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  

 

看過格友veronica的『看人~怎麼~做人』(文章連結http://veronica722.pixnet.net/blog/post/420084466),讓我有些感想特別想寫下來。

這篇文我看了兩遍,一方面是曾遇過跟veronica類似的事,一方面是veronica文章裡寫的某段讓我忍不住笑了。

記得以前有一陣子,我對某個人老是要我放下執著、講了一堆宗教道理的情況特別反感。其實,我對放下或是不要太過執著這樣的觀點是認同的,無論是在部落格或是臉書上,看到一些勵志文的內容不管是否有關宗教,我的接受度都很大,也甚覺有其理。

那陣子過後,我開始反省我之所以對那個人說的話反應如此激烈的原因,到底是因為我確實沒放下、我真的很執著?還是因為我非常不想忍受有些人喜歡藉由佛理、佛學的說法,用一種他好像高人一等、心思透淨到高尚境界的態度來面對別人內心世界的剖析,看來和善卻如此咄咄逼人?

我發現是後者,誠如veronica在文中提到的片段,有些人不僅欠缺心靈成長的努力,是否做到也有待觀察(一個人的智慧如何其實可以從言行透露出來),卻用自己都悟不透的(或自以為悟透)的道理來勸服、解析他人行為,而沒有實際分清楚單一個案其中的差異是什麼。

表相與陳述所代表的有可能是獨一事件的情緒和感受,若從一個點就想擴大到整個面、別人整個人生的路徑和思緒脈絡,確實容易偏頗。最教人難受的,是某些先知者喜歡扮演"他們擁有卓越的判斷力、統整力、理直氣壯的智慧"的角色,肩負扭轉他人人生走向快樂的使命,藉以證明自己信仰的、努力的企圖纔是睿智完善的。

偏偏這樣的先知者,通常習於全盤推翻他人過往和現下的思考邏輯、言行,未顧及到一個人本心出發點的獨特性。

我並不反對從放下執著這樣的角度出發,但我個人覺得有些事情是需要堅持原則、具備執著的去執行和分辨。有些人習慣把堅持和執著狹義化往不好的方向,卻沒想過這樣的價值判斷會讓受勸者產生自我質疑、自我否定和不舒服的感受,更別提這可能造成----"打亂受勸者的自我價值認定、扭曲一個人過往人生架構"的結果。

可是實際上,很多事情是否能順其自然、順利解決,其實跟當事人的心態是否轉變不見得有關,而是跟整個局勢的變化有關,非人是否執著所能抗力與無法抗力。

後來,偶而幾次看到那位對應者的文章,與我有關之言的頻率頗高(希望是我多慮),我也只能一笑置之;我想,到底是誰沒有放下還執著著,至此應該很清楚。

我也學會了一件事,『我到底有沒有放下?』既不需要解釋、證明給對應者或任何人知道,也無須利用任何事件來考驗自己的腦袋和思維,時間和我的行為自然能夠證明我放下了沒。

或者可以這麼說,若已放下,自然能不起情緒起伏的看待,不被影響、不需表態、不會溯往追憶,縱使時間再多,也沒必要沉緬在對自己毫無益處的事情上。

我情願相信許多信仰者是出於善意,誠心想幫助勸化眾生步出坦途;然而,以實為批判他人行為用以驗證自己是否具有睿智能力、更勝一籌的偽善手法來包裝的假象,終究是禁不起辯證的。

我個人一直很喜歡佛印蘇東坡的一段小故事,要怎麼避免讓自己在勉勵勸慰他人,或是表達自我想法時,不會落入像蘇東坡一樣的境界,這纔是真正的學問,不是嗎?

 

 

值得玩味的小故事:

蘇東坡跟佛印禪師兩人散步,蘇東坡問佛印禪師說:「你看我像什麼?」蘇東坡身材胖胖的、大大的,又是做官的,佛印說:「簡直像尊佛啊。」

蘇東坡很高興,一邊走,又說:「你怎麼不問我啊?」

「我問你做什麼?我沒什麼可問的。」

「你應該問我,你像什麼?」

佛印禪師:「好!我問你,你看我像什麼?」

蘇東坡說:「我看你像狗屎。」

之後,回到家裡,蘇東坡就跟他妹妹蘇小妹說:「今天,我把和尚贏了。」蘇小妹說:「你怎麼贏人家的,我可以聽聽嗎?」

「好!我跟你說。」他說:「我問佛印,我像什麼,他說我像一尊佛。後來我叫他問我,他就問我他像個什麼,我說他像狗屎。我是佛,他是狗屎。」

蘇小妹說:「你贏了?你輸了。」

「我怎麼輸的?」

她說:「人家是佛心,看你看一切都是佛;你是狗屎心,看人看什麼都是狗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