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問題:《流浪地球》後,吳京的地位如何?


我有的時候覺得,人類之間的聯繫是很奇妙的。

郭帆導演說過,在他小的時候觀看過詹姆斯卡梅隆的《終結者2》後,一顆科幻的種子便在他內心深處埋下了。甚至可以說,假如沒有當初那部《終結者2:審判日》,可能現在我們看到的《流浪地球》會是另一番構思與風格,或者乾脆沒機會看到《流浪地球》的上映。然而,當年啟發了郭帆導演的《終結者》系列,不過源自於卡梅隆導演年輕時的一個噩夢,一個燃燒的機械骷髏,兩隻漆黑髮紅的眼洞靜靜地瞪著他,嚇出了後來州長的一身皮衣墨鏡和金屬斷肢。可又不曾想的是,卡梅隆當年若不是看了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八成還會繼續當他的卡車司機,也就不會有後來的那些傳奇作品,無數的奇異而又瑰麗的夢也就不會被啟發。

人類間的聯繫遠比我們想像得要來得深刻。

所以,基於啟發過郭帆的那些導演的經歷,我們現在所有的推測和預言都沒法做到準確,就像當喬治盧卡斯、詹姆斯卡梅隆、雷德利斯科特、史蒂文斯皮爾博格等等這些名震世界的、引領了好萊塢科幻電影黃金時期的著名導演,在他們剛剛取得一些成就以後預測他們日後的地位一樣,啪啪打臉的聲音響徹了好幾十年。

我實際上是不太同意排名第一的那位答主的部分觀點的,《流浪地球》的視聽語言絕對達不到一塌糊塗的地步,郭帆也不會成為中國的邁克爾貝。說白了,導演其實就是管理者,管理能力的高下決定了一部影片成功的基礎,然後才是往上一層的藝術造詣。從《流浪地球》的成片來看,除去個別因受限於春節檔時長而刪減的情節,影片基本完成了講述一個完整、精彩又令人信服的故事的任務,這種敘事能力在商業電影里絕對是中等偏上的水平的,觀眾看得明白又沒有違和感這才是最重要的,更深的藝術上或思想上的表達好比在商業片這盤大魚大肉上加了一勺雞精,有或沒有,都不影響這是一盤硬菜的事實。

而為什麼說郭帆不會成為另一個邁克爾貝呢?因為賣拷貝身上的商業氣味太濃了,從《變形金剛》系列到《忍者神龜》系列都是,人家不在乎你的基礎設定,忍者神龜直接就是外星人(經評論提醒是變異物種,我記得應該是當年上映前的訪談里說過外星人的事,失誤失誤),變形金剛除了幾個主要的機器人角色,其他的全亂七八糟地設計形象,在原作動畫里隨便找一個人名安上就好了,我管你那麼多?耽誤我安引爆器了懂嗎?爆炸貝的名號不是白來的。這也是為什麼賣拷貝越來越被大家討厭的原因,簡單粗暴,硬廣尷尬,把觀眾當傻子,故事講得稀巴爛,設定統統不管,只會把炸藥和特效往觀眾臉上砸。

反觀郭帆導演呢?他就是個典型的硬核科幻迷啊。你能在《流浪地球》里發現各種各樣的彩蛋,各種細思恐極的細節,很多新鮮有趣的設定,幾處對於其他優秀科幻的致敬又都包含了自己鮮明獨特的質感,而不是照搬。誠然視效和節奏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這已經是現有成本和導演能力所能做到的極限了,你能看出來導演是真心喜歡科幻的,要不然也不會像當初吳京那樣也賣房子賣車砸鍋賣鐵來拍電影啊。雖然「情懷」這個詞被某些人講爛了,但是很明顯,郭帆有情懷,賣拷貝絲毫不在乎什麼情懷。大家都是掙錢,但是態度完全不一樣,吃相上就分出了高下。(豆瓣上熱評第一的打一星的那個噴子,還在噴「被吹到不行的特效像是導演輪圓了膀子往觀眾臉上砸各種金銀珠寶」,可見他白看了那麼多的電影,噴來噴去只會噴屎。要不就是收錢干這個的,畢竟要吃飯。)

所以,郭帆又怎麼可能變成中國的邁克爾貝呢?

