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影電(寫於年初)

警匪動作片一直都是香港電影至關重要的類型片,發展至今,從文藝走向火爆,當初最地道單純的警匪小片演變成如今國際化視野的火爆鉅製,1979年時的《點指兵兵》,裝備還是小型手槍為主,如今已經過渡到2012年《逆戰》中的大量現代軍事武器,無論是規模還是槍械,都見證著香港警匪片的不斷變遷,那麼,曾經的警匪片是怎樣的呢?香港導演又是怎樣求新求變的呢?

 警匪片的文藝和火爆 輻射港、澳、臺、大陸

  說到香港警匪片,港產名導及其代表作隨處可見,麥當雄和《省港旗兵》、林嶺東和《龍虎風雲》、劉偉強和《無間道》、爾冬陞和《旺角黑夜》等,每部片都各有其特色。若論九十年代最火爆的港產警匪片,莫過於《辣手神探》,暴力先鋒吳宇森動用大量軍火,製造恢弘場面,「一億發子彈傾瀉而出」,何等壯觀。如果挑選文藝一點的,則有李修賢的《公僕》、趙崇基的《三個受傷的警察》,兩部片子沒有激烈的槍戰戲,但主角憑精湛演技征服了觀眾、征服了金像評委,讓人看到了警察內心深處的痛。正是這樣,香港導演都一直遊走在文藝和火爆之間,拍片張弛有度,拍出與眾不同的警界雄風。

  而站在地域性角度上看,警匪片又是怎樣的呢?章國明的《點指兵兵》便是本土警匪片的典範,通過簡簡單單的警匪遊戲描述小人物的悲慘處境,此片也讓他成為新浪潮導演的中流砥柱。但這些寫實地道的警匪片在時代潮流下是站不穩腳步的,需有所突破才能讓片子豐富多彩,倘若再單一地著墨香港,未免乏味可陳。於是導演為求創新,不管是拍攝黑幫片還是警匪片,大多在兩岸三地周轉,必須有的放矢,這樣影片更有看頭,更有賣點,更有力度。

  因此便產生了跨越港臺的警匪佳作《重案組》,該片奉獻了光彩奪目的爆破視覺大餐,也強烈展示了兩地警務人員辦案程序的差異;《省港一號通緝犯》則把改革開放的深圳作為主戰場,更調侃省港警察和歹徒大戰是國際事件,《滅門慘案之孽殺》也把慘案搬到大陸農村,揭露醜陋骯髒的一面。《暗花》、《濠江風雲》等半黑半白的片子不是極力渲染暴力血腥、就是和澳門懸疑奇案、傳奇人物息息相關。如果把《羔羊醫生》等讓人聞風喪膽的十大奇案計算在內,90年代的警匪片已是百花齊放。這些片鋪張聲勢地輻射港、澳、臺、大陸,讓故事得以充分擴展,視野變大、環境變雜、人物變多、槍戰變猛,從而使得警匪片在香港影壇花開富貴。

  香港導演的東南亞情結 血染泰國越南菲律賓

  暴亂、貧困、毒品、情色、軍火、地下交易是東南亞地區的標籤(新加坡除外),其中「泰國、越南、菲律賓」三地出現在港片中最為頻繁。部分國家氣候適中、人羣野蠻、環境複雜、戰火紛飛、生靈塗炭,是拍攝舊時代戰爭電影、黑色電影的最佳選擇,而香港導演對這些題材也情有獨鍾,於是選擇東南亞作為影片切入點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沒有大投資,所以拍東南亞戲份大多是一筆帶過,或者充當人物背景,敘事的次要線索,從而讓殺手片、黑幫片、警匪片都和東南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劇中人物要麼是跑路躲到菲律賓避難(《殺手蝴蝶夢》),要麼是菲律賓、泰國、柬埔寨殺手來港頂風作案(《亡命鴛鴦》、《烏數機密檔案》、《狗咬狗》),要麼是三兄弟勇闖越南打天下(《喋血街頭》),要麼是重演越南動蕩混亂局面(《越青》《投奔怒海》),要麼是遠赴泰國交易毒品(《門徒》《無間道2》)…因此觀眾對各地區的民族風情已經耳熟能詳,裡面的廝殺場面,或者地下交易等情節也司空見慣。

