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正式向社會發布了13個新職業信息。一起先來看看都有哪些“新鮮的”職業:

✔ 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

✔ 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

✔ 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

✔ 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

✔ 數字化管理師

✔ 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員

✔ 電子競技運營師

✔ 電子競技員

✔ 無人機駕駛員

✔ 農業經理人

✔ 物聯網安裝調試員

✔ 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

✔ 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

這是自2015年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頒佈以來發布的首批新職業。經專家論證、社會公示等,確定了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等13個新職業信息,調整變更了4個職業(工種)信息,新增了3個工種信息,正式對外發布。

這些新鮮的職業到底要做些什麼工作呢?

1、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

從事與人工智能相關算法、深度學習等多種技術的分析、研究、開發,並對人工智能系統進行設計、優化、運維、管理和應用的工程技術人員。

主要工作任務

①分析、研究人工智能算法、深度學習及神經網絡等技術;

②研究、開發、應用人工智能指令、算法及技術;

③規劃、設計、開發基於人工智能算法的芯片;

④研發、應用、優化語言識別、語義識別、圖像識別、生物特徵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

⑤設計、集成、管理、部署人工智能軟硬件系統;

⑥設計、開發人工智能系統解決方案;

⑦提供人工智能相關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

2、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

從事物聯網架構、平臺、芯片、傳感器、智能標籤等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以及物聯網工程的設計、測試、維護、管理和服務的工程技術人員。

主要工作任務

①研究、應用物聯網技術、體系結構、協議和標準;

②研究、設計、開發物聯網專用芯片及軟硬件系統;

③規劃、研究、設計物聯網解決方案;

④規劃、設計、集成、部署物聯網系統並指導工程實施;

⑤安裝、調測、維護並保障物聯網系統的正常運行;

⑥監控、管理和保障物聯網系統安全;

⑦提供物聯網系統的技術諮詢和技術支持。

3、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

從事大數據採集、清洗、分析、治理、挖掘等技術研究,並加以利用、管理、維護和服務的工程技術人員。

主要工作任務

①研究和開發大數據採集、清洗、存儲及管理、分析及挖掘、展現及應用等有關技術;

②研究、應用大數據平臺體系架構、技術和標準;

③設計、開發、集成、測試大數據軟硬件系統;

④大數據採集、清洗、建模與分析;

⑤管理、維護並保障大數據系統穩定運行;

⑥監控、管理和保障大數據安全;

⑦提供大數據的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

4、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

從事雲計算技術研究,雲系統構建、部署、運維,雲資源管理、應用和服務的工程技術人員。

主要工作任務

①開發虛擬化、雲平臺、雲資源管理和分發等雲計算技術,以及大規模數據管理、分佈式數據存儲等相關技術;

②研究、應用雲計算技術、體系架構、協議和標準;

③規劃、設計、開發、集成、部署雲計算系統;

④管理、維護並保障雲計算系統的穩定運行;

⑤監控、保障雲計算系統安全;

⑥提供雲計算系統的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

5、電子競技運營師

在電競產業從事組織活動及內容運營的人員。

主要工作任務

①進行電競活動的整體策劃和概念規劃,設計並制定活動方案;

②維護線上、線下媒體渠道關係,對電競活動的主題、品牌進行宣傳、推廣、協調及監督;

③分析評估電競活動商業價值,確定活動贊助權益,並拓展與贊助商、承辦商的合作;

④協調電競活動的各項資源,組織電競活動;

⑤製作和發佈電競活動的音視頻內容,並評估發佈效果;

⑥對電競活動進行總結報告,對相關檔案進行管理。

6、電子競技員

從事不同類型電子競技項目比賽、陪練、體驗及活動表演的人員。

主要工作任務

①參加電子競技項目比賽;

②進行專業化的電子競技項目訓練活動;

③收集和研究電競戰隊動態、電競遊戲內容,提供專業的電競數據分析;

④參與電競遊戲的設計和策劃,體驗電競遊戲並提出建議;

⑤參與電競活動的表演。

7、數字化管理師

使用數字化智能移動辦公平臺,進行企業或組織的人員架構搭建、運營流程維護、工作流協同、大數據決策分析、上下游在線化連接,實現企業經營管理在線化、數字化的人員。

主要工作任務

①制定數字化辦公軟件推進計劃和實施方案,搭建企業及組織的人員架構,進行扁平透明可視化管理;

②進行數字化辦公模塊的搭建和運轉流程的維護,實現高效安全溝通;

③制定企業及組織工作流協同機制,進行知識經驗的沉澱和共享;

