

02 再見,張懸 你好,焦安溥

當然資深樂迷朋友對焦安溥這個名字並不陌生,而不是安溥樂迷的朋友們,你或許對下邊這首歌很熟悉:

沒錯,曾經她以張懸這個名字帶領大家認識她。2015 年 1 月 17 日,張懸在高雄舉辦 「潮水箴言」 演唱會。一場對眾多張懸的歌迷來說意義非凡的演唱會!牆上的屏幕投影著她親手寫下的文字,她對歌迷感性地說著:「我希望把我前半生,對人生所有的祝福跟體會,都放在這場演唱會中,回報給聽眾」。

那天晚上,張懸決定與跟她共處 14 年的名字告別。後來她把 Facebook 上的名字,由張懸改回本名焦安溥。2016年底開啟[公民對談]社會實驗,並於2017年3月5日最後一場公民對談經驗分享會後正式告別張懸身份,回歸本名焦安溥。

03 放下音樂 舉辦多場公民對談

2016 年 11 月 28 日,張懸來到了臺灣的立法院,參與了一場婚姻平權的公聽會。當天立法院外聚集了許多團體,支持與反對的團體都在場外,相互表達立場。那段期間,可以說是婚姻平權議題在臺灣爭議性最高的時間點。

「我要用最後一句話講給一般人聽,雖然法律難以改變人們的偏見,但法律不應該為偏見而服務。法律的功能有服務每個人生存的條件品質狀態,就要讓法律跟著文化和現象,變成更銳利的工具,每個人都可以充分地使用。」

安溥在公聽會上清楚表達自己支持的立場。在多數人眼裡,音樂人給我們留下動聽的音樂和良好的公眾形象就夠了,而安溥所有的不僅是音樂,還有更多對社會的關懷,即使她一個人的力量在社會各種流派裏是多麼微小,但她總會勇於發聲,並鼓勵歌迷們跟她一起思考!

她說:「我出席了那場婚姻平權法案公聽會,我就不打沒把握的仗。明年我賠上我的整條命來做這件事情,先把我所愛的音樂放在一邊。」

2016 年 12 月 19 日,她在女巫店舉辦了第一場公民對談,「你覺得平等是什麼?」這是她問一個來參與的民眾的問題,當晚他們就這個問題展開對話。後來她走到許多地方,無論是live house、校園等,她跟許多人談著任何議題,有關婚姻平權、自由、平等等議題,每一場活動她都會在 Facebook 上進行直播,讓更多的人一起參與。 真正的沉默不是無言,而是不停說話!


張懸最近的一張專輯是2017年1月13日 離現在也有一年多了;


張懸2006-2012四張原創專輯4CD典藏精美套裝。

內附四張原專輯復刻重製版海報。

珍藏抹有時代光彩的音樂圖像四篇一路上陪伴我們的吟唱好好地記下那些一直都沒忘記的歌。

看下這張專輯的歌單

看她往年出的專輯;也沒有規律;

不好斷定下一張專輯是什麼時候出了;而且張懸新歌出得少,在喫老本的感覺;有才是有才。


超喜歡她。

因為一句話而認識她;

就是:《喜歡》中的;"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裏,我最喜歡你。"

然後買了張老闆的專輯——《親愛的…我還不知道》

很希望張老闆能早點出新歌,少點政治因素;多點藝術情懷。帶給大家好的作品;讓我耳朵再次懷孕。哈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