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的精髓就是,找到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公司、以便宜的價格買入。但是,在尋找這類好公司之時,有一種情況是投資者要分外注意的。

  有些公司,看起來資質健康,但是基礎是建立在某種技術之上的,而這種技術又存在被更迭的風險。當這種顛覆性的技術更迭一旦發生時,對公司將是不可逆的、毀滅性的打擊。

  沃倫·巴菲特在選擇公司時,就非常看重公司需要有這種“不會被技術更迭一次性毀滅”的特質。在談到吉列剃鬚刀公司時,巴菲特不止一次地指出:“每當想到所有的男性早上起來都要刮鬍子,就感到無比放心。”刮鬍子的需求不可能改變,刮鬍子的技術路徑也很難改變:你總得用個小刮鬍刀去刮鬍子,不會出現共享刮鬍子的工具,也不會出現互聯網刮鬍子,或者大數據刮鬍子。對於一個平凡的刮鬍刀公司來說,它是不會被技術更迭打倒的。

  有些企業,則處在“完全不受技術更迭影響”和“會受到技術更迭的毀滅性影響”這兩個極端狀態之間。以中國的煤炭行業爲例,從長期來看,這是一個夕陽行業,其帶來的高污染日漸難以讓人接受,人們也不停地研究新的能源代替它。但是對於中國巨大的能源缺口來說,除非研究出可控核聚變,否則煤炭也很難受到技術更迭的毀滅性打擊。從遭受技術更迭的毀滅性打擊角度來說,煤炭行業遠遠好於很多純技術類的公司。例如上世紀曾經非常紅火的柯達公司,則是一個被技術更迭完全打倒的例子。在數碼技術發明以前,柯達公司在攝影行業的地位是無敵的,可數碼攝像技術出現後,膠片行業就慢慢走向衰敗。讓人扼腕的是,儘管數碼攝像技術最早就是柯達公司發明出來的,但是柯達沒有抓住這波浪潮。

  對公司帶來毀滅性打擊的技術更迭,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新技術在早期因爲不夠成熟,因此它對使用舊技術的公司的打擊,往往不是能完全體現出來的。隨着新技術不斷髮展,舊技術的陣地會慢慢被侵蝕。所以,投資者要能看到新技術的發展,而不是以“現在新技術也不怎麼樣”就否定未來可能發生的、不可逆的技術更替。以柯達公司來說,在數碼攝影技術出現的早期,數碼攝影仍然無法對抗傳統的膠片技術。數碼相機很貴,像素不是太清楚(早期幾十萬像素的機器讓人感覺非常糟糕),這些都導致數碼攝影無法替代傳統膠片技術。但是,隨着數碼技術的不斷髮展,像素越來越高,機器越來越便宜。最終,數碼攝影完全取代了膠片技術,柯達公司也就離開了歷史舞臺。

  對於技術更迭帶來的毀滅性影響,受其影響的公司並非完全沒有機會。這種機會,一方面來自技術更迭的時間跨度,另一方面則來自公司的資質。一般來說,在舊技術時代領先的公司,往往擁有巨大的研發能力、超強的資金儲備。如果這些公司能夠抓住機會、迅速擁抱下一個技術時代,那麼他們往往比其它企業,更有研發能力、資金儲備和市場名聲方面的優勢。就像以上提到的數碼相機技術,最早就是由柯達公司發明,而柯達之所以可以第一個發明數碼攝像技術,和他在傳統攝像行業的巨大研發能力是不可分開的。

  再比如上世紀美國電話業巨頭、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公司),AT&T公司曾是美國電話業的老大,在以電話爲主要通信手段的時代,這家公司屹立了100多年。但是到了2000年前後,通信手段開始從傳統的電話轉向移動電話和互聯網,AT&T公司開始遇到了100多年不曾面臨的技術更迭。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的科技股大泡沫中,AT&T公司發現,把自己的業務分拆上市會賺到更高的估值,於是,AT&T公司把自己拆成了幾塊。問題來了,分拆以後的長途電話公司沒有在新技術時代發展的潛力,移動電話公司則沒有資金支持研發和擴張。結果,AT&T公司雖然坐擁強大的資金實力和研發能力,卻沒有抓住新技術的浪潮,被技術發展的歷史永遠甩下。

  從AT&T和柯達公司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當技術發生更迭的時候,舊技術時代的公司並非註定沒落。舊技術時代的公司往往有巨大的資金儲備、對本行業強大的研究能力,以及良好的市場聲譽和關係網,他們只要能轉變觀念,抓準新技術並重金投入,完全有實力在新的技術時代繼續保持優勢。但是,人的觀念恰恰是這個世界上最難改變的東西,而技術更迭裏的複雜程度,又經常超出人們的想象。因此,我們也就看到,許多優秀的公司在技術發生更迭時被無情打倒。對於投資來說,由於抓住技術更迭的概率,遠遠小於被技術更迭打倒的概率,因此投資者要格外警惕那些可能被技術更迭打倒的公司。而這,也許就是巴菲特先生不願意投資嚴重依賴某種不穩定技術的公司的原因。

  (作者系信達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研發中心執行總監)

相關文章