④進行業務流程和業務行爲的在線化,實現企業的大數據決策分析;

⑤打通企業和組織的上下游信息通道,實現組織在線、溝通在線、協同在線、業務在線,降低成本,提升生產、銷售效率。

8、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員L

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工程實踐過程中的模擬建造,以改進其全過程中工程工序的技術人員。

主要工作任務

①負責項目中建築、結構、暖通、給排水、電氣專業等建築信息模型的搭建、複覈、維護管理工作;

②協同其它專業建模,並做碰撞檢查;

③通過室內外渲染、虛擬漫遊、建築動畫、虛擬施工週期等,進行建築信息模型可視化設計;

④施工管理及後期運維。

【提醒】對具有“環保、低碳、循環”等綠色特徵的職業標示爲綠色職業,統一以“綠色職業”的漢語拼音首字母“L”標識。

9、無人機駕駛員

通過遠程控制設備,操控無人機完成既定飛行任務的人員。

主要工作任務

①安裝、調試無人機電機、動力設備、漿葉及相應任務設備等;

②根據任務規劃航線;

③根據飛行環境和氣象條件校對飛行參數;

④操控無人機完成既定飛行任務;

⑤整理並分析採集的數據;

⑥評價飛行結果和工作效果;

⑦檢查、維護、整理無人機及任務設備。

10、農業經理人L

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經濟合作組織中,從事農業生產組織、設備作業、技術支持、產品加工與銷售等管理服務的人員。

主要工作任務

①蒐集和分析農產品供求、客戶需求數據等信息;

②編制生產、服務經營方案和作業計劃;

③調度生產、服務人員,安排生產或服務項目;

④指導生產、服務人員執行作業標準;

⑤疏通營銷渠道,維護客戶關係;

⑥組織產品加工、運輸、營銷;

⑦評估生產、服務績效,爭取資金支持。

【提醒】對具有“環保、低碳、循環”等綠色特徵的職業標示爲綠色職業,統一以“綠色職業”的漢語拼音首字母“L”標識。

11、物聯網安裝調試員

利用檢測儀器和專用工具,安裝、配置、調試物聯網產品與設備的人員。主要工作任務

①檢測物聯網設備、感知模塊、控制模塊的質量;

②組裝物聯網設備及相關附件;

③連接物聯網設備電路;

④建立物聯網設備與設備、設備與網絡的連接;

⑤調整設備安裝距離,優化物聯網網絡佈局;

⑥配置物聯網網關和短距傳輸模塊參數;

⑦預防和解決物聯網產品和網絡系統中的網絡癱瘓、中斷等事件,確保物聯網產品及網絡的正常運行。

12、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

使用示教器、操作面板等人機交互設備及相關機械工具,對工業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工作站或系統進行裝配、編程、調試、工藝參數更改、工裝夾具更換及其他輔助作業的人員。

主要工作任務

①按照工藝指導文件等相關文件的要求完成作業準備;

②按照裝配圖、電氣圖、工藝文件等相關文件的要求,使用工具、儀器等進行工業機器人工作站或系統裝配;

③使用示教器、計算機、組態軟件等相關軟硬件工具,對工業機器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人機交互界面、電機等設備和視覺、位置等傳感器進行程序編制、單元功能調試和生產聯調;

④使用示教器、操作面板等人機交互設備,進行生產過程的參數設定與修改、菜單功能的選擇與配置、程序的選擇與切換;

⑤進行工業機器人系統工裝夾具等裝置的檢查、確認、更換與復位;

⑥觀察工業機器人工作站或系統的狀態變化並做相應操作,遇到異常情況執行急停操作等;

⑦填寫設備裝調、操作等記錄。

13、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

使用工具、量具、檢測儀器及設備,對工業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工作站或系統進行數據採集、狀態監測、故障分析與診斷、維修及預防性維護與保養作業的人員。

主要工作任務

①對工業機器人本體、未端執行器、周邊裝置等機械系統進行常規性檢查、診斷;

②對工業機器人電控系統、驅動系統、電源及線路等電氣系統進行常規性檢查、診斷;

③根據維護保養手冊,對工業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工作站或系統進行零位校準、防塵、更換電池、更換潤滑油等維護保養;

④使用測量設備採集工業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工作站或系統運行參數、工作狀態等數據,進行監測;

⑤對工業機器人工作站或系統的故障進行分析、診斷與維修;

⑥編制工業機器人系統運行維護、維修報告。

這些“新職業”到底好不好乾?