郭帆也不會變成吳京,因為吳京對於中國電影的意義已經超脫了演技、演員以及導演這個範疇,除了助推作用,還大有向資本勢力流量經濟宣戰的意味,因為戰狼2那五十六億多的票房證明了人民群眾是有著較高的文化藝術追求的,靠流量小生摳圖面癱和亂七八糟的ip、綜藝大電影圈錢的時代就要過去了。所以無論這是不是吳京本人的意願,他都已經被資本勢力盯上了,因為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的人黑他,畢竟資本控評的力量還是很可怕的。不過我願意相信這是他們最後的掙扎,紮實精彩的好電影會越來越多。

我倒是覺得,除了另外一個答主說會變成《瘋狂的石頭》之後的寧浩,我個人認為《流浪地球》傍身的郭帆會成為接連推出《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的林超賢。要知道,林超賢在成功推出這兩部片子之後已經技法嫻熟,深受資本的青睞。那麼《流浪地球》在引爆國內科幻市場後,以後同類型的題材必定還會找上郭帆,或者是拍成系列繼續掙票房。而國家宣傳口的這幫人也是近幾年終於做了一些正事,摸清了人民群眾的喜好與官方宣傳的脫節,《湄公河》《紅海》《流浪》這種文化輸出是他們樂於見到的,有了這兩方面的加持,個人認為郭帆大概率會成為一個優秀的類型片導演。

但是,又有誰敢斷言他一定不會成為中國的詹姆斯卡梅隆呢?

我們還是祝福郭帆導演吧。


地位留給專業人士評價

就我一個普通觀眾而言

與那些才華橫溢現在卻只想著用名氣圈錢,蔑視觀眾的導演相比,我寧可為這個真正摯愛電影、擁抱理想的導演買單


郭帆導演在科幻領域碾壓其他導演的,恰恰是審美這種有天賦壁壘的東西——我相信這才是他讓同行業者覺得恐怖的地方。他在讀書時畫漫畫得過獎,我看過他回復一設計團隊的鏡頭多次修改意見,硬生生將一個山寨風改成了高大上氣質的重工業朋克設計感。

這是天賦,這種天賦但凡對藝術行業有接觸的都能理解我說的。這個絕對不是所謂10000個小時的努力,所謂出國學習開拓眼界就能跨越的。

說白了,你的審美天賦如果不能凌駕於大多數從業者,那麼別人就算給你高端產品你也無法理解「美」在哪裡,更別說接下來的事情。其次,你還要有創造這種「美」的能力——在現在這個年代,在科幻這個領域,創造力絕對不是隨手一張寫意畫吹捧形散而神不散,也不是色彩大場面大規模,它需要的是對大量細節的把控,以及美的整體把控。

我大學時有門課是影視編導,一學期就明白了,我在圖像視覺領域沒有這種天賦,我努力可以到達中等偏上水平,但不可能頂尖。我可以分辨出兩張圖、兩個鏡頭哪個更美,但也僅此而已。我缺乏創造一個高端美的東西的能力。

引用 @江北 的評論,我國特效、渲染、動作捕捉、建模水平,其實國內技術早就追的差不多了。但一直未能趕上國際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對所有這些融會貫通並有審美壁壘的把關人。懂科學的人缺乏美感,懂美術的沒有工程學基礎。郭帆導演北漂期間做過5年的後期,這也是他不僅能欣賞科幻美,更能得心應手的一個關鍵。這絕對是天賦+努力+個人喜好等多方維度交叉的綜合。


最可怕的是,郭帆還是80後。他的前途一片光明

我的願望是郭導每3--5年出一部劉慈欣的科幻電影。如《流浪地球2》《球狀閃電》《全頻帶》《贍養人類》

等郭導六七十歲的時候,地位甚高,經驗豐富,資金無憂的時候出三體電影,分成五部曲差不多

如果到時候中國國運昌盛,文化瘋狂輸出。30年後的三體地位絕不遜於《星戰》系列,電工也會變成中國(世界)科幻電影的客串狂魔+觀察者

不知60後的大劉有沒有機會看到那一天的到來

作為一個星戰迷,我只是單純的希望

三體能像星戰一樣,伴隨一代人前行

正如星戰是美蘇冷戰時期美國人的指明燈

三體也可以成為中美爭霸期間中國人的旗艦


科幻電影導演第一人

還是暫時的

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會發現,成功經驗是我們自己最大的本錢

沒有幾個老闆有辦法預判你未來的成就,他們都會用你所取得的成績來判斷你的價值

你以前成功過,是他投資你的原因

郭導的這次成功沒有其他導演有類似的案例,所以下次再拍這個類型的電影,投資不是問題

不過這是暫時的

陳凱歌的霸王別姬能吃一輩子,郭帆不能

霸王別姬的三個標籤是陳凱歌,張國榮和作者

小破球也是三個,不過郭導最不起眼

時代不同了,劉電工佔據主動了

導演不像以前那樣通吃了

所以郭的地位雖高,但是一點都不穩啊

這個類型片的未來競爭對手很多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