  當然拍攝該類型片並非香港導演的最終目的,他們最終逃離不了兩個字「商業」,賺錢纔是硬道理,東南亞地區是世界上華人、華僑最多的地方,高達2000多萬,是香港人口的3倍,因此東南亞顯然成為香港電影不可或缺的出口地,加入東南亞元素,也是大勢所趨。當然,對於人口龐大的內陸來說,東南亞也只是小巫見大巫,但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地方吸引香港導演呢?走出香港、衝出亞洲、走向國際纔是最重要的,具備國際範兒不是更好嗎?

 「槍」指世界各地 將「國際」進行到底

  80年代,愛情片《秋天的童話》、喜劇片《富貴再逼人》都有所突破,分別放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加拿大,地域性的障礙更能生動刻畫人的真實面貌。如果是警匪片,必須有所創新,才能滿足觀眾的觀影慾望,因此和跨國元素掛鉤在所難免。《最佳拍檔》系列早已深受007系列毒害,留學歸來的徐克還曾在銀幕扮演精神病人冒充FBI,拍攝《第一類型危險》也把洋人偽鈔作為主線,那時的片子已烙上好萊塢印記,服侍觀眾非常周到。90年代,《生死時速》、《亡命天涯》、《空中監獄》、《勇闖奪命島》等好萊塢動作鉅製橫空出世,尤其是後兩部處於回歸前期,如此強勁的電影很值得讓香港影人深思。

  而自成一派的動作巨星成龍則把警匪動作片發揚光大,在國際上耀武揚威,達到尖峯時刻,很好地挽回面子,《紅番區》、《警察故事4》、《一個好人》三年連奪港產片票房冠軍,那幾年香港觀眾看片口味「變重」,除了喜好黑幫片外,還極度看好動作片,於是回歸後,打著「國際化」旗號拍片的警匪片導演異軍突起,陳德森、羅禮賢、林偉倫等人拍片融入大量全球國際化元素,比如《神偷諜影》、《紫雨風暴》、《B計劃》、《渾身是膽》…不甘落後的陳木勝打造了科幻片《特警新人類》,陳嘉上也跟隨大流拍了《公元2000》,此時的林嶺東在趕赴好萊塢之前重振雄風,一年磨一部地道警匪片,如《高度戒備》、《極度重犯》、《目露兇光》。而恰恰在此期間的兩位電影大師吳宇森、徐克則在好萊塢忙碌著,分別拍攝《斷箭》、《變臉》,《KO雷霆一擊》、《反擊王》…

  不管他們怎麼突破,國際化香港警匪片的故事架構大多有著兩個固定模式:一是恐怖分子在世界各地犯案後,來港避難或破壞香港政治穩定,之後國際派來CIA,FBI和香港皇家警察合作,於是重點戲份就順理成章放在香港。二是反過來,香港罪犯逃到國外,香港警察需和國際刑警合作捉拿罪犯,維護世界和平,於是外地成為重要場景,成龍就對這一模式愛不釋手。上面兩個模式有個共同點,就是港、澳、臺、國際警方代表辦案相處時,要麼水火不容,要麼是默契十分,這一點很多導演都緊抓不放。

  到了今天,林超賢突破區域的束縛,把戲設置在動蕩混亂的中東地區。《逆戰》得到約旦和馬來西亞軍方的鼎力支持,甚至出動軍艦和武裝直升機做後盾,視野更為國際化,壯觀場面在香港警匪片裏無與倫比。從另一面反映了港片的「盡皆過火,盡皆癲狂」,但「過火」並非代表製造大量喜劇元素,而是槍支彈藥車載斗量,火味十足。比如有癲狂的大場面,轟炸吉隆坡、在約旦戰火紛飛、在印度洋驚濤駭浪、在太子城進行生死時速。