聽聽從業者們怎麼說

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挑戰、壓力、成就感

“我的工作簡單說就是教機器學習,因爲每天都會面對很多變量,所以覺得很有挑戰性。能夠把作通的模型,泛化到具體應用場景裏去的時候,就會特別有成就感。”

鄧射衛現供職於國內一家知名互聯網企業,從入職時的普通程序員到成長爲獨當一面的人工智能工程師,這名“80後”只用了短短七八年時間。在他看來,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讓人們生活變得越來越便捷,而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自己的一份貢獻。

“當然,有挑戰就會有壓力。比如讓不少人羨慕的‘彈性工作時間’,我們內部都自嘲,實際上不是彈性上班而是彈性下班。”鄧射衛笑着解釋說,因爲任務總量是一定的,所以無論什麼時候上下班,都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去完成。

“這個職業必須保持一種不斷學習的狀態,所以纔給人的感覺比較‘宅’吧。沒有定力、坐不下來的性格,可能就會不太適合。”鄧射衛說。

無人機駕駛員:自由、新鮮、體驗感

“壓副翼、輕推杆,對,保持住。”在北京郊區的一所無人機培訓學校內,伴隨着旋翼轟鳴,“90後”小夥杜宏淵正在向學員們講授飛行要領。

2015年從山西老家來到北京,自由新鮮的職業體驗和每月萬元左右的收入水平,讓杜宏淵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報班考證,在一家公司做起了專業無人機駕駛員。“不少年輕人都會有個嚮往藍天的飛行夢,無人機正好給了大家這麼個機會。”

杜宏淵驕傲地告訴記者,在做教練之前,自己曾經執飛過航空攝影、電力巡檢、農業植保等很多任務,也因此去了不少平時難得一去的地方。“確實很長見識。”他說。

這兩年,隨着市場對無人機教學培訓的需求越來越大,杜宏淵又在公司的組織下,通過了無人機教員資格考試。現在每年經由他培訓的持證無人機飛行員,人數已接近500人。

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輕鬆、個性、創造性

陽利軍是長沙三一重工的焊接班長,他身邊的機器人“同事”逐漸增多。

“剛和機器人合作的時候,一下子90%的工作都由它接手,感覺實在太輕鬆了。”陽利軍說,焊接機器人由四節臂組成,非常靈活,許多人工很難焊接到的刁鑽角度,它卻能進行“花式”焊接。

“地板總成機器人”由一個焊接機器人、一個焊接夾具和一個吊具組成。陽利軍在每日工作前都需給機器人進行擦灰、檢查線路、清理槍頭等,裝上產品零件後,由機器人負責接下來的焊接工作,完工後陽利軍再檢查產品,這樣整個流程就完成了。“機器人的好處就是工作效率穩定,成品質量高,這是人工很難做到的。”陽利軍說。

在陽利軍負責的總拼線上,除了“地板總成機器人”,還有負責駕駛室的焊接、抓取與合裝工作的機器人。總的來說,這條線上,有2個環節是由5個工人完成,其餘由11臺機器人完成。

對於機器人替代人工的一些說法,陽利軍並不感到擔心。“我們有創造性,可以完成複雜的、臨時性的、個性化的工作,所以雖然機械自動化是工業製造的大趨勢,但人工依然有優勢。”

電子競技運營師:誤解、枯燥、快節奏

“其實社會上對電子競技行業還存在一些誤解和偏見,從本質上來說,電競更類似於體育比賽,而不是純粹的電子遊戲。”說起自己所從事的電子競技運營師這一職業,1991年出生的小夥王飛快人快語,一開腔就急着進行解釋。

作爲上海一家電競俱樂部的運營管理人員,他平時主要負責所在俱樂部的品牌推廣和賽事運營。“之前我在媒體行業工作了幾年,後來發現職業電競領域發展很快,自己又比較感興趣,就選擇了轉行。”王飛說。

他告訴記者,目前自己所在的俱樂部已擁有職業電競選手70多人,參賽項目包括“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等等。選手們不但要接受每天10個小時以上的枯燥訓練,一年還要有三分之一時間用來出差,參加各級遊戲職業聯賽,無論是電競選手還是運營師,工作生活節奏都非常快。

“對於不少網友來說,打遊戲是一種放鬆休閒的方式,但是職業選手會考慮積分排名和相關的收入變化,這就像是籃球愛好者和職業運動員的區別。”王飛解釋說。

王飛表示,從入選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到入列國家新職業目錄,電子競技行業發展正在逐漸走向規範。“這個職業不是說你天天泡在電腦前,就一定能出好成績,更多的還得看天賦和團隊配合。”他強調說。

來源:綜合整理自網絡

(免責及版權聲明:僅供個人研究學習,不涉及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北京文都立場)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