  那麼「國際化」應該是怎樣的呢?起碼要有以下幾個元素之一,波及世界的警匪大戰、國際刑警之間的合作、故事融入諸多好萊塢元素、擁有大量威脅全球的現代武器……

——十大國際化香港火爆警匪片——

《B計劃》(1998)

  國際視野:導演羅禮賢作為香港電影首屈一指的特技專家,拍攝本片的整個概念、鏡頭運用、交代方式都不同,他曾表示本片和好萊塢的A級片沒什麼分別。他把整個故事牽連日本黑道組織,這些恐怖分子妄圖用生化武器草菅人命以毀滅香港。除了故事國際化外,影片還有十五個特技動作場面,人物在爆破場景中撞碎玻璃的拍攝手法逼近好萊塢,他認為《B計劃》是香港動作片新的里程碑。羅禮賢還憑此片參加日本北海道電影節,入圍了最新年輕導演獎。

  國際化PK:日本聖眾之道恐怖分子VS香港皇家警察、狙擊手

  致命武器:沙林毒氣

  激鬥地點:香港

  火爆點評:人人都說:武術看程小東,動作看羅禮賢。羅禮賢作為曾經成龍電影的替身,讓本片生龍活虎,既有高樓大夏響徹雲霄的爆破聲,又有驚心動魄的中環爆炸戲(可參考《竊聽風雲2》),正是由於多度火爆導致香港政府制定限制拍攝爆炸戲的法律。影片出現5輛汽車連環飛天爆炸,並旋轉多個360°迅猛落地,一時成為香港社會焦點話題,讓人津津樂道。羅禮賢還曾炮製過《喋血街頭》《霹靂火》等火爆場面,在業界擁有一支赫赫有名的猛龍特技隊。

  火爆指數:

 《警察故事4簡單任務》(1996)

  國際視野:整個警察故事系列,都呈現著地域擴充模式。第一部只是按照傳統框架聚焦香港逮捕毒梟;第二部則邀請好萊塢爆破專家參與製作,於是爆破成為續集的最大賣點;第三部則延伸內陸進行省港警民合作,從而牽連出金三角黑色交易、馬來西亞刺激的街道追逐和精彩絕倫的火車死拼;第四部已把故事發生地放在國外,如俄羅斯、美國、烏克蘭,更涉及FBI、CIA等國際組織。此時的成龍決一死心要將警匪片國際到底,告訴觀眾香港警察的任務絕不是簡簡單單的,這一職業面臨的是大環境下的艱巨挑戰。

  國際化PK:香港皇家警察、俄羅斯情報局、中央情報局VS黑手黨

  激鬥地點:俄羅斯、美國、烏克蘭

  致命武器:核武器

  火爆點評:本片一開始就有勁力十足的雪地追逐戲、還有炮轟直升機的勁爆場面,讓觀眾大呼過癮。除此之外,矮小的成龍保持一貫的近身對打作風,安排高大威猛的鬼佬和自己一起對戰,這

更能尋找刺激快感。而在水底下和大白鯊抗戰的兇猛戲份,也令人提心弔膽。此外,核武器只是作為背景線索,也沒有出現核彈爆炸等逼真場面,但影片憑著出色的動作設計拿下了金像最佳動作設計獎。值得一提的是,成龍的國際化警匪動作片不一而足,都叫好又叫座,《龍兄虎弟》、《飛鷹計劃》、《紅番區》、《我是誰》、《一個好人》、《特務迷城》…

《渾身是膽》(1998)

  國際視野:導演元奎、編劇劉鎮偉,一個金牌動作指導,一個詭計多端的編劇,曾合作過賭片系列、方世玉系列,多次默契拍片,從沒合作過國際片,在「非港槍戰片」當道的香港影市裡,兩人

考慮是時候拍別具手法的動作片了,於是一拍即合,《渾身是膽》應運而生,兩人把戲份搬到東歐,場面之火、規模之大,讓人瞠目結舌。這也成為嘻嘻哈哈的葡萄影片中最國際化的一部片。正如片名所說,主創人員渾身是膽,有著氣吞東歐的強勁氣勢。

  國際化PK:國際盜竊集團VS國際黑幫分子、非法軍火組織

  激鬥地點:東歐布拉格

  致命武器:遠程狙擊槍、遙控炸彈

  火爆點評:三個華人大鬧布拉格竊取鑽石,直截了當的劇情,不難讓人想到《縱橫四海》。本片在爆炸場面上做足功夫、下足猛料,有單挑對抗、火燒飛車、懸吊槍戰、遠程射擊等,各種創意場面應有盡有。導演元奎親自壓陣,製造懸念戲份,設計槍戰元素從沒讓我們失望過。但過火的動作場面還是消弱了精巧的偷竊場景,當然對於一個動作指導出身的人來說,在保證劇本不出差錯的情況下,富麗堂皇的佈景和熱火朝天的激戰是萬萬不能缺少的。

  火爆指數:

  《神偷諜影》(1997)

  國際視野:嘉禾製作,必屬猛作,本片就是其一。97年香港影市不好,嘉禾老闆找到從沒拍過大製作電影的陳德森,但他有所顧忌,而在好友陳可辛的鼓舞下,很不情願地接拍了本片。不拍則已,一拍驚人,陳德森劍指德國等地,影片故事充斥大量國際元素,素材取自美國的《通天神偷》,很好地拍出了好萊塢動作片的氣質,在港備受好評,在歐洲大賣,口碑票房雙豐收,觀眾看罷不禁感嘆香港也終於有一部似模似樣的槍戰間諜片了,而陳德森憑此片一時成為動作片熱門導演。

  國際化PK: 英國情報總局亞洲參謀、香港政府保安科VS香港間諜組織

  激鬥地點:匈牙利、香港、德國法蘭克福、漢堡

  致命武器:電腦、炸彈

  火爆點評:把偷取偽鈔電板作為主線,其實是一個很老套的故事情節,而沒有強大號召力的明星,為什麼還能輕鬆拿下一千多萬港幣票房?此片還是有其獨特之處的,吸引人的地方莫過於視野廣闊,節奏緊湊,劇情峯迴路轉,敘述有條有理,還採用意想不到的反間計,扣人心絃。當然還在於別開生面的動作設計,作為回歸後的諜戰片融入精緻的動作戲很有必要,但出色的動作片隨處可見,此片還能脫穎而出,勇奪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獎,實屬難得。

  火爆指數:

  《紫雨風暴》(1999)

  國際視野:文質彬彬的陳德森算是回歸後適應性較強的一位導演,跟隨時代步伐,拍片不落窠臼,在警匪片領域獨樹一幟,他兩年磨一劍,短短几年內拍了三部輻射全球的國際化警匪片,其中包含和成龍合作的《特務迷城》。他拍片遊走於文藝和火爆之間,早期執導諸多動作片,披著「好萊塢」外衣,後期轉型拍了家庭倫理片和民國革命片。《紫雨風暴》是陳德森的第二部國際片,影片中北韓僱傭軍製造的生化武器「紫雨」,也一時掀起港片嬗變的風暴,更影響了對「911事件」極度恐懼的好萊塢名導。

  國際化PK:香港反恐怖部隊VS赤柬革命恐怖分子

  激鬥地點:香港

  致命武器:生化毒液

  火爆點評:陳德森力求突破火爆的外殼,認為故事曲折離奇,情節引人入勝纔是王道。於是著重刻畫人性,恐怖分子失憶後被洗腦成臥底,痛不欲生的感覺或許比線人更悽慘可憐。他曾經參與《重案組》編劇,在執導警匪片時,加入驚秫元素充實動作,正如之前的《神偷諜影》一樣,都是靠人物動作設計取勝,但沒有過多恢弘場面,也沒有眼花繚亂的爆炸戲,只是間接性地呈現華麗的視覺效果,比如最後的隧道爆破衝擊,成為影片最閃亮的一道風景線。正如此,此片拿下了諸多技術獎項,在金像獎上再次風光。

  火爆指數:

 《碧血藍天》(1998)

  國際視野:一直在背後默默無聞擔任副導演、編劇的林偉倫,其實曾為吳宇森、劉偉強等人的影片擔任過製片、策劃,當有幸親自執導警匪片時,就顯得過火,他須讓動作來得更猛烈一些,《鼠膽龍威》《冒險王》還未過癮,於是一不做二不休,把《碧血藍天》終極戲份放在前蘇聯盟國拉塞維亞,讓正邪兩派大戰特戰,盡顯林偉倫的野獸風範。但也只是為了國際而國際,骨子裡的故事安排還著重中國人的內訌,外人只是淪為牽使的工具,背景還穿插宗教信仰,使得影片元素多姿多彩。

  國際化PK:中國保安局特工VS恐怖分子、宗教信仰教徒、義大利赤色兵團、東南亞赤柬

  激鬥地點:歐洲、拉塞維亞、大陸深圳

  致命武器:現代軍事武裝槍械、衝擊炮、炸藥

  火爆點評:開頭的深圳機場出現了趙文卓、熊欣欣乾淨利落的對打戲,兩者龍騰虎躍,出招剛勁有力。之後的車站槍殺精彩絕倫,地鐵打鬥高潮迭起,大量衝擊炮使得街巷碧血衝天,恐怖分子還在單橋上進行炮彈飛車。此外,在歐洲的中國大使館也發生兇猛槍戰,引起當地居民發生暴動,洋人對華人大為不滿,從而圍攻毒打,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而影片動作指導是馬玉成、熊欣欣,兩人也動用了不少武師,很好地平衡了肉搏對打、警匪大戰、房屋爆炸等場面。

 《猛龍》(2005)

  國際視野:本片陣容異常強大,集合了大陸、港、臺、韓、美的大明星,各色各樣的警務人員聚焦香江,狙擊手、電腦高手、臥底、重案組、特警等,多種職業化背景比吳彥祖等富二代恐怖分子還要複雜,兩派皆在香港上演了一場好戲。更重要的是,本片還力邀國際大明星邁克爾·比恩加盟演出,更有動作巨星史蒂文·席格強勢監製,使得影片號召力超強,屬於國際級別的警匪大作,因此被列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首部永久收藏電影…

  國際化PK:各地國際刑警VS各地國際悍匪

  激鬥地點:香港

  致命武器:狙擊步槍、PSG-1、刀把、格洛克

  火爆點評:影片打戲十分激烈,但每次槍戰戲的間隔時間太大,導致部分劇情戲冗長,有愧「火爆」特色,警務人員簡介更是讓人目不暇接,於是「亂」成為影片最大特色,但這些元素都不影響

影片成為經典。面對兇狠悍匪,國際精英強強聯合,血戰到底的精神讓人欽佩,也是本片精髓所在。開始的香港鬧市街道爆炸,和歹徒解救國際罪犯一幕,就喻示著本片非同尋常。無論服裝、槍戲、動作都別具一格,李仁港賦予了很多個人情懷在裡面,也許他的心聲是這樣:讓別人說去吧,走自己的路!

  火爆指數:

  《聖戰風雲》(1990)

  國際視野:林嶺東在港成功塑造悲慘的臥底形象,也順利製造了敏感的校園暴力事件,之後高度重視警匪片的變遷,為了很好地終結風雲系列,他把犯了滔天大罪的恐怖組織放在香港,引發國際事件。林嶺東設置劇本範圍非常廣泛,背景裏既有亞洲矽谷計劃,又有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美國、波蘭等地,故事波及整個東歐的非共產政府。更過癮的是,林導還把廣東省作為洋人的避難地,從中可看到正蓬勃發展的廣州面貌。本片還採用了三語聯合:粵語、英語、波蘭語。

  國際化PK:波蘭華沙解放同盟軍、國際恐怖分子VS華盛頓中央情報局、 香港政治部督察

  激鬥地點:華沙、香港、廣州

  致命武器:蘇美聯制槍械

  火爆點評:開頭在華沙教堂有激烈的聖徒槍戰,美國大使被暗殺,歹徒潛逃到港,引發殯儀館國際歹徒和香港警察對峙的場景。讓人心驚膽跳的是,不但歹徒頭領是世界解放同盟軍領袖,手下更是超級職業殺手,個個機智狡猾、囂張猖狂、肆意妄為,香港街道無緣無故被轟炸,讓冷清的香港頓時火熱起來。雖然整個風雲系列毫無承接關係,但林嶺東一直動用固定班底,製造諸多與眾不同的槍戰戲,憑該系列在香港一戰成名,一躍成為警匪片大導演,日後順利趕赴好萊塢拍片,為港爭光。

  火爆指數:

 《衝鋒隊之怒火街頭》(1996)

  國際視野:眾所周知,陳木勝喜歡拍爆炸戲,每次都屢試不爽,而且拍得似模似樣,場面勁爆,火力全開。此片就是他的警匪片精品,有著中規中矩的國際模式,從中可看到大量由荷里活電影服務公司提供的槍械彈藥,使得動作場面熱火朝天。後來,他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動作戲的基礎上,轉戰非洲賣力拍攝《我是誰》,之後再接再厲打造科幻片《特警新人類》,從而使自己跳出傳統黑幫片的範疇,拍攝動作片信手拈來,走上國際化警匪片名導之路。

  國際化PK: 香港皇家警察衝鋒隊VS國際恐怖分子

  激鬥地點: 香港

  致命武器:貝雷塔手槍、炸藥

  火爆點評:毫無疑問,第一次街巷警匪追逐異常猛烈,結束前飛機內的肉搏大戰,更是精彩紛呈,讓人回味無窮。男主角們盡顯男兒本色,不斷激烈對打,使得影片虎虎生威。尤其是霸氣硬漢黃秋生和於榮光,把香港國際刑警總部搞得天翻地覆,氣派完勝《逃學威龍2》校內的國際恐怖分子、更脫胎換骨於《城市獵人》、《鼠膽龍威》等恐怖匪徒。影片強烈表現了衝鋒隊不可多得的敬業精神,勇於冒險,救世救民,值得學習。而不是主線的兄弟情和臥底使命也穿插得非常巧妙。

  火爆指數:

《逆戰》(2012)

  國際視野:「我不是劫匪」,已經看出林超賢拍片膽識超人,但他以往的警匪片都侷限在香港,沒什麼大場面,猛料不足。《逆戰》在大量資金的湧入下,他力求突變,大顯身手,模仿好萊塢動

作片模式,不拍容易遭人詬罵的科幻變異片,而是把槍戰輻射世界名地,由於有約旦政府的鼎力支持,於是單純的香港街道追逐變成了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火猛轟炸,省港警匪歹徒對打變成了國際刑警和匪徒對峙,茶樓動靜槍戰也變成了約旦坦克戰。大場面由多元化元素呈現出來,使得《逆戰》打響了2012年華語電影警匪片的第一炮。

  國際化PK:香港刑警、國際安全局警察VS國際犯罪集團、悍匪

  激鬥地點:約旦、馬來西亞、香港

  致命武器:主戰坦克(英國製造)、散彈槍(義大利製造)、多用途直升機

  火爆點評:《逆戰》除了槍戰升級外,動作元素翻倍。不管是坦克、還是直升機,《逆戰》都直追《黃金眼》《紅番區》,既有速度又有激情,讓觀眾熱血滾滾。拍槍戰戲期間,正值中東暴亂,於是戲裡戲外都在打,果真是世界末日。林超賢對人性的把握也拿捏到位,正派形象遵循溫情路線,反派則保持冷血狠毒風格,謝霆鋒從光頭變長發,呆板漢子黎明換成歷經滄桑的周杰倫,反派安志傑則變本加厲窮兇極惡。可見本片不管是人物塑造,還是動作場面,都千變萬化,極具視覺衝擊力。

  火爆指